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千多年前一个深秋的月夜,一位考场失意的人躺在停泊在枫桥下的客船中,因情绪低落愁绪万千而彻夜难眠。他担心经年寒窗苦读因落第而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此时,自己因失落而寂瘳的感受与当时姑苏城深夜清幽的环境,作了一次最美的对话。让这首《枫桥夜泊》成为千古绝唱,也让姑苏城扬名天下,并更配得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天堂是什么样我没有亲身体验过,苏杭早年间还是有所游历的。</h3> <h3>提到苏州不能不说说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建筑典范,富绅阶层认为最高理想居住环境的苏州园林。目前苏州城内仍有数座保存完好的园林,分布城市各处,虽然大小不一,风格迵异,那精巧的布局也会让人叹为观止。苏州人最先建造园林的动机,有人说是因为古代人出远门游山玩水交通不便,那些有闲有钱的官宦人家或成功商贾便把山水美景建造在自己家里,以便时时赏景,并为居住环境添加美学意义上的享受,也给后人增加了一探美景的机缘。</h3> <h3>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我曾经两次去都是在夏天,这个以太湖石为主要景观的园林,怪石嶙峋,堆叠的假山展现着奇,露,透的特点。记得其中一座假山有一个可供人穿过的洞穴,走在在弯曲的洞中有少许的光线透过太湖石的逢隙照进洞中,所以还不至于太黑,洞内曲折迂回好象迷宫一样,走完出来就到了山的另一面。这里别有洞天,灰白色的太湖石映衬斑驳的粉墙,有一种特别和谐的美。苍翠的树木竹林点缀其中更像是一幅写意山水画,让人赞叹不已。</h3><h3><br></h3><h3>狮子林也是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的祖屋,孩童时期,贝聿铭最喜欢在狮子林他和堂兄弟们在园林里捉迷藏,穿梭在山洞、石桥、竹林、瀑布边,疯跑着,打闹着,欢笑着,你追我赶,躲躲藏藏,留下串串诗意与美好。幼时在园林玩耍和生活的印记,潜移黙化的融进了他的血液里,让他设计作品都灵动雅致让人叹服。<br></h3>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移步换景,粉墙黛瓦,流水潺潺,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又安排妥当。水边停靠一艘画舫雕梁画栋,既可以通到主人的书房,又可以坐下来小憩。水面上夏天盛放的荷花现在已渐凋零。时至深秋,最适宜挑个下雨天,缓缓步入园中的留听阁,看屋檐下一帘雨珠落下,听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在自然交汇的清音中陶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顺墙而修的抄手游廊曲折绵长,贯穿整个庭院的每个角落,它夏天遮荫,冬天挡雨雪,而且从这里可通往院内各处而全然不受天气所影响。院内四季花开,树木扶疏,绿荫如盖。这一幅宁静而古朴画卷,就是苏州四大园林之首且历史更为悠久,历经风雨,几度易主,几度修缮后,才有如此完美的面貌呈献于世人面前的拙政园。</p> <h3>那年来拙政园也是在深秋,阳光正好,游客也不多,漫步在庭院各处,眼睛被一扇扇形式纷繁巧妙的门窗所吸引。它是园内观景的绝妙又特别的设计,月洞门,梅瓶门,梅花窗,扇形窗,六角窗等不一而足,分布在庭院各处。人在室内或过道抬眼望处通过不同造形的门窗,把园林最美的景致像一幅幅画一样呈现在眼前,让人未进其门,先窥其景,吸引着人们对院内美景一探究竟的向往之情。这种中国式园林常用的借景手法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让人一览无余的平铺直叙,而是似隐非隐,似露非露的风格,更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h3> <h3>苏州园林的设计集自然山水、建筑、诗画融为一体,让古人可以诗意的栖居一方,且足不出户就能感知四季的更替,随着时光变幻缓缓移过的四时风景。它让冗长的日子变得有迹可循,亦有美景可依。</h3><h3><br></h3><h3>在这里也从未间断过如缕丝竹声,苏州评弹及昆曲声也随处可见,一曲曲千回百转丝丝如扣的评弹,道出了多少跌宕起伏的人生,也叙述着许多历史的沉浮和沧桑……这温软优美吴侬软语,不知安抚了多少人的心。</h3> <h3>园林外却又是一番景象,这里是小桥流水的温柔之乡。就连乾隆皇帝都曾六下江南,在这里既体察民情又留连于江南之美景不想离去。这里的盐业与丝绸织造业是历代朝庭比较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这里的之富庶现在也有迹可寻。</h3> <h3>前些年也是深秋来到的姑苏城,那几天《枫桥夜泊》这首诗一直在脑中盘桓,挥之不去。虽然时隔千余年,姑苏人对那位霜重月夜偶然路过,而停泊在枫桥的人儿是心怀感恩的。自那首诗流传开后至今,为寻觅诗人的足迹及诗中意境,慕名而来姑苏城和寒山寺的人络绎不绝。不知是姑苏城那个深秋的月夜,以及寒山寺清脆的钟声成就了诗人张继,还是张继那首《枫桥夜泊》把姑苏渲染得更有诗意?也许只有至今还敲响在姑苏城上空,那悠远的钟声能给出答案吧!</h3> <h3>尽管千余年的历史风烟抹去了城市许多旧痕,行走在深秋霜重的姑苏街头,昏黄的路灯像一盏盏渔火,带不走我今生的思念。多想在月落乌啼的枫桥下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听着寒山寺悠远的钟声在河面上渐渐隐没,那萦绕心中的姑苏遗韵却久久挥之不去……</h3> <h1>2017,7</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