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作家齐抗日

紫薯兒

<h1><br></h1><h1>大名鼎鼎的好莱坞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1907, 5/12 - 2003, 6/29) 在电影《龙的种子》(Dragon's Seed, 1944) 里, 扮演一位年轻中国姑娘。此剧由赛珍珠 (Pearl S. Buck) 的同名畅销书 (1941) 改编, 剧情为在这位姑娘的带领下, 村民们进行抗日的故事。剧/书中提到了大量的日军侵略行径, 和南京大屠杀及强奸。和 《大地》的第一手资料不同, 此剧/书多由二手资料写就, 来源于美欧的许多在华战地记者的源源不断的每日报道。此片获奥斯卡两项提名。拍此片的动机缘于赛珍珠的另一部由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 《大地》(The Good Earth, 1943) 的巨大成功, </h1> <h1><br></h1><h1>一对巨大的眼睛, 被修剪成了一副丹凤眼, 还勾勒了两道上翘的柳叶眉。好有异国情调呀! 只是, 发型不对。</h1> <h3><br></h3><h1>她羞答答地, 和一位中国农村小伙子谈恋爱, 呵呵。她已经够高挑的了, 那他想必更高了。按中国传统, 尤农村, 出嫁前大姑娘的发型, 多为大辫子, 额头盖上不稀疏也不浓厚的长刘海, 及至眉毛上方。</h1> <h1><br></h1><h1>扶树而倚, 含蓄互动, 典型的中国方式, 尤农村树林里, 杨柳清风的时候儿。而出嫁了的中国传统小媳妇, 尤农村, 则发型多为前额光溜, 刘海没了。大辫子变成了后脑勺的一团圆圆的发髻。很有姿色, 无论婚前婚后。</h1> <h1><br>扶树扶墙含蓄表白, 只有 《音乐之声》里那奥地利当官儿的, 在树林里向任家教的修道院尼姑 (momo)玛丽亚表白的时候例外。😃 。反 "門當户對" 旧意识, 此乃 "五四运动" 精神。</h1> <h1><br></h1><h1>她好像是在斗地主啊! 只不过是一位西方地主, 又还在银幕上。选她担任女主角还真对了。因为她从小就生长在康州的一个富裕, 但又很进步而非保守的家庭。父亲任医院里的医生, 母亲常常进行光明正大的进步 (progressive) 活动。</h1> <h1><br>赫本很小就跟妈妈在外面举着牌子, 叫喊着 "女性应有选举权! " 的口号。 正因为父母作为社会活动家, 一贯致力于促进社会进步, 导致因循守旧的社区对他们家常有诟病。赫本后来回忆道, 我现在的成功, 恐怕就是得益于我从小, 在这样一个进步开明的家庭环境里长大。</h1> <h1><br>精神得很, 这还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呐。好莱坞声名大噪的女演员, 女权主义者。以其强烈追求独立, 重精神非物质的个性, 而闻名于世。被称为非常反传统, 尤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的传统。</h1> <h1><br>一辈子银幕下老穿便服, 和裤子, 素颜而出, 这可是和那时妇女外出老穿, 或必得穿裙子或套裙, 脚登高跟鞋整日里浓妆艳抹的老式习俗大相径庭。</h1> <h1><br>她一向直抒胸臆 , 敢于大胆 "放炮" (outspoken)。言从心出, 不遮不掩。</h1> <h1>  <br>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的社会活动家。主张妇女有权决定自己产下胎儿与否。</h1> <h1><br></h1><h1>1928 年大学纪念册 (Year Book)上的毕业照。时年21岁。在大学里, 她决定了今后的演艺生涯。</h1> <h1><br>被评论为 "仅仅结婚过一次", 看来很稀罕呢。21岁时有过一次几年的婚姻, 后来称自己当时滥用唯一的一个丈夫对她的 "无条件的爱", 那时他是一名商人和社会名流。</h1> <h1><br>自此, 不再婚, 也不打算生育, 自认为不会成为一个好母亲。 自己太自私, 太太太, 自己自己自己了。很坦白, 坦率, 是不? 这可是需要勇气的喲! 但侄女说她很仁慈, 很有善心。她不过自谦敢于自我解剖罢了。她对爱的表现方式是用 "bossy around", 即女老板的味道来体现的。用国人的感悟, 即为, "刀子嘴, 豆腐心"。而她则认为小时候对兄弟姐妹们 (共六个)的照顾, 已经让自己经历了母爱的养育。</h1> <h1><br>可她特别追求事业。演艺好得一塌糊涂 (对此, 影评界有不同声音)。一生中, 只有一次在银幕上扮演配角。拿过四次最佳女主角奥斯卡奖, 这在好莱坞史上属首创。获得十二次奥斯卡提名。</h1> <h1><br>出演过好多部享誉影评界和票房记录的电影, 如 《小妇人》《费城故事》《龙的种子》《非洲女皇》《猜猜谁来赴晚宴》《冬天的狮子》《金色池塘》等。后三部获奥斯卡奖。</h1> <h1><br>是二十世纪 "黄金时代" ( Golden Age, 截止于 1960年) 以来好莱坞长达六十年的 "首席" 女演员。也是好莱坞历史上目前为止的首屈女神。</h1> <h1><br></h1><h1>和一有妇之夫的男演员 (Spencer Tracy ) 好了二十六年, 从未有过纸头上的一张契约文书。那男演员从未离婚, 而赫本也从未要求他离婚。各自保持感情上, 和人格意识上的, 距离, 尊重, 和独立。</h1> <h1><br>据报道, 他们俩人各自从未谈到是否爱, 或深爱对方, 无论公开或私下, 直至男方去世之后, 或在赫本的自传或他人写的传记里。但据她的侄女和身边亲近的人观察到, 只要一在他的身边, 她马上就像换了个人。她对他犹如母亲, 百依百顺, 一反自己的向来的 "我我我 (me me me) " 的个性。而他则就此非常依赖她。他有酗酒习惯, 又常常忧郁。但她悉心照顾他了一辈子。在他病重时, 她甚至停业五年, 专心在家伺候他。《猜猜谁来赴晚宴》是他俩最后一次合演的片子。电影杀青十几天, 男演员就去世了。其实在这部影片的拍摄中, 他已经是重病在身, 距离生命终结没多少日子了。为了摆脱二十六年之久的伴侣离世的痛苦, 赫本不顾高龄, 马上又投入了拍片工作。</h1> <h1><br></h1><h1>她在晚年坦承道, 当年他们互相认识, 对她大有益处。因为那时他在影界的名望要大于她。俩人自认识后, 在银幕上合伙配对达九部之多。张艺谋和巩利也如此。</h1> <h1><br></h1><h1>由此推论, 赫本关注事业重于个人感情。当然, 感情和理智, 人生和社会, 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也因人而异, 不可一概而论。<br></h1> <h1><br></h1><h1>很低调, 从不和观众及媒体接触, 直到老年, 即八十来岁的时候, 才偶尔上节目亮相一两小时。被业界认为 "非常注意隐私"。</h1> <h3><br></h3><h1>这是赫本在1967年《猜猜谁来赴晚宴》里的剧照。时年60岁。她曾说过, 我不怕死, 那种感觉一定很有意思, 就像永远睡过去了一样。勇敢洒脱的新女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