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父爱 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最伟大,自小崇拜父亲,又爱又怕,他在外工作,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带回好吃的糖果或饼干,那时的我们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时至今日,对那香甜的糖果和饼干仍然回味无穷。 曾记得 ,我考高中回校的路上遇见父亲,我当时觉得很意外,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抽时间专门等我。那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次恢复中考,当年的高中招生和中专招生分开进行,当时二哥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在我们班上补习,准备考中专,所以,父亲很激动,从单位下班后赶到我们回学校的途中,询问我考的情况。很幸运,我那年考上了区高中。<br>上高中时 ,父亲在区供销社工作,我住宿在学校,吃饭在父亲单位,父亲用煤油炉子为我做饭,当时每个吃商品粮的职工每月有三十斤的商品粮,在国营粮站购买,父亲之前一直在单位食堂吃饭,我上高一后,他就把三十斤粮买回自己做饭,三十斤粮我们两个人吃肯定不够,他专门到离区三十里路的白山村亲戚家借粮,那时公交车很少,路上遇到拖拉机捎上,一段路程就算很幸运啦,至于父亲怎样将粮食拿回单位,我不得而知。我第一个高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第一学期我学习不努力,因为父亲过一年退休说让我接班,那时有父母是国家职工的子女在父母退休后可以顶替成为国家正式职工,所以我觉得未来有工作就行,学习上敷衍了事,父亲也觉得无所谓。可是到了第二学期,有一天放学回父亲单位吃饭,父亲突然告诉我,我二哥接他的班,我年龄还小,我自己考学,他一定供应我考上中专或大学,我当时情绪一落千丈,发誓不考上学,誓不为人!这学也就是当时被称为“跳农门”的学校,农村户口的学生考上中专或大专以上国家包分配,也称为“铁饭碗”,吃商品粮的学生考上也一样分配。从那天以后,我在学校开始努力学习,第二学期结束时,给我们交数学的老师发现了我的变化,看到我很努力,但学习基础差,智力还可以,她向我班主任建议,让我在高一复读一年,因为当时是九年制高中,上高二只有一年面临高考,我可能考不上。班主任的爱人和父亲在一个单位,给我父亲说,他即将退休,又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我只有考学一条路,最好在高一复读一年。父亲非常赞成。于是,我就上了第二个高一。可是,要进新高一新班之前,我心里有点波动,有点不好意思,自己没有告诉父亲就回了老家,父亲得知后,也赶回家,把我班主任的话重复了一遍。我当时想回到学校发奋图强,实现梦想。那年我16岁。父亲退休前交够了我还有一学年的柴钱,那时在学校寄宿的学生自己交柴交粮,多数人都是从家里拿柴粮交到学校食堂,少数人交钱买柴,父亲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br>父亲退休回到了三十里外的老家,我和三弟都在一所学校上学,我上高二,三弟上初三,母亲在家里将蒸馍炕成馍片让父亲步行三十里路给我们送到学校。我的同学非常羡慕我们。1981年我参加高考,每次见到父亲,他都鼓励我。高考成绩单下来,他让我自己去取,考的成绩不理想,父亲就决定再给我一年补习的机会,幸运的是我被初录到商洛师范英语班,当时要参加口试,农村没有电话,只有广播通知,我们在家没注意听广播,那段时间我们大队站在放电影,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去看电影,母亲带着三弟回旬阳娘家,我在家里带着小弟、妹妹和侄子,有一天傍晚,父亲照常去看电影,有人告诉他,好像广播通知我考上外语学院要到县上口试,他回家让我注意听广播,听到广播通知后,我兴奋得一夜未眠,第二天父亲和我一起先把侄子送到两河街上他外婆家,再步行到区高中,到学校见到校长办了手续,父亲回家,我自己搭一辆拉沙子的大货车到县城参加口试。当年被录取。父亲付出的心血终于有了一点收获。<br> 师范开学前,父亲把我送到县城,直到送我上拉人的大卡车,他才回家。那时到商州的车路过铁厂,到第二学期开学时,父亲说不要上县城啦,我们早上出发早些直接到铁厂乘车,就这样,我们早上三点起床母亲做好早餐,我们吃完早餐就出发,赶到铁厂近七点,班车到铁厂七点多,我顺利搭车去学校了。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到母校当老师,父亲又背着行李把我送到学校。我工作后父亲到原单位领工资时,总会从家里带些东西给我,那时年轻享受父爱成为自然的事。父亲最重视孩子上学,我结婚有了孩子后,面临小弟上初中,父亲和我商量把小弟转到我所在的学校,后来我被调到离县城较近的地方,带着小弟,父亲又送好多东西到我们学校。我们一直就这样享受着父爱。转眼父亲离开我们近20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心中。父亲的乐观、大度、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总觉得自己遗传了父亲的相貌,也遗传了他的乐观大度的性格。<br><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