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 醮一管春色,洇染一幅南浔烟雨,心思如雨,漾起丝丝涟漪</h3> <h3></h3> <h3> 说好了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我早就有了看看金庸小说里那个富比常州府的南浔古镇,五月二日,一个人一台车(是不是有点奢侈),早上八点就赶到古镇,还没有检票,可以长驱直入,前方生炉子烟火正在古镇升起。</h3><h3> </h3> <h3></h3> <h3> 古镇上吃早点的居民和街头小坐的游客</h3> <h3></h3> <h3> 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在二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三处,拥有私家园林五、六处之多 。</h3> <h3></h3> <h3> 询问这户人家的历史,主人告诉我,东洋鬼子来了后,这户人家逃难去了,就没有回来,真不知命运如何?一场战争让百姓受无妄之灾,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怎不让人感慨。</h3> <h3></h3> <h3> 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人们对财富大小的一种分类,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五百万的称为牛,过百万称之为金狗。一个南浔镇 集中了刘、张、庞、顾四大家族,算一算千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一两白银按当时折价算相当于200元人民币,算一算,这个镇可以说是藏龙卧虎啊,四大家族其能力可以搅动大清皇上为他们去推磨。何况一个南浔镇呢。这是四象之一的张石铭的深宅大院。</h3> <h3></h3> <h3> 看看都有谁题字,康有为、明代著明书法家董其昌、晚清祁旧藻、任伯年。 张石铭还与国画大师吴昌硕、篆刻家丁辅之、毛福庵等人交往甚厚,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之一,有钱不流氓这是社会之福,你看张石铭是不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h3> <h3></h3> <h3> 有钱就是任性,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敲开大清的大门,中英《南京条约》逼着我们割地赔款,而南浔却成了鸦片战争的得利者,当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南浔的商人们抓住了这个机遇,他们开始与西洋人通商辑里丝,并做到了全国的65%的丝绸出口在南浔,当然他们也开始西化,彩色玻璃、法国地砖、西式洋楼、西洋舞厅、彩色瓷画已经进入他们生活。</h3> <h3></h3> <h3> 这是张石铭的后院,粉墙黛瓦,徽式建 筑,张石铭出身徽商,虽然身在江浙一带,然而他还是在他的建筑上打上了祖宗的烙印,其实我一直认为徽、浙、赣、闽的风俗值得我们尊重,他们知道进退,知道光宗耀祖的道理,他们挣的钱再多,他们官做的再大,他们知道回去修路筑桥建祠堂,知道建学堂修族谱,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我们浙江的冯氏家谱也有专人修订,他们总好过像现在那些挖了我资源,污染了我环境,挣了钱去别处生活的人道德上强上百倍。呵呵,越写我越觉得水越深,越写越觉得对南浔我是雾里看花。</h3><h3><br></h3> <h3></h3> <h3> 在南浔各个景点,就像是一场又一场的时空穿越,穿越中总会碰到我们似曾相识的先贤,总会触碰到我们的心灵深处</h3> <h3></h3> <h3> 你能感觉空气中的水分子正在凝聚,绿色显得更润了,丝毫不影响健身的人和游玩的人兴致</h3> <h3></h3> <h3>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一场说下就下的雨。</h3> <h3></h3> <h3> 回头摸摸摄影包,我的雨伞不知丢那儿去了,丢三拉四是我改不掉的毛病。</h3> <h3></h3> <h3> 初见小莲庄一直以为是一个村庄,里面至多有阿莲的故事,进去后才发现我到了四象之首刘镛的庄园,刘镛并非那个刘罗锅,我最佩服的是刘镛从一个小伙计起步,最后打拼到身家二千万两白银,由于乐善好施并捐官至二品,小莲庄是刘镛和次子刘锦藻,历经40载寒暑,精心修筑而成,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頫建湖州“莲花庄”因而起名小莲庄,刚开始我也认为起名小莲庄不过附庸风雅,后来不断地改变了我的看法。</h3> <h3></h3> <h3> 据说小莲庄是先有这个紫藤,才有小莲庄的建造,有钱的任性,是不是又一次让你大开眼界,不过紫藤在东,花开季节那一串串紫色的花定是象一道道紫色的波浪,风吹时那紫色的花瓣雨从东缤纷而至,人若在其中那个景象,那种情形,让人无法喘息,只能感叹紫气东来,妙不可言。 </h3> <h3></h3> <h3> 小莲庄真的适合与爱人携手,在绿色的怀抱那是一辈子浪漫的记忆</h3> <h3></h3> <h3> 桥也有品,由于主人为二品,因此只能建五曲桥</h3> <h3></h3> <h3> 请原谅,这一段我都在一个角度在拍照,因为又下起了雨,我只有在听雨亭中守株待兔,刘镛本来是个苦出身,有钱了也开始娇情,从法国进口的铁皮,盖了个亭子,就是为了听雨。其实我也喜欢听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喜欢溪水流过清石的淙淙声,喜欢海浪拍岸的哗哗声,喜欢蝉鸣蛙叫,喜欢这些自然之声伴我入眠。由于喜欢我多坐了一会。反正一个人可以静静地看,静静地拍,静静地想。</h3><h3><br></h3> <h3></h3> <h3> 这是刘氏家庙,供的都是刘氏祖先的牌位还是不要惊扰他们</h3> <h3></h3> <h3> 他</h3> <h3></h3> <h3> 她们</h3> <h3></h3> <h3> 他们都在看什么 ?</h3> <h3></h3> <h3> 原来院子里有二大牌坊,一个是皇帝御赐的“乐善好施”牌坊,那是刘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另外一座是一座贞节牌坊,刘镛的大儿子刘安澜虽然官至一品工部郞中但二十九岁就死了,那是他的夫人刘邱氏克守妇道,守节不嫁用一生的幸福换来的。</h3><h3> </h3> <h3></h3> <h3> 其实小莲庄还有一宝,就是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清朝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据说建筑结构堪称中国一绝,就是头顶上的斗拱,不好意思我没拍全。</h3> <h3></h3> <h3> 嘉业藏书楼是我们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h3> <h3></h3> <h3> 楼主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没有儿子,他就被过继给了刘安澜。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辛亥革命以后社会动荡,很多贵族遗老纷纷家族败落靠卖家里的藏书度日,刘承干在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的宝贵书籍,总数达六十万卷,并用白银三十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h3> <h3></h3> <h3> 红房子刘镛三儿子刘梯青的住所,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里面的摆设吊灯、沙发一应俱全,有些格局就是我们现在还会有的 。</h3> <h3></h3> <h3> 到南浔古镇还有二个地方个一定要去看,一个是我们看到的百间楼,一个是张静江故居</h3> <h3> </h3> <h3> 我就不描述百间楼的典故了,百十间江南民居依河次第而建,静静的倾听着水的细语。</h3> <h3></h3> <h3> 张静江故居,如果你要去南浔必须要去看看,那是民国奇人,国民党四大元老,能为萍水相逢之人一掷千金,当真豪气干云称得上民国侠客。同时还是治国理财高手,连孙中山、蒋介石在内国民党达官贵人都称之为二兄弟、二先生。</h3> <h3></h3> <h3> 桨声柳影一路欢歌</h3> <h3></h3> <h3> 船上岸上皆是风景</h3> <h3></h3> <h3> 在行程快要结束时,我们碰到了抛绣球抢新娘的活动,瞧这个游客被隆重的穿戴起来</h3> <h3></h3> <h3> 他们在锣鼓喜乐中巡游古镇,我想这会是他和他同游的伙伴一辈子地记忆</h3> <h3></h3> <h3> 新娘所到之处,游客沸腾了,他们跟着船跑着,记录着,原来人文也可以创造的</h3> <h3></h3> <h3> 再见,南浔!我会记住这片烟雨,我会记住像梦一般紫色的花瓣雨,在我心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