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绍兴鲁迅小学——我们的母校。五十年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知识的海洋里拾贝,在人生的道路上练跑。五十年后的2017年7月15日我们再次相聚在一起。积攒了五十年的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此时此刻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h3> <h3>俞英老师</h3> <h3>许文祥老师</h3> <h3>朱红</h3> <h3>甘明之</h3> <h3>徐晁华</h3> <h3>余明珠</h3> <h3>祝森林</h3> <h3>章建中</h3> <h3>俞吉庚</h3> <h3>吴菊花</h3> <h3>章强</h3> <h3>张哲</h3> <h3>徐建华</h3> <h3>蔡祥芳</h3> <h3>王幸幸</h3> <h3>王雪生</h3> <h3>王福琴</h3> <h3>黄友才</h3> <h3>孙国光</h3> <h3> 记忆中的鲁迅小学<br></h3><h3> 阮先中</h3><div> 在绍兴市人民路西边,长长的围墙中间竖立着两扇厚重红色的圆弧形顶大木门,左边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绍兴鲁迅小学”木牌,正大门两旁各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在“站岗”。走进大门中间是一条笔直的马路,马路中段处耸立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马路两旁各是一片宽广的大操场,主要供学生们上体育课和做早操及课外活动。大操场及整个校园靠近围墙边错落有致的种满了一颗颗高高的常绿树,给宁静的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div><div> 马路尽头迎面就是一幢青砖红瓦尖顶的二层主教学楼。教学楼从正面看上层是梯型,梯型两条斜边构成两个向前凸出的两个大三角形,三角形里面各有一颗醒目的立体五角星,据说是仿前苏联建筑风格,在当时绍兴市算是最好的小学了。沿马路进一楼中间安放着鲁迅先生的半身像。教学楼中间是走廓,两旁是教室,地板是红漆的,教室窗明几净,楼梯囗醒目处写着“声低步轻”四个字。主楼主要作为四年级及以上课堂。我们当时的教室在楼西朝南第一间,班主任是许文祥老师,一位年青有为多才多艺的男老师。许老师后调任府山中学、元培中学任教,直至退休。</div><div> 主教学楼后面是两个大花坛,花坛两旁各有一幢偏房,东边是橱房,西边是厕所。两个大花坛中间是一条青石板路,穿着石板路就来到了宽敞的大礼堂。大礼堂主要用于雨天上体育课或学校开会庆祝等,偶尔如有班要上大课(观摩示范课)也在用。大礼堂及以上两幢偏房也都是青砖红瓦尖顶,与主教学楼共四幢合成一个“囗”字型,建筑风格都与主教学楼一模一样。</div><div> 大礼堂后面就是一个小操场,小操场主要用于低年级学生课外活动。在小操场东面近围墙处有几块菜地,是为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所用。走过小操场来到了一至三年级的教室。由于低年级教室还是解放前的老房子,所以相对条件差些。为方便学生进出,老房子后面有个后门,开出就是富民坊。我们一至三年级的班主任是俞英老师。俞老师和蔼可亲,兢兢业业,在鲁迅小学一直工作到退休。</div><div> 在鲁迅小学,无论是俞老师做班主任、还是许老师任班主任,我们全班同学都沐浴着两位老师慈母(父)般的关怀,接受着两位老师诲人不倦的教肓,感受到我们全班师生大家庭的温暖。曾记得老师带病坚持在教室里上课的情景、曾记得我们在课堂上齐声朗读新教的一篇课文、曾记得下课后我们在操场里树荫下闲聊玩耍……正是有了鲁迅小学这样好的教育氛围和优美环境,才使我们全班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的甲班始终保持着班风良好、成绩突出、基础扎实、全面发展。</div><div> 五十年过去了,昔日上小学时的鲁迅小学原貌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已是一所崭新的鲁迅小学。但上小学时的鲁迅小学模样、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纯洁友情却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div><div><br></div><div>阮先中</div><h3></h3><h3></h3><h3></h3><h3></h3><h3></h3><div></div><h3></h3><h3></h3><h3></h3><h3></h3> <h3>孙豫</h3> <h3>王伟珠</h3> <h3>陶爱宝</h3> <h3>陶爱红</h3> <h3>齐宪霞</h3> <h3>茅小华</h3> <h3>樊平强</h3> <h3> 我和班主任许文祥的故事</h3><h3> 孟建强</h3><div> 许文祥老师,这是一个让我一辈子都铭记的名字,他是我在鲁迅小学读书时的班主任。</div><div> 我是五年级时转入鲁迅小学的,之前四年在成章小学。当年我家在都昌坊口,离成章小学不远,上下学很方便,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我应该在成章小学读完小学。</div><div> 一九六六年,正读四年级的我们迎来了文比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理解的,但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让我们非常吃惊。学校礼堂贴满了大字报,点名批判校长和部分老师,其中有我们的班主任。昨天还是受人尊敬教书育人的老师,今天成了走资派和牛鬼蛇神。虽然学校还在上课,但上了大字报的老师已是诚徨诚恐,没了往日的师尊和激情,课堂已不再正常,个别平时胆大顽皮的男生在课堂上直呼老师的名字,甚至冠以大字报上的恶名,老师的尊严已荡然无存,教学成了形式。更可怕的是我父亲是塔山学区的领导,成章小学是下属学校之一,随着运动的深入也成了走资派。于是大礼堂里出现了批判我父亲的大字报,这样我自然成了走资派的儿子,受到了同学们的歧视。为了保护我的自尊性,父母有了给我转学的想法。那年我姑姑在鲁小教书,父亲和姑姑商量后,给我转到了鲁迅小学。</div><div> 第一次见许老师是姑姑带我去的。在办公室,姑姑向许老师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包括我的性格和以前的学习情况,许老师和我进行了简单的交流,问了些问题,并对我提了些要求。从那个时候起,许老师已深深地刻录在我的脑海里,并对他产生了敬畏之心。没见许老师前,听父亲和姑姑说过,许老师是教语文的,他的教学经验和语文教学水平在小教系统是有名的。如果说其他同学能在许老师班读书是机缘,是学校随机安排,而我则是姑姑为我选择的,理由就是许老师的为人,许老师的师德以及许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div><div> 第二天,我就正式在鲁小上学了。许老师让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顾刚妮是我的同桌。这是许老师特意为我安排的座位,不是因为我的身高,而是刚妮同学性格温和,成绩优秀,乐于助人。许老师交代我,要向刚妮和学习好的同学学习,有学习上不懂的可以向刚妮同学请教。</div><div> 一个新人,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按理说应该有一个好的开端,但许老师的第一堂课就让我底牌尽露洋相百出,也是这堂课改变了我的以后,这是一堂让我一生难忘的语文课,许老师从此成了我的恩师。</div><div> 那天讲的课文是《蔡永祥》。蔡永祥是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解放军战士,他用年轻的生命拯救了列车和大桥,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课后许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写一篇读后感,规定第二天上课时交。</div><div>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写作文是我最头痛的事情,虽说三年级就有写作文的要求了,但我每次都不能完成,一篇作文咬着笔想二三个钟头,最后只能挤出二三排字,真是一字值千金。为此,我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不知挨过老师多少次的训教。老师虽然为我着急,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向父亲“告状”。父亲工作很忙没时间辅导孩子,听到“告状”就训教我一顿,时间长了我成了老油条,直到读完四年级作文还没有一次能够写满一页纸,更不用说好作文了。</div><div> 许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一次把我逼到了困境。晚上,我在灯下提起笔又放下,直到深夜,最后还是败下阵来。那一夜我睁眼到天明,就愁着明天怎么“交差”。</div><div> 第二天我硬着头皮去的学校。第一节课是算术课,我根本没心思听课,下课铃响,同学们都去活动了,而我木讷的坐在位子上,心情紧张到了极点,这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我也不知道同样的事情以前怎么会没有这样紧张过。上课铃响,第二节是语文课,我的心堵到了嗓子口。许老师走进教室,目光扫了一遍全班同学后并没有直接上课,而是要求同学们从后排向前面递交作业。我坐在最后一排,因没有完成作业自然交不出了。许老师走过来问我:“怎么回事?” “忘在家里了。”我说了谎,许老师非常严肃地说:“回家去拿!”他的口气没有商量的余地,就这样我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下离开了教室。</div><div> 回到家,我的心好久才平静下来,于是赶紧写。首先是题目《蔡永祥读后感》,然后象挤牙膏似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挤,但写不到两行实在写不出来了。那天上午我至今都想不起来是怎样过来的。</div><div> 中午姑姑回来看见我就问:“为什么许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写?”我知道许老师已将事情告诉了姑姑,我说:“写不出。”姑姑也没有再说什么,姑姑心里很清楚,其实这也是我转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更是选择许老师班的理由。“下午上学去!”这是姑姑吃饭时突然冒出的一句话。</div><div> 下午我拿着作文本去了,上面除了题目外,还有不到两行字,我是做好了受许老师批评准备的。</div><div> 许老师进教室来了,那天他是从后边的门进来的,他直接朝我走来,我以为他要拿我作文本或批评我了,想不到他走到我面前,摸了摸我的头,轻声对我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许老师没有了上午的严肃样,态度和蔼,给我一种亲近感。</div><div> 放学后我去了办公室,许老师搬了张椅子请我坐下,“为什么没事按时完成作业?”还问我:“以前在成章小学有没有写过作文?”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了许老师的问题,并说:“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都在写,实在写不出。”许老师听后没有一句话的批评,对我说:“你已经努力了,只是以前的学习方法不对头,写作文都是开头难,你是平时缺少练习。”许老师还说:“要写好作文,平时要多看课外书,多练习,从一百个字二百字写起,写的多了,以后慢慢的字数就会多起来。”许老师还说了一句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的话“写作是一块敲门砖,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用。”许老师那天和我谈的话,对我后来的学习乃至以后参加工作都起着深刻的影响。最后,许老师送了我二本书,还给我提了个要求,要求我每天写一篇日记,到时他要检查的,他说:“你可以把每天做过的事记下来,也可以把看过书的感想写下来,字多少没要求,但一定要一天不拉的坚持下去。”我答应了许老师的要求。</div><div> 那天许老师和我谈到天黑,离开时我看到他一只手按着肚子,脸上有些痛苦的表情,回家后姑姑告诉我许老师有严重的胃病,为了我他的胃病又犯了。从那时起,我敬畏许老师,尊重许老师,长大后我更深深的体会到许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非常敬业,对学生非常热爱和负责任。</div><div> 从那以后,我放学做完作业就看课外读物,写日记。一开始日记只记录一天做过的事,字数也很少,坚持了一段日子后,慢慢有了读后感和思想反映,字数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从几排字到一页纸,从一张纸到几张纸。每次我把日记拿给许老师看,他都会在我的日记上给我改错,有时还会给我写几句评语或鼓励的话。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许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条头糕(指几排字)终于变成印糕(指一页字)了,老师为你的进步高兴,希望今后不是送一块印糕,而是很多块。我知道许老师在表扬我能写出像样的作文了,也在提醒我还须努力。</div><div> 一段时间后许老师对我的要求更高了,每次借我书看后都要写读后感,有时还给我布置命题作文。在许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但随之我的骄傲情绪出来了,浮夸心理也产生了,许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下午,许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严肃地说:“学习无止境,不能骄傲,骄傲会使人落后的。”许老师要我向一位同学学习,他说的是齐宪霞同学。宪霞是我们的班长、少先队大队委员。许老师说:“齐宪霞同学学习刻苦自觉,听课认真,作业按时,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还能帮助老师做好班级和少先队工作,能主动关心和帮助后进同学,你要向她学习,争取班上成绩前列。”许老师还特意把我编入宪霞同学的校外学习小组。以后我去过几次她家,记得她家在和畅堂秋谨纪念馆对面,在那里和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完成作业。在宪霞、刚妮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div><div> 但好景不长,正当我踌躇满志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时,文革运动失控了,造反压倒了一切,终于停课闹革命了,学校成了革命的战场,老师都革命去了,我们不再正常上课,去学校时间变成了一周一次,每次一个上午,我们班是每周的星期三,教室也没有课桌,只有几排长凳,坐在那里听老师心不在焉的说几句。那时我们不可能理解文革,只知道学校乱了,天下乱了,革命了,街上都是穿绿军装,佩带“红卫兵”袖章的人。</div><div> 许老师是一个对运动不积极的人,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许老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不参加造反派,没有过激行为,躲进小楼成一统,任你红尘滾滚,我自清风朗月,坚持自己的业务学习。姑姑经常带我去学校学习,每次看到许老师,他都在看书。他多次对我说:“读书有用,不要放弃,多看书,自己多复习。”我叫许老师的,一直坚持学习,就这样,我们的小学生活一直过了七年,当时称为七年级,比我们年级高的就成了八年级、九年级。六八年我们这三届小学生同时上的初中,被称为新三届,这是中国教学史上的奇迹。</div><div> 真想不到离开鲁小四年后,我有幸成了许老师的“同事”。七二年二月,十七岁的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平时帮父母做些家务,空下来看看书。十月的一天,姑姑和我说鲁小需要一名代课老师,问我去不去?我决定去。父母知道后很高兴,儿子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母亲还专门请裁缝给我赶做了一件蓝布对面襟罩衣。衣服很合体,穿在身上虽然显得老气,但很有几分教书先生的味道。当时知道我要去代课的人都为我高兴,说我懂事能干,还提前戏叫我“孟老师”。</div><div> 上班第一天我去的很早,和传达室师傅打过招呼后我就去了办公室。鲁小是我的母校,很熟,大多数老师我都认识。</div><div> 上楼后我往中间办公室走去,突然间看到办公室斜对面朝南有一间开着门,我探头一看是许老师,他正侧身在泡麦乳精,“许老师!”我叫了一声,许老师转过身来看到了我,说:“我胃不好,冲杯麦乳精和着饼干吃胃舒服一些。”四年没有看到,许老师瘦了,显得病泱泱的。许老师请我坐下,问“孟建强,你来做什么?”我说我是来代课的。许老师笑笑,说:“你都来当老师了,我还有饭吃?”我当时真不知所措,站起来说:“许老师,我高中毕业在家待业,是姑姑叫我来的。”许老师拉我坐下:“我知道,我是和你开玩笑。”但我知道,许老师最清楚我有几斤几两。接下来许老师问了我小学毕业后的情况,就这样,许老师边吃早点边和我聊天。我注意到许老师其实非常的朴实、随和,像我的父亲一样。</div><div> 办公室络续有老师来了,许老师带我去见校长,向校长介绍“这是我的学生。”校长给我安排了工作,要我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上算术课,另兼四年级两个班的珠算课。许老师在边上说:“教数学好,他当年读书时算术成绩好,写作文是老大难。”其实许老师不知道,离开鲁小后我一直记着他的教悔,坚持看书并时常动动笔,他更不知道高中毕业时班主任评语中有一句“大批判文章有力”,说明我已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我不能在老师面前称能,班门弄斧。</div><div> 从校长那里出来,许老师请我再到他宿舍坐坐,我不知道许老师还有什么事就跟着去了。到宿舍后,许老师和我说:“做老师要有师威,要抓的住班级纪律,纪律不好课就上不好。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严格,又不能伤学生的自尊性,要认真备课,认真改作业,学生有缺点要个别交流,尽量不要当众批评。”许老师狠不的一下子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全部传授给我。许老师还说:“当老师胆子要大,声音要响,要上好第一堂课。教学中碰到什么问题可以和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那天我真的很感动,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我一定能做好工作。</div><div> 以后的工作是顺利的,除了我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外,许老师帮了我很多。代课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是我和许老师由师生关系变为“同事”关系的一段缘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许老师是我一生受益的恩师。</div><div> 如今,许老师已是耄耋老人,在小学毕业五十周年同学会上,许老师给我们讲话,还象当年一样认真,事先备了发言稿。他看着同学们张开口,有长达一分钟的停滞。一分钟很长,让我过遍了和许老师的故事;一分钟很短,已使学生动容。我衷心地祝恩师健康长驻,寿比南山。</div><div> </div><div>孟建强</div> <h3>李航</h3> <h3>金雪儿</h3> <h3>顾刚妮</h3> <h3>贺平</h3> <h3> 童年趣事——拔萝卜</h3><h3> 姜宝华</h3><h3> 时光倒流到1963年的六一儿童节,鲁迅小学分部的小礼堂台上,正在演出着充满童趣的“拔萝卜”节目。</h3><h3> 同学们整整齐齐地坐在台下,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演出。只见台上端坐着一个大萝卜,一位老爷爷抓着萝卜缨,老婆婆抓着老爷爷的衣服,两个人一边使劲地拔着,一边唱着:“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哩呦拔不动,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这时早已准备好的小姑娘穿着花衣服,象小燕子一般飞到了台上,开心地忙抓住老婆婆的衣服,一边摇晃着身体,一边大声地跟着唱:“拔萝卜,拔萝卜……”。然后小狗蹦蹦跳跳地上来了,抓住小姑娘的花衣服,接着小花猫也上来了,抓住扮演小狗同学的“尾巴”。大家排着队,齐声唱着:“嘿呦嘿呦拔萝卜,我们一起拔萝卜!”就在大萝卜被拔出来的那一刻,一只破鞋子飞上了天空,破鞋子在台上转了一圈,然后掉下来砸到我们这群人身上,当即引起台下观看演出的老师和同学哄堂大笑。</h3><h3> 因为表示要用很大的力气拔萝卜,俞老师要求我们拔出萝卜时,假装倒在地上拥挤成一团的模样,所以鞋子掉在谁的头上我已记不清了。但鞋子飞出来那搞笑的场景似乎还在眼前。五十年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我扮演的是小姑娘,老公公、老婆婆、小花狗和小花猫分别由俞吉庚、顾刚妮、王幸幸和金雪儿扮演,大萝卜则由边宝兴扮演。</h3><h3> 这是我们入学第二年二甲班时的节目,也是我忘不掉的童年趣事。</h3><div><br></div><div>姜宝华</div> <h3>黄建捷</h3> <h3>陈志芬</h3> <h3>高秀杭</h3> <h3>何迎</h3> <h3>陈志林</h3> <h3>单恩明</h3> <h3>单菊英</h3> <h3>车立君</h3> <h3>边包兴</h3> <h3>陈光明</h3> <h3>陈雅仙</h3> <h3>方旭升</h3> <h3><br></h3><div> 《满庭芳》五十载重聚吟留别</div><div> 甘明之</div><div> 荷绽春池,蝉鸣夏树,种山迆逦葱笼。长湖似鉴,曾照少年容。五载书声童趣,应记得、廊下梅骢。别离久,黉窗情谊,岁旧更融融。</div><div> 契朋还故地,亚都盛宴,母校重逢。执手处,殷殷师训犹浓。五十年来堪忆,半生付、秋月春风。同期待,鹤颜相共,柯烂尽余锺。</div><div><br></div> <h3> 此《美篇》中的照片,大部份为贺平和甘明之两同学提供。对他们为我们留下那么多令人难忘的瞬间表示衷心地感谢!</h3><h3> 由于受水平所限制,此《美篇》尚有许多不足和遗憾,在此请同学们原谅!</h3><h3> 最后附一张全体同学的名单,祈盼下一次同学会会在不远的将来举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