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被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纪录片所吸引,主要还是因为片中主人公的诗。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早已闻名遐迩,印象深刻。其次,这部片子的招贴画也引起我的兴趣,在片名《摇摇晃晃的人间》下面是一个背向我们的全裸女人,身上的绿草像火苗一样向上疯长。寓意深长。</h3> <h3> 这部纪录片有着故事片的质感,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刻画还是家庭成员的对白抑或是剧情安排,都行云流水。没有太多刻意的痕迹。</h3><h3> 片中,穿插一些余秀华的诗作,画面也挺唯美。只是整部片子,诗不是重点。重点是和丈夫离婚以及与母亲的关系。</h3> <h3> 影片一开头就交代了余秀华的婚姻。一家人在吃饭,在问到她多大结的婚,她说19岁。至于她的丈夫,她并不知道他当时是多大年纪。不过她说,肯定没有60岁。</h3><h3> 余秀华由于残疾只限于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他丈夫经常出去北京等地打工。他们己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在余秀华的娘看来,这已是完整的家。至于他们俩口子经常吵架,可天下哪有不争吵的夫妻呢?</h3><h3> </h3> <h3> 由于自小脑瘫,余秀华的脸部肌肉痉挛,四肢也不协调,走路时摇摆的幅度大,尤其是生气的时候。看上去手舞足蹈。</h3><h3> 她平时干农活,割草养兔,是一把好手。做生意也是,这表现在她无爱的婚姻上。</h3><h3> 她男人打工回来,想碰她。她说,500元一次。这让她男人怨声载道。她不稀罕在无爱婚姻中的性与义务。在一首诗里,她写道:</h3><h3>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h3><h3>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h3><h3>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h3><h3> 不像我一声不吭</h3><h3> 还总是蒙着脸</h3><h3>这些全是她做不到的,但不代表她不想做到。</h3><h3><br></h3> <h3> 后来,余秀华出名了,有钱了。生意头脑更好使。她为了与丈夫离婚,开出的价码是,这个月离她给15万,下个月离给10万。过期不候。她老公抗争过,但最后还是按余秀华的条件离婚。</h3><h3> 这辈子,余秀华只被两样东西困住,一个是残疾的身体;一个是钱。因为她干那点农活根本赚不到钱。而没钱就离不了婚,又困在无望的婚姻中。</h3> <h3> 余秀华的观点受到她母亲强烈的反对。她母亲想维持这个家的完整。为此,母女多次发生冲突。余秀华问,难道我们活着是给别人看的?她母亲肯定地回答,是的,人就是活给别人看的。两代人的观念完全相背。</h3><h3> 那怕是知道母亲得了癌症,余秀华仍坚持离婚。看到过十天就满20年的婚姻散了,她母亲暗自垂泪,而余秀华却不依不饶。</h3><h3> </h3> <h3> 她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h3><h3> 她病了以后,我从来没有在她面前哭过</h3><h3> 她说我的心比榆木还硬</h3><h3> 我笑,几颗野草莓在黄昏亮得很</h3><h3> 像我在几个夜晚吐出的血块</h3><h3> </h3><h3> 我从来不相信她会这样死去</h3><h3> 因为到现在</h3><h3> 她的腰身比我粗</h3><h3> 她的乳房比我大</h3> 整部片子所呈现出来的,粗砺的生活与空灵的诗魂,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在余秀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曾坦言,她本身是一个农妇,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div> 她说,即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无一处干净,而回到诗歌,我又会干净起来。因为,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