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空谷幽兰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坚持用笔记下许多过往,只是我怕岁月流逝的太快,遗忘的美好太多,就像冬天的霜雪很快就冲淡了秋风的凉爽和瓜果的芬芳!就像我已经不记得父母年轻时的模样!</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两年,有了很多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总会回忆起那些让人心酸的往事,父亲经常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现在生活渐渐好起来,可是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他说起过去的生活,语气也是稀松平常,倒是我们这些当儿女的,却一遍又一遍反复讲述那些艰苦辛酸而无比温馨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我们家境贫寒,虽然父母点灯熬油,打啼起熬半夜,风里来雨里去,在经济落后的那个年代,我们依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他们一方面节衣缩食,辛勤劳作;一方面为瘦弱的我们提心吊胆,心力交瘁,受尽了生活的苦和累!</span></p> <h1>  父亲10岁开始念书,聪慧好学,成绩优异。14岁辍学之后,他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穿着草鞋步行几十里路到西方乡替一户姓田的人家放牛,白天漫山遍野放牛犁地,拼尽全力干杂活,晚上独自睡在漆黑的窑洞里,还要定时起夜给黄牛添加草料。那时的窑口有个大洞,经常能听到外面由远及近的狼嚎声,听到恶狼用爪子撕拉杂草的声音,他常常吓得睡不着,扯些杂草塞住洞口,心惊胆战地熬过了五十多个日日夜夜,换得核桃木板一块,一担二斗玉米,解决了全家人的吃饭问题,祖父母欣喜不已!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父亲对主家的饭菜赞不绝口,一辈子感恩主家的恩惠!</h1><p class="ql-block"><br></p> <h1>  1962到1968年父亲先后近七年时间在西安铁路局宝鸡分局一处一段二队工作,参与宝鸡红旗路桥墩等铁路桥梁的修筑工作。那时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实干加巧干,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多次获得白色背心、茶缸、毛巾等奖品!一次还奖了被面被里,为奶奶制作一床新里新面被子,这是父亲那时最为骄傲的事情!在我上大学时,父亲把印有奖字的枕巾送给了我,到现在我依然保存着。多年之后,我每每经过胜利桥,万千感慨与敬意油然而生!父亲说起这段经历,常常说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国家,国家现在每月补贴12元,总算对自己的付出有了一个交代,对此他感激不已。</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9年国家精减机构,父亲主动请求回乡务农,曾参与修筑南干渠麦禾营段,在老庄修北三抽水利工程,顺利荣升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及劳动骨干!他早出晚归,勤恳踏实,严于律己,深受同事赞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性格开朗的父亲热爱生活,多次参加体育锻炼,最为擅长的打乒乓球和长跑!工作期间,最为骄傲的是他曾在一天时间“打遍天下无敌手”,赢得了无数的掌声!这段引以为豪的经历一直是他青春的最美印记,他讲了千遍万遍永不厌倦,停顿语气都不变的那种😂️😂️😂️</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返乡的年轻乐观的父亲怀着对新生活的热望,除参加村里必须的生产劳动之外,曾和同村年长的村民一起经西方乡步行到石嘴林打工,起早贪黑,帮人犁地种田,兴修水利,割小麦,挖玉米,抬石磨,放牧牛羊,农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方圆几里去了80多个小伙子,父亲最为勤快能干,做事能看懂门道,深受主人喜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帮衬家里,他曾多次到西方乡扛椽子,步行经过广鼻梁、倒回沟、马刨泉,路途遥远,路面狭窄,凹凸不平。白天烈日下辛勤耕耘,晚上摸黑夜行。为了多挣公分,他每晚扛四根,每根120斤,渴了喝点河水,饿了吃口冷锅盔馍,刚开始扛木头时,两腿发软,脚下不稳,眼冒金星!中途休息时,把木头放到地势较低的浅沟里,否则扛上那个庞然大物就无法起身,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天。有一段时间,去山里砍柴,为了抄近道,他背着架子车深一脚浅一脚在乱石堆里行走,磨破了鞋子,磨破了脚,想起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由人泪眼朦胧,可是父亲却从不抱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的足迹遍及箭括岭、马刨泉、倒回沟的角角落落,经受了野兽的威胁和风雨的洗礼,汗水浸透了他的老布衣服、针角细密的老布鞋和足下的土地,期间父亲受了多少辛劳和煎熬,只有那空中闪烁的星光和宁静的大山明白!个中滋味只有父亲明白,不曾经历,绝难想象!</span></p> <h1>  父亲一面参与村里劳动,一面自学成才,砌砖筑墙,盖房搭架,盘炕盘锅,修筑烟囱,加工座椅,修理农具、发明家具……父亲都是行家里手!至今我都无法计算清楚父亲帮村民盘了多少锅灶和土炕,但毫不夸张地说,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父亲辛劳过的痕迹,他爬高沿低,钻进钻出,衣服蹭的满是土和泥,但乐观的他从不抱怨。他做事卖力投入,追求完美,如果稍有差错,就会不厌其烦,重新开始。他用自己坚持的工匠精神为乡邻带去了便利、舒适和温暖,享受了朴实乡亲们准备的粗茶淡饭,父亲看着自己的杰作,心满意足,却从不计报酬!奶奶去世前,经常满脸怜惜地让我劝父亲不要再这般辛苦,冬冷夏热的,不要累坏了!但父亲还是乐此不疲,只要人请就从不拒绝,好像有无上的荣耀!</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父亲决定盖新房。他和母亲犹如衔泥筑巢的春燕一般,更加忙碌起来,选址,挖地基,准备砖瓦木料,砍藤条编制藤片……我最难以忘怀的是父亲在踏制胡基的情景,父亲常说:一个胡基五掀土,连踢带踏二十五(下),父亲曾经一天之内提着重重的石硾踏制了600多块胡基,每块重十斤,他起来蹲下、蹲下起来,挖土、踏制、抱起、垒好,一遍一遍重复着这艰辛的劳动,至今我依然能够回忆起父亲劳作时急促的喘息、轻轻的呻吟和匆匆忙忙的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前家里没有水井,吃水不便,总要到别人家挑水吃,印象中父亲脚板宽厚,扁担挑水脚步轻快,稳稳当当,似乎一会儿就挑满水缸。有一年的寒冬腊月,父亲决定自己打井,白天干活,晚上家人都睡了,他借着昏暗的灯光,不眠不休,用六天时间,用锄头、斧头、凿子、铁锹、铲子等简单器具亲手打好了一口直径一尺五,深二十米水井,又装好了缠36圈井绳的小辘辘,解决了家里的用水问题,现在虽说水井已经不用了,但一看到它,满腹的心酸涌上心头!为了修盖房屋,父母亲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三分大的院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虽不宽敞华丽,但三间陋室足以温暖我们终生。</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亲82年冬天遭遇了他人生中的一大灾难,父亲在老家接电时划破了手指,接触到了携带病毒的黑线鼠,得了出血热,又被赤脚医生误诊为感冒治了几天,父亲昏迷不醒,危在旦夕,被二爹和哥哥拉着架子车送到祝家庄医院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而且明确指出,前面已经有九个人医治无效,他们只能尽力而为!那时哥哥正上高三,就开始辍学在家,一边照顾我们姊妹几个的生活,一边在医院和母亲照顾父亲,来回步行十几里路,翻沟爬坡地辛苦奔波!</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那是全家最为艰苦的一段时期,哥哥经常给我们焯一大盆白萝卜,蒸点面没发旺的馍对付我们的生活。放学了姐姐就煮些没有熟透的玉米糁子、擀些厚面条给我们吃,有时饿极了,我们就抓起结成冰块的白萝卜菜充饥!晚上幼小的姊妹三人蜷缩在热炕上,伸长脖子,听着外面的动静,吓得睡不着觉!</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天放学回家路上,碰到了从医院回来的哥哥,哥哥看着脚冻得发紫的我,轻轻地埋怨我怎么不穿袜子!我说找不到,当时哥哥就落泪了!现在想起来,哥哥当时是多么不易,父亲生病后,脾气怪戾,家里钱已花完,外债累累,父亲喉咙干渴,还要吃水果,年轻气盛好面子的哥哥省吃俭用,拉下面子到处借钱,买来苹果舍不得吃,父亲削掉的苹果皮就成了哥哥最好的零食!就是这样,每隔几天,医院就发一张病危通知书,惹得全家人泪水涟涟!</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那时家里养了一头骡子,哥哥姐姐们不会喂养,经常就给骡子吃多了,晚上骡子在圈里卧立不安,不停叫唤,非常吓人!为了帮助骡子消化,哥哥就给骡子身上披上烂棉絮,带着我们姊妹几个在村外的大路上走上坡路,来来回回,要走好长时间,我困得迈不开腿了,哥哥就让我蹲在路中间等他们下来,周围风吹草动,干枯的玉米杆发出沙沙的声音,松柏掩映下的黑冢似乎张开血口要把我们吞没,明亮的月光将我们几个瘦小的影子缩短又拉长,晃动跳跃如巨无霸,我吓得不敢停留,只好跟着姐姐哥哥上上下下,有时要到半夜才回家睡下!</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经过医生们的全力医治,父亲奇迹般的康复,宝鸡地区许多医院都对祝家庄医生的医术和父亲顽强的意志感叹不已!父亲出院的那天,就要过年了,父母亲看到许久未见面的我们姊妹三个,一个比一个高一点,齐刷刷站在面前,泪如雨下,直说我们受苦了!就是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父母亲依然为我们都添置了新衣服,又用外婆给我们的5块钱过了个幸福年!父亲知恩图报,多年后督促我们打听当年的主治大夫,说如果没有医生就没有我们今天,只是遗憾的是,等父亲完全康复之后,那些医生返回宝鸡或西安,再也没有音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难得而又短暂的四年学校生活让父亲受益匪浅,较强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让他看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村子人曾叫过他天有梯!</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姊妹四个的算盘,就是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教会的,我常常放学后就缠着父亲,他经常会不厌其烦的讲给我听,再手把手教我实践。父亲最拿手的便是四角号码查字典:“</span>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这个熟悉的口诀至今依然记得!</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秋天晚上,我们剥玉米棒时,父亲最擅长的是给我们讲一些姜子牙、薛仁贵征西等传说故事,而且为了让我们再坚持一会儿,就故意抖包袱,设悬念,声情并茂,融合夸张和想象,但后来我们实在熬不住了就沉沉睡去,留下孤独的他们俩不再闲聊,只是手底下的活干的更快了!现在父亲也许觉得他老了,就再也不唠叨了,不再多说话,可我们依然怀念那段快乐的岁月!</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为了谋生,父亲农闲时间在家里的空房间里搭起来木工室,自己联系给祝家庄砖瓦厂制作木质机瓦架子,木板、锯子、墨斗、线绳、三角尺、胶锅、钉子散落一地,父亲穿梭其中,手脚麻利,动作舒展,一下一下地锯,一刨一刨地锉,一次又一次打量实验,制作的物件精巧细致,摞得整整齐齐,然后凑足一架子车从京当步行十几里卖掉换钱,补贴家用!现在,沾满父亲血汗的家具早已残缺不全,锈迹斑斑,父亲老了,也再也没力气哪怕是看看他当年的老朋友一眼了!</span></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让人觉得佩服又搞笑的事,父亲觉得用牛拉着石碾碾麦子窝工麻烦,就自己发明了电碌砫,在开始使用时,电碌砫像发疯似地在麦场上胡乱奔跑,前来围观的村民吓得四下逃窜,场面一度失控,后来父亲几次改进, 终因不够安全被勒令停用,但他发明的饸饹机子、为运送重物安装的滑轮被全村人广泛使用!</span></p> <h1>  父亲聪明能干,村子里无人能比。磨面、粉糠、拉糁子、加工锯条、弹棉花、鉴别古钱币、租赁碗筷、收卖碌砫石磨,贩卖黄牛、种类纷繁,收入微薄!记得大队开始在油坊榨油,父亲带人吃住在油坊里,日夜操劳,摆弄那个黑黝黝的粗笨机器,终于学会了榨油,我们经常在饭点用个黑罐子给父亲送饭,他总是乐呵呵地给我们介绍榨油的流程,一脸自豪!</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村子东头有一处大土壕,砖瓦厂就设在那里,在那棵遮天蔽日的大柿子树下,我经常能看见父亲匆匆忙忙的身影,拉土、拉水、和泥,制砖、垒砖、笘砖,装砖,烧窑、出砖……最让我难忘的是父亲和泥的情形:他挽起裤腿、光着双脚在里面拼命踩踏,泥浆光滑黏劲,不一会儿他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直到将泥混和均匀,有时天黑了,父亲的身影依然在朦胧夜色中上下摇晃,周围已经悄然响起了蟋蟀的叫声!</span></p> <h1>  父亲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性格开朗,家里的大小物件如果坏了,他总是自己端详揣摩,修理得完好如初。上小学时,父亲利用停工的时间在家里给我们小学加工桌椅,我常常溜遍所有教室,根据记忆去寻找父亲做的课桌,找到了就欢天喜地!在小学四年级时候,我坐的桌子就是父亲精心制作的,那时喜欢胳膊肘靠在桌面上,双手托着腮帮胡思乱想,心里涌起种种甜蜜!</h1><h1>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经常到我们学校修理桌椅,上课时他在学校仓库里修桌椅,下课就到院子和小孩子们打乒乓球,忙里偷闲,惹得校园里一片沸腾,也许是虚荣心作怪,我只是躲在教室里,偶尔听同学说那个老头挺厉害(其实那时父亲才四十多岁),把好几个人都打趴下了,那段时间是爸爸最快乐的时光! </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父亲在生产队时,农田水利建设中经常帮助村民量方,丈量统计社员们拉土量的多少,以此来评定工分!父亲为了多赚工分,经常白天忙生产队的事,晚上乘着月色,挖槽放土,为母亲第二天拉土做准备!有一天深夜,我们睡了一觉醒来,父亲还没有回家,母亲很担心,就带着我们几个去找父亲,直到走到地里时,听到哐里哐啷的声音,才发现父亲还佝偻着身子,在地下挖的土槽里狠命的挖土,我们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不经其事,不知其难,这样的事情今天想来不可思议,但当时对父亲来说是家常便饭!</h1><p class="ql-block"><br></p> <h1>  村子里,遇到什么难缠的事情,总会邀请父亲去商量处理,他说话思路清晰,恰如其分,有理有据,软硬有度,总会让对方心服口服,化解矛盾,转危为安。他培养了终身读书的好习惯,依然读些书报,古药书,抄抄偏方,看看药品上的说明书,说些熟语歇后语名言穿插的富有哲理的话,成为了我们一辈子的荣耀,也给我们一生带来了有益的影响。</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长期忘我劳动的急性子父亲终于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近几年,父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住院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我们姊妹四个也轮换帮他盛饭洗衣洗脚,听他讲那些年的岁月、那些年的故事,从这一点说来,我要感谢上苍给我们机会,它无形中帮我提供了陪伴父亲的时间,让我有机会有精力不厌其烦地去倾听父亲的心声,凝视父亲饱经风霜的亲切的脸庞,聆听他朴实的教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不给我们添负担,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拖着孱弱的身躯慢慢锻炼,得了肺气肿的走一阵子便会气喘吁吁,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他的坚强让我们为之动容,令人敬佩。我从中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动力,的确,父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住院的日子里,父亲乐观向上的性格也感染者病房的病友们。父亲上学时间不长,但他的聪慧有目共睹,他时不时说出“亦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讲起寓言故事更是形神兼备,还动不动就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撸起袖子加油干,中美形势,两伊战争,鲁迅的名言,叶挺的自白诗,薛仁贵征西的九牛二虎之力,有的是新闻历史,有的是道听途说,我都不知父亲哪里来这么多的逸闻异事……</span></p><p class="ql-block">  </p> <h1>  岁月无情,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已垂垂老矣,他们的身上留下了太多辛劳的痕迹,父亲手上的老茧,腿上的瘢痕,变形的脚趾,母亲佝偻着的腰背,桌上成堆的药物,无一不昭示着曾经的执着与进取,无私与顽强,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榜样!</h1> <h1>  如果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平凡朴实的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现在依然过着简朴孤独的生活!岁月易逝,真情难忘,惟愿时光清浅,将他们温柔以待,敬请上苍眷顾,让我们一起共度更远的幸福!</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