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颊针学习的一点感受

黄常友

<h3>  我叫黄常友,是重庆市荣昌区清升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20年前,用简单的两次手法,竟然治好了一位老同事十几年的背痛,惊喜之余,从此着迷于中医推拿。多年的学习实践中,深感中医的很多神奇都只剩下了传说,许多人都痛感西医当道,中医衰微,急需振兴。然而,“中医六十才入门”,在快节奏的今天,想想都骇人听闻吧?</h3><h3> 因为推拿的耗时耗力,我也想过用针,但十几年间,扎了纸团棉团无数,总是提起放下,放下提起,反反复复,终于还是没有上手。如何解决安全问题,疼痛问题,如何做到标准,如何进一步提升……都是我针灸路上的拦路虎。</h3><h3> 机缘巧合,运城的一位儿推朋友侯忠伟拉我进了曲敏老师建立的颊针群,之后又在师姐向良梅的力荐下,报名了颊针培训。尽管都是信任的朋友推荐,也报了名,但四十几年的人生阅历,还是让我保留了一份谨慎与疑惑。直到进入学习的第一天下午,</h3><h3> 见识了王老师的针法操作,自己也动了手扎针、被扎,颊针的耀眼光芒,让我所有的疑虑烟消云散。</h3><h3><br></h3> <h3>  王永洲老师二十五年的磨砺,数以万计的病例支撑,终于打磨出颊针这一剑。</h3><h3> 0.14~0.20的毫针,刺入0.2~0.5,调的是什么?是西洋人借助他们的高科技,永远也搞不懂的“气”!伟大啊,华夏的先祖们!一针下去,疼痛立消;一针下去,硬结硬块无踪无影;一针下去,即刻产生情绪反应……太多太多神奇,都是在几秒,甚至零点几秒发生。三天时间里,学员们时时在体验,一直在见证。这所有的奇迹,都是那细细的微针,一颗到几颗,在脸颊这一小小的范围之内以骨性标志精准定位。</h3><h3> 治疗疾病的范围,从疼痛到三焦脏腑,到身心疾病,囊括全科。细小的颊针,标准的定位,小孩也感觉不出的疼痛,还有比这更好的针法吗?!</h3><h3> 下面是几例学员体验颊针的感受:</h3><h3> (学员王某)前天晚上突然的左胳膊不得劲,我以为是出空调着凉了,自己按揉半天也没见好,听多多老师讲课时,老师让我们胳膊平举,手心向下,然后转手曲肘,我疼的直接叫了起来,老师说这个是检测有没有肱骨外上髁炎的检查方法,我好像鹰嘴附近内外肌肉都疼,于是我自己就按揉胳膊,肩膀,也没缓解。我平时肩周炎就经常犯,肩胛骨那个地方有个很硬的条梭状的硬硬的结节,颈椎两侧韧带很板,王老师检查时按压疼痛难忍,经老师一个针下去,我立马觉得颈部放松了,老师一摸我觉得僵硬消失了,很放松了,后来又扎了一个,让我曲肘,瞬间活动自如了,我那个条梭也软了好多,自从扎针以后我整个下午就排气不断,姜老师这也是调整反应。其实老师就给我扎一个穴位颈,两个针同时调了我的肘痛颈紧肩硬,还有肠胃,效果太神奇了。</h3><h3> (学员王某)我的颈椎和肩周都不好,王老师给我摸了腹部,说是身心层次的问题,老师给我先下了右侧的颈穴和背穴,三焦穴,过一会头就痛了,前额和头顶疼痛,又加强了颈穴三针,现在感觉浑身轻松,颈椎轻松了好多,之前颈五六七八都疼痛,这会基本不痛了,感恩王老师,感谢曲老师把这么好的技术引进来,感谢助教们辛勤的付出,我们三组的张树源老师到了下课的点还在教授指导,再就是我的个人一点体会,这次学习老师安排的太周到了,课间安排了水果等,我学过了几个学业班,就是我们这个学习班让我深深感动[玫瑰][玫瑰][玫瑰]</h3><h3> (学员苑某)昨天来例假,小腹坠涨,腰疼,姜老师帮我检查的时候,中脘往下疼,有条索状硬结,小腹两边疼有硬结,检查完了,姜老师帮我扎针,扎了两侧的中焦和下焦,扎上再摸,就稍微软了,几分钟我就觉得脚冒凉风,心里热乎乎的,涨痛感没了,过一会又发现我好几天的牙痛也消失了,腰也不疼了,昨天王老师给你儿子扎针,儿子以前排斥扎针,但这次他说王老师扎的不痛,很接受,并且扎之前儿子带脉那特别硬,扎上针王老师再让我摸,真的不硬了,太神奇了,我儿子回来反应心里也很舒服,颊针真是神奇,感谢姜老师帮我扎针,感谢王老师,也感谢曲老师让我们学习颊针</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无论多么神奇的方法,如果只是体验和见证,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们,那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要的是学会,要的是自己上手实际操作。王老师明白我们的想法,王老师做的也是这样的传道授业。讲完部分理论,第一天就安排我们上手。明确理路,定位穴位,相互对扎,虽然 短短三天,动手却是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莫不如此吧!学员们原先各自的担心和疑虑,无不在动手之中消弥于无形。</h3><h3> 我想起《黄帝内经-灵枢》,“帝曰:余子万民养……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h3><h3> 真正易用难忘的微针,王永洲老师做到了。他用二十五年的艰辛,换来了我们今天轻松踩上巨人的肩膀。酸甜苦辣中,他唯一拿出甜和我们一起分享。德与艺相彰显,王老师无愧一代大家。</h3><h3> 站在教学背后的助教团队老师们,也默默为学员们奉献着。七月炎夏里,步履匆匆,汗流浃背,无私指导,耐心答疑,课间课下为学员沟通治疗,是王老师和助教们的新常态。</h3><h3> 这次学习平台的搭建者曲敏老师,更是忙里忙外,生怕疏漏了什么而耽误了我们学习的好机会!</h3><h3>这样针法,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团队,此生难遇!</h3><h3> 踩上巨人的肩膀,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了一小步。所谓功夫,“一万小时理论”也只是够上一个台阶。衷心希望我们颊针人能永怀空杯心态,在实践中踏实前进,助推颊针更快更广的传播,为中医的振兴尽一份的绵薄之力!</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