📒教子手记:从走神到走心,只需一个小手势

微微凉

<h3>  教伊朵背诵王维的《画》,短短四句小诗,翻来覆去N多遍就是背不过。我又窝火又沮丧,小丫头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停插科打诨转移话题,巴不得早早结束这枯燥的背诵。</h3><h3> 我没好气地教训她: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老是背不过?不是因为记性差,是因为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着用左手食指戳向左耳朵,右手食指顺势从右边耳朵根"钻"出来。</h3><h3> "咯咯咯…",头一次听到这个比喻的伊朵显然觉得新鲜好玩,禁不住笑起来,一边念叨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边模仿我刚才的动作。又好气又好笑间,忽然灵机一动,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让她集中精力的法门。</h3><h3> 我继续打着手势说,听到有用的知识,我们不能让它们白白溜掉,进了耳朵以后应该往下走,然后我们从心里伸出一只小手,一把拽进来,锁上锁,它就是你的啦!边说边做了一个下拉和上锁的手势。</h3><h3> 伊朵饶有兴致地听完,主动要求再背一遍刚才的古诗,"我试试能不能把它锁在心里。"</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画》</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远看山有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近听水无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春去花还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来鸟不惊。</h3><h3> 说来也怪,刚才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教会她的这首诗,这次却一遍通关so easy!真的就像锁到心里一样(隔了几天再考她,仍能牢牢掌握,一字不差)。</h3> <h3>  现在再教东西,遇到伊朵漫不经心的情况,只要打着手势提示一句,"小手一拽,锁到心里哦",小人儿就会立即心领神会,一边用心背诵,一边把目光投向某个看不见的远方,我知道她内心一定在驰骋想象力,"小手"、"小锁"齐上阵呢!</h3><h3> 当然我也没忘了提醒她:被我们锁在心里的一定得是有用的东西,比如各种知识和安全提醒;至于那些没用的,比如吵架时的气话啦,别人的牢骚抱怨啦,还是让它们左耳进右耳出吧。</h3> <h3><b>教子心得:</b></h3><h3>1、教授知识时,遇到孩子不走心,或者不配合的情形,往往令父母束手无策。这个时候,与其揪着他们的耳朵强调一百遍"要专注!要用心",不如<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把抽象的指令具象化,</b>让他们把应付家长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转化为对知识的吸收和夯实的过程。</h3><h3>2、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237, 35, 8);">培养孩子有意识地过滤和选择性接受外界信息,</span>学会对好的信息和坏的信息加以区别对待,未尝不是一种必备技能。</h3>

耳朵

伊朵

手势

背诵

小手

知识

心里

走心

进右

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