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h3><h3> </h3><h3> ----《目送》</h3><h3><br></h3><h3>每次读到龙应台写的这一段话,内心便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如鲠在喉般的难受。《好先生》剧中陆远的台词里再次提到了这段话,于是我又重新把龙应台所写的七十三篇散文读了一遍,文中对母亲逐渐失去记忆的细节描述与《好先生》里的佳禾奶奶,从病的初期到三期,很多表现都是一样的,从开始的忘东落西,到认错人,从一阵清醒一阵糊涂到最后无法识字、无法辨人,从大步流星地走路到慢慢挪动的小碎步,任由你拉着她的手,嘴里时不时的问道你是谁呀,我在哪儿呀……</h3><h3><br></h3><h3>正如《散步》中所描写的场景:<br></h3> <h3>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h3><div><br></div><div> 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div><div><br></div><div><b>所谓亲情一场,就是一个目送的过程吧,目送着子女的长大,目送着长辈的离去,一代又一代人,在目送中成长,在目送中离别,目送,便是我们之间最深的情感。</b></div> <h3><br></h3><h3>“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h3><h3><br></h3><h3> ----《跌倒》</h3> <h3>我发现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却很少有人告诉你如何去努力,以什么样的方式成长才是正确的。直至长大后,才开始思考以何种方式去生存、去与人交往,以何种方式去爱别人,因此只能在历经数不清的失败中自我成长。<b>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强大、心智是否成熟与年龄无关,能否参透人生是个人对生活的悟性,有些人活到老也没活明白,而有些人却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b><br></h3><h3><br></h3><div>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记忆力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差,很多东西需要重新看过之后才帮你又找寻回一点记忆,至少我的感受是这样的,而就目前来看,身边的许多人,不分年纪,均有同感。有一次家里的防水出现了问题,我回到了北大街的房子,翻出了从前上学时候的很多东西。比如密密麻麻的日文笔记,印象中我竟然早已忘记了这门学科。有一次老黑的手臂扭伤了,好些日子都不见好,他认识的一位中医大夫为他推荐了一瓶用于跌打损伤的药水,瓶身都是日文,他正皱着眉头,我简单给他描述了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他一脸惊讶的样子看着我,我才羞涩的说,我也就会这一点点了,都忘得差不多了。</div><div><br></div><div>还有那盘陪我度过很多黑夜的CDWalkman ,那是大江哥送给我的,他当时还送了我几盘CD,其中Lene Marlin的《Another Day 》印象最深,曾经经常哼唱,可是现在真的只能想起其中的几句歌词了。还有那本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冰心作品精编》以及寄给母亲的成绩单和写给母亲的一封封信件……想到那儿,其实我自知亏欠父母太多,作为女儿,一直与他们拧着来,他们在我身上所期待的都变成了失望,他们想要永无止境的成功,我却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他们想让我长成参天大树,我却甘愿当一颗野草,任性地生长,无拘无束。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不是不想沟通很多,也不是不珍惜彼此,可就是面对现实生活的一切琐碎,逐渐变得越来越无力。</div><div><br></div><div><b>人就是这样,我们心里很清楚的明白很多大道理,可是懂得多了,似乎变成了狗熊。就好比你明明知道面对你的不过是一个冷冰冰的手机屏幕,可是你却少有勇气对你最亲爱的人说出那句:我真的很在乎你们,很爱你们!</b>其实,于我而言,我是父母唯一的女儿,我只希望他们能够明白,真的不必太过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日子过得轻松一点,脚步放慢一点,开心一点就好,因为人生的路只能走一次啊!</div><div><br></div><div>人的一生,说长不长,每每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失去身边挚爱的亲人,我都会泪眼朦胧。在岁月中我们慢慢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慢慢变老,在渐行渐远的亲情里,我们始终记得儿时最温暖的港湾在那里,尽管我们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div>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他的嘴不能言语,他的眼睛不能传神,他的手不能动弹,他的心跳愈来愈微弱,他已经失去了所有能够和你们感应的密码,但是你天打雷劈地肯定:他心中不舍,他心中留恋,他想触摸、想拥抱、想流泪、想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注视》</font></h3><h3><br></h3><h3>这段是龙应台描写她父亲病重的情景,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大舅,大舅的身躯即将被送往火化炉的那一刻,家人们哭得不能自已,我和姐姐跑到走廊里的第一个房间,透过玻璃看到哥哥们都跪在地上磕头,目送他最后一程,我们俩泪如雨下……<b>自此,我失去了一位好舅舅,长辈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哥哥失去了一个好父亲,而这世间,从此以后,多了一份想念,多了一份羁绊。这大概,就是目送吧,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b></h3><h3><br></h3><h3>我以为我可以在大舅临终前一直陪着他离开,没想到,在我们去接哥哥的路上,母亲就打来电话说,舅舅已经走了,我当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只是无力地在汽车站痛哭不已……</h3><h3><br></h3><h3>我还记得奶奶去世之前的情景,傍晚,一个老人孤零零地耷拉着脑袋,坐在椅子上,你不知道她是否睡着了,却又不想打扰她,你或许很想理解她内心里的痛楚,可是却永远无法感同身受。<b>在病痛面前,在生死面前,我们是多么清醒的看到亲人们的孤独与无助,却无能为力,只能目送着他们越走越远……</b></h3><h3><br></h3> <h3><br></h3><h3>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正所谓渡人先渡己,修行先修心。</h3><h3><br></h3><h3>刘墉说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爱。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赚到了爱,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h3><h3><b><br></b></h3><h3><b>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尽善就好;走着,就是一种领悟,懂得就行,糊涂,就是一种智慧,全在己心!</b></h3><h3><b><br></b></h3><h3><b><br></b></h3><h3><b>PS: 愿长夜无梦,所有夜晚,你都安眠!</b></h3><div><b> 愿路途遥远,永远有人陪在你身边,!</b></div><div><b> 这一生有些短,祝亲爱的你,晚安!</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