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哈达文化-(作为卓仓藏族你必须得知道)</h3><h3>2016-10-28 卓仓文化 卓仓文化</h3><h3><br /></h3><h3><br /></h3><h3>哈达</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关于"哈达"这个词的来源至今尚未定论,但哈达确实是元朝国师八思巴从蒙古地区带到藏区的。到了16世纪,随着黄教(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渗透,已带有几分宗教色彩的哈达重又回到蒙古地区,与蒙古地区原有的哈达融为一体,成为现在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哈达,成为蒙古族和藏族表示最高礼节的一种民俗用品。</h3><h3>花式分割线</h3><h3><br /></h3><h3> 尚白文化</h3><h3> 在藏族的社会交往中,之所以长期盛行使用哈达这一礼仪之品,是因哈达的丰富文化内涵决定的。藏族人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人们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洁白的哈达,以表达自己真诚、纯净的心愿。</h3><h3> 白色崇拜或尚白是藏民族深刻的文化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近来考古工作证实,自古以来藏族先民就非常崇尚白颜色。早在佛教入西藏之前,藏族先民就崇仰白事、白道,回避、忌讳黑事、黑道。《格萨尔王传》及其它许多民间故事中,以白人、白马、白云、白鹤等白色来象征和代表正义、善良、高尚的人、军队或事情,而黑人、黑马、乌云等黑色则是象征和代表邪魔、罪恶和不幸的。白色象征纯洁、无瑕、忠诚、喜庆、祥和、善业和正义,而黑色则相反,大凡都是邪祟、罪恶和不祥之兆,这已成为鲜明的藏族文化观念。在藏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这种文化观念、文化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感觉到。房屋墙壁刷白灰,过新年时门窗和木制家具上用白面点白点或画白线,给酒壶、酒皿系上哈达或羊毛,为壶嘴、碗口贴酥油,在要道山口的石堆顶端放上白石等等,只要留意就会发现无处不见白色崇拜的印记。</h3><h3><br /></h3><h3> </h3><h3> </h3><h3><br /></h3> <h3>藏族尚白文化理念的产生和形成大大早于哈达的产生,而哈达只是较晚期出现的尚白文化心态表达的具体形式和便当载体。早在丝织品没有出现之时,藏族先民就是以羊毛、糌粑或白石、白灰等白色物品来表达和象征纯正、洁白的善心诚意。随着藏民族同内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促进了文化的相互辐射。</h3><h3> 藏族先民对纯净皎洁无瑕的本能崇奉,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才逐渐形成了尚白文化心态。古印度佛教思想中存在的尚白传统,随着佛教传入西藏而影响了藏族文化思想,强化了藏民族尚白文化心态的理念。同时,蒙族的"哈达卡"和汉族地区发达的丝织业又给这一文化心态进一步提供了表达的具体形式和便当的载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态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一种反映。</h3> <h3>三种哈达</h3><h3> 哈达大体上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头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h3><h3> 阿喜和素喜哈达又各分上中下三等。有人把阿喜哈达的仿制品阿扎哈达单独作为一种,也有人把素喜哈达中的下等品索朗哈达(索达)单独作为一种。</h3><h3> 所谓内库哈达就是从皇家内库拿出来的特等哈达。这种哈达宽又长,质地优良。这种哈达边沿织纹为长城图案,面上织纹为八大祥徽和祝福词。哈达尼玛德勒即"化日呈祥"隐花哈达便是一种。过去,市面上是买不到内库哈达的。</h3><h3><br /></h3> <h3> 与内库哈达相对应的是外库哈达,但是后来把外库哈达称作素喜哈达。在过去,使用哈达有一定的规矩、规格和形式:平日里,各级官员都得按自己的身份或名号去使用哈达,不能越轨乱礼。私人和民间使用哈达要随便一些,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亲朋至友间也有使用内库哈达的。献致哈达也有一定的规矩和形式: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前辈、同辈和晚辈之间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对上呈献哈达要双手捧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把哈达系于对方的颈项,平级之间则把哈达捧送给对方手中。</h3><h3><br /></h3><h3>长按即可关注我们,多彩的卓仓文化尽在这里!</h3><h3>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