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娘不如你家那条狗

追梦人

<h3>  六月,天空烈日高悬。好久没有见到雨的踪影了,大地被炙烤的火辣辣的,路旁的树木像生病似的打着蔫,叶子挂着尘土在树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亓强走在公路上,一阵阵热浪迎面扑来,仿佛把他罩在一个巨大的笼子里透不过气来。他一边走一边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嘴里嘟囔着:“这鬼天气,真热!老太太死的正是时候,热死这些不孝子孙,谁让他们不孝顺呢?”说到这里,他哑笑了一下:“可是庄乡们跟着受罪了。唉,老太太不容易啊?这么好的人,咋就受这罪啊!唉, 唉……”</h3> <h3>  “当……当……”招呼集合的锣声响了,亓强赶紧加快了脚步。灵棚就搭在老人大儿子门口的公路上。平时还算宽敞的公路此时却变得那么狭窄,路上站满了帮忙的,看热闹的庄乡们。年轻的妇女们帮着煮饺子,帮着儿媳收拾出丧必须带的东西。男人们准备出丧时所用的祭品,抬棺材的木棍等。几个上岁数的老太太坐在马扎上,远远地看着这里。亓强走过几个老太太时,她们正在议论哪个孩子哭,哪个孩子不哭。一个老人说:“老嫂子早走了,好啊 !这样就不受罪了。呸,还哭的惊天动地呢,她巴不得她婆婆早死呢!”。一旁老太太急忙打断她:“呸,呸,老东西。都老了,还乱说话,让你家媳妇听见,不又大吵你一顿吗?”……</h3> <h3>  “我的娘啊!你怎么撇下你儿媳就不管呢?你怎么那么狠心啊……”一阵嚎啕大哭让本来乱哄哄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只见去世老人的两个儿媳跪在棺材前哭的死去活来,她们时而捶胸顿足述说自己对婆婆的孝心,时而仰天大哭诉说自己被大姑子,小姑子的误解。村里的人笑着,议论着,用鄙视的眼光看着她们的表演。老人的几个女儿坐在灵棚的长凳上,她们没有哭泣,没有倾诉,她们有的只是无奈和悲伤。起棺了,出丧开始 。闺女们再也忍不住心里的痛疼,一起扑在棺材上大哭起来……</h3> <h3>  老人生育了6个子女,省吃俭用,受尽苦难给孩子们都成家立业。老人一生养育孩子多,所以没享过多大福。看着孩子们越过越好,孙子、孙女、外孙都长大成人了 ,老人应该享受晚年了。村里的老人们也一度羡慕老人长寿,子女多有福气。可是,事不随人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渐渐衰老了,她不能再自理了,吃喝拉撒得靠子女们伺候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的伺候成了子女们头疼的问题。</h3> <h3>  老人的大儿子在外地打工,二儿子在镇上工厂打工。大家都不愿丢掉自己工作来照顾卧床不能自理的老娘。在大儿子的提议下,姊妹们坐在一起召开了协议养老家庭会议。闺女们都存在“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又不继承老人房产”的老风俗心不情愿,但没有拒绝。儿媳们说:“谁吃娘的奶长大的,谁就得养 ,让我自家养不行!”。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决定每家一个月履行抚养义务。</h3> <h3>  老太太虽然不能动弹,但是头脑还算清醒。她最难熬的日子就是在儿子家的时候。儿子、儿媳不愿丢掉手头的工作,早晨上班前就把饭菜和水早端到老人面前,这样一舍就是一天。夏天还好,饭菜不凉,被褥尿湿了也不算冷。可是到了冬季,邦硬的干粮不能下咽,冰冷的被褥让人心寒。老太太愿意在女儿家久住,可是女儿也有难处。一怕老娘待超了时间,哥嫂不来接,下一家轮到谁家;二怕,老娘在家待时间长了,老公有意见,影响家庭和睦。就这样,老太太在孩子们家里轮流着,消耗着时光…… </h3> <h3>  有一天,小女儿想念在大哥家里的老娘。她给嫂子打电话说想娘,来看看。嫂子不让她来,也不告诉她老娘到底在打工租的房子里?还是自家院子里?还告诉她,想娘就把她接去。她心急如焚,不顾嫂子的警告,买了鸡蛋,提着蛋糕,捎着两袋奶粉来到村里大哥家。 </h3><h3> 大门紧锁着,院子里十分安静。小闺女推了一下门,想透过门缝看一下院中情景。院子里传来狗的汪汪声和链子的哗哗声。突然,一阵隐隐约约的叫声传进小闺女的耳朵里。“我饿,我饿!”……</h3> <h3>  小闺女往里一看,在西屋的门口处趴着一个老人。她头发蓬松,身上很脏,手正在狗食盆里乱抓呢。老人可能饿极了,不知用了多大力气,多少时间才从屋里的床上爬到门外。狗的叫声,女儿焦急地责怪声,啪啪地打门声,老人好像都听不见了。她趴在门口,一动也不动,一双绝望的眼睛盯着眼前的狗盆。小闺女气急了,她首先打电话招来了大姐、二姐,然后打电话叫回哥嫂。打开院门后,小闺女赶快把老娘抱在怀里。老人望了一眼曾经让她骄傲的儿女们,眼角流淌了几滴眼泪。老人慢慢闭上了眼睛,院子里哭声一片……</h3> <h3>  “起棺了!”随着村里管事人的吆喝声,棺材被众人抬起向坟地走去。“娘啊!我的亲娘啊!……”闺女们再也忍不住了,哭声响满了整个村庄……</h3> <p>作者简介:毛洪利,男,山东省阳信县人,笔名追梦人。散文、诗歌偶发表在《创业文艺》、《现代诗歌文学社》、《山石榴》等。散文诗《追忆》被《中国当代诗词精选》入选;古体诗十首被《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入选。杂志《人民诗界》2018第1、2、3、4期均录用诗词和散文数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