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萨帕瑞娅:</h3><h3>"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西藏盲童学校的创办人,藏文盲文的发明人。</h3> <h3> 萨波瑞娅19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附近的一个小镇,在她两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并且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阻挡地恶化。于是,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带她到处旅游并有意识地让她多看一些照片。</h3><h3> 12岁那年,撒帕瑞娅完全失去了视力,年幼的她在经历了一段痛苦和艰难的时光后,接受了自己永远也不能再看见世界的现实,同时也诞生了一个失去了视力并意味着失去了一切的信念。</h3><h3> 随后,萨帕瑞娅上了一所专门的盲人学校,常规课程之外,她还学会了骑马、滑雪、划船。高中毕业以后,萨帕瑞娅顺利地考上了德国波恩大学,她在大学里学习了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并且在研习中亚学时,依靠电脑听音分析器专门学习了藏文。她坚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而这也是她在1997年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h3> <h3> 1997年,萨博瑞娅只身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h3><h3> .......</h3><h3> 1998年,萨博瑞娅的盲童学校终于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她和丈夫保罗来到西藏创办了第一所盲童学校。</h3> <h3> 学校成立之初,只有6个盲童,这些孩子都是萨博瑞娅和她的朋友们骑着马走村串户好话说尽才动员来的。</h3><h3> 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萨博瑞娅经常在西藏各地寻访盲童,带回学校并进行教育。</h3><h3> 萨博瑞娅努力让她的学生们建立自信,就如同自己失明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难以置信的坚强一样。萨博瑞娅说:"鼓励孩子们很重要。"</h3> <h3> 转眼间20年过去了。</h3><h3> 今天,2017年7月17日下午,萨帕瑞娅回到了盲校,这次的到来也是她的最后一次,因为盲校项目合作结束了,她是应有关部门邀请来结束与残联项目的,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痛苦之旅,伤心之行.....</h3> <h3> 盲校的学生们今天穿着整洁的衣服,手捧哈达在盲校小院排着队迎侯着他们的恩人,他们敬重的校长。</h3> <h3>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盲童的脸上。</h3><h3><br /></h3><h3> 自尊、自爱、自信、感恩是萨博瑞娅交给孩子们的理念,是她让西藏的盲童有了知识,有了梦想,最终还实现了梦想,是她改变了西藏盲童孩子的命运......</h3><h3> </h3> <h3> 曾和萨博瑞娅一起工作过的藏族同事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时,用最热烈的拥抱欢迎她。</h3> <h3>萨博瑞娅和保罗的老朋友赶来看望他们。</h3> <h3> 已经毕业走向社会,被萨博瑞娅招来的学生们也纷纷回到母校看望改变他们命运的校长。场面非常感人。</h3> <h3> 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保罗高兴的和他们比起身高。</h3> <h3> 我有幸与盲校结缘并跟踪拍摄了盲校的发展,盲童的成长,我更知道盲校二十年走到今天的不易与艰难。</h3><h3> 今天我是含着泪在拍照。</h3><h3> 这次回西藏就是想为萨帕瑞娅、保罗与盲童们留下点最后在一起的影像。</h3><h3>图/文 车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