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7月17日聚焦王硇——第22期

天艺摄影 高山(李自岐)

<h3>王硇村:百年石寨隐太行(寻找最美乡村·有生命的古民居(24))2017-07-17本报记者 韩俊杰</h3> <h3>  王硇一角。   李自岐摄</h3> <h3> 古阶石道。   李自岐摄</h3> <h3> 俯瞰石寨。   韩俊杰摄</h3> <h3> 闲话女红。   李自岐摄</h3> <h3> 制图:张芳曼</h3> <h3> 在河北邢台沙河市的太行山脚下,一座叫王硇的小村子格外引人注目。</h3><h3>  不同于当地村庄常见的砖砌泥顶的四合院建筑,王硇村到处是鳞次栉比的古石楼。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院落就达130余处。要说在太行山区,石头建筑原也不鲜见,但王硇村却卓尔不群:红石条墙搭配拱脊青瓦罩顶,既有北方的豪迈,又不失南方之婉约。</h3><h3>  这样的建筑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史载,明永乐年间,官居镇京总兵的王得才因所押运的&quot;皇纲&quot;被劫,带家人辗转逃难于此,子孙后代繁衍至今已历二十四世。&quot;硇是山的高处,王硇则是王姓家族居住在这里。&quot;当地人说。王得才是四川省成都府两岗村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王硇村建筑兼具南北之风格。</h3><h3>  经村里人世代营建,王硇村里兼有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quot;明代建筑外墙比较粗糙,里齐外不齐。后期建筑则外墙平整光亮,并采用白灰勾缝。&quot;当地人介绍。</h3><h3>  或许是逃难到此的缘故,王硇村的房屋建筑特别注重防御和预警的作用。在王硇村,没有一条笔直的街道,没有一条死胡同,此外,家家户户都有明门、暗门相通,从村里任何一户人家都能够走到其他户家中。时过境迁,这些暗门失去了往日的作用,但依稀可见古人在存亡绝续之时的用心良苦。</h3><h3>  王硇村临街房屋、巷道的墙面与整个体墙并非在一条线上,而是在东南方位上缺了一个墙角,从而使整个墙面呈现出阶梯状。&quot;东南方位缺一墙角,其义来自八卦中的巽爻。巽表东南方位,为顺,为入,为平安。&quot;曾任沙河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的冀彤军说,这种建筑风格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当地人告诉记者,&quot;更实用的是人往缺角的地方一躲,一根箭都射不过来。&quo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