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哈尔滨

独行侠

<h3>谨以此美篇</h3><h3>献给生我养我的父母</h3><h3>献给陪伴我一生的家人</h3><h3>以及与我同城的亲爱的朋友们</h3> <h3>我出生在哈尔滨</h3><h3>我的童年在道里的中央大街附近度过</h3> <h3>我庆幸自己是在大城市里长大。</h3><h3>而且还是一个“很洋气”的大城市!</h3><h3>父母可以尽情打扮我,像个洋娃娃一样……</h3> <h3>这就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中央大街,“面包石”铺就的平坦大道。</h3><h3>60多年过去,如今还是当初的样子!</h3> <h3>可我长大了,并且亲眼目睹了我故乡的变化……</h3> <h3>这是儿时记忆中的索菲亚大教堂。</h3><h3>教堂对面有个大市场,可惜这个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大市场后来被拆除了……</h3> <h3>我上了小学,后来又考上了哈尔滨市第六中学。</h3> <h3>这是半个世纪前的霁虹桥。</h3><h3>那时父亲生病卧床,母亲工作在香坊,又要照顾五个孩子,每天通勤太辛苦,于是全家搬到了香坊。</h3><h3>尽管后来我不常去道里,也不常经过霁虹桥了,但这座老桥的模样始终在我的记忆之中……</h3> <h3>1966年华夏大地文革兴起。</h3><h3>14岁的我参加了红卫兵,那时怎么也没想到,我们这代对党对国家对领袖无限忠诚的人,后来会遭遇一场青春浩劫……</h3> <h3>首当其冲遭遇浩劫的,是这座建于1900年的精美的东正教大教堂。</h3><h3>它位于大直街与红军街的交叉路口,真名叫做圣尼古拉教堂,老哈尔滨人习惯把它称为“喇嘛台”。</h3><h3>可惜这座哈尔滨地标式的建筑,在1966年夏天被毁掉了……</h3> <h3>1968年我从哈尔滨市第70中学初中毕业,那年我16岁,下乡去了长水河农场。</h3><h3>第二年我回家探亲,母亲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去了……于是我像一只孤雁一样流落在了故乡。</h3> <h3>我没想到我故乡那些俄式建筑的命运,竟然跟我一样悲凉……我怎么说还活在这个世上,可这座欧陆风格的哈尔滨老火车站,却永远地消失了!</h3> <h3>18岁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多么美好的年华呀!可是18岁的我,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同龄伙伴,也看不到人生前途……</h3><h3>不过我依然笑着,因为笑比哭好!</h3><h3>从那以后,我从中学代课老师做起。自己在以外语为主课的70中所打下的那可怜的英语基础,后来竟然发扬光大。</h3> <h3>而我的故乡哈尔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h3><h3>这是昔日的中央大街一隅。</h3> <h3>这是今日同一座建筑。</h3><h3>却越来越唤发出青春!</h3> <h3>而我已经青春不再……</h3><h3><br></h3> <h3>啊,哈尔滨,我的哈尔滨!</h3><h3>我人生路上的那些悲喜,都深深埋藏在了这里……</h3> <h3>我曾经是一只丑小鸭。</h3><h3>经过多年拼搏,我终于找回了人生自信!</h3><h3>由于生不逢时,我没能进入正规师范大学完成本科学历教育。但我自学成才,后来成为了哈尔滨市首批中学“功勋教师”。</h3> <h3>我一生都奋斗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地做着园丁。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我职场最大的骄傲!</h3><h3>然而这辈子“两点一线”(家一一学校)的生活,似乎又让我的人生有了些许缺憾……我教英语说英语,却从未去过英语国家。甚至连我的故乡哈尔滨,我这辈子都没有走全!</h3> <h3>这就是哈尔滨人总在说的“江桥”一一滨洲铁路大桥。这座大桥既是松花江的一个景观,而滨洲铁道也把它东西两边的地域分成了道里和道外。</h3><h3>(如今江桥已不再通火车,而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可供游人步行过江的景观桥)</h3> <h3>这是我熟悉的道里,埋藏了我许多许多童年的记忆。</h3> <h3>这是我不熟悉的道外,这么多年来竟然极少踏足。</h3><h3>老人们都说:先有傅家甸,后有哈尔滨。</h3><h3>退休之后我这个英语老师,终于有闲暇时间去参观哈尔滨南岗博物馆,从而了解了些许哈尔滨的历史。以前我只知道哈尔滨的洋楼是老毛子建的,后来我才得读到了如下史实:</h3><h3>清朝同治末年间,傅家老太太带领傅宝善兄弟七人、姐妹三人。由辽宁省朝阳县(土名三座塔)跟着崔家大车,来到黑龙江呼兰县东荒李家洼子(现杨林乡)落户开荒。傅家最小的七弟傅宝善学了几年私塾和中医,在当地为百姓看病。 </h3><h3>后来傅宝善选块高地盖起三间草房作为药房(即现在的道外南头道街一号)。接着傅家兄弟陆续来到此地,又开起了大车库和黄酒馆,统称傅家店。<br>1898年沙俄修中东铁路,中国劳工与民众大量涌进入哈尔滨,于是道外傅家店附近地区急速扩展起来,商人和手工业者在此开店设坊,逐步形成市场与镇埠。光绪33年(1907年)11月份里,滨江厅知事何厚琪认为“店”字之义狭小,故将店字改为“甸”字,从此傅家店改称为傅家甸。而道外街区也渐成规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巴洛克”。<br>啊!原来我的哈尔滨,曾经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中西合璧”!</h3> <h3>道里道外,一街之隔。</h3><h3>可这个跨越,竟然让我用了一生的时间……</h3><h3>老道外老了,我也不年轻了。</h3><h3>我这个哈尔滨人,在忙碌了半辈子之后,终于能用脚步去丈量我的故乡!</h3> <h3>人们都说哈尔滨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城。</h3><h3>游走在神州大地,哪怕是千年古城西安、洛阳,也很难感受到历史的沧桑……</h3><h3>然而我站在建城仅百年的哈尔滨这块土地上,却真实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一一因为我竟然找到了我的故乡原生态的模样!</h3> <h3>啊,这就是老哈尔滨,当我走进道外三道街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h3><h3>我亲眼看到了我的父辈们出生前的哈尔滨,原汁原味的老哈尔滨,苍凉破败的老哈尔滨……</h3><h3>我想,我还能看见,傅宝善当年行医时的老房子模样,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h3><h3><br></h3> <h3>游走在老道外,我仿佛置身于上世纪30年代,仿佛穿越到了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里……</h3><h3>古都北京比哈尔滨的历史长得多,哪怕是在金碧辉煌的故宫里,你也不会找到这种“穿越”的感觉!</h3> <h3>老道外,你的魅力就在于老!</h3><h3>你不是贫民窟,你是百年前咱中国人的聚集地。</h3><h3>你不羡慕道里的洋气,因为那是老毛子的天地。中国人只有来到道外,才真正是接地气!</h3> <h3>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h3><h3>做为一个哈尔滨人,我来道外太晚了!</h3><h3>我错过了你的辉煌,我只看到了你的沧桑……</h3><h3>不过我终究还是看到了,而且是在你被拆之前看到了。</h3> <h3>啊!我偶然遇到了传说中的松光电影院一一这座建于1943年的电影院!</h3><h3>那时候,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我。站在你的面前,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时光荏苒”!</h3> <h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却从未见过你的真容……</h3><h3>啊,18岁的我,离你并不远。可直到60多岁的今天,我才来到了你的面前!</h3> <h3>老道外,你的魅力就在于“老”!</h3><h3>“老”字对18岁的我来说,曾经是那么的遥远。可如今,我已经在青春之路上渐行渐远……</h3> <h3>100年前的哈尔滨,属于我祖辈们的哈尔滨。</h3> <h3>100年后的哈尔滨,我的哈尔滨!</h3> <h3>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回眸百年,我由衷的感谢哈尔滨市政府的高瞻远瞩,没有把道外这片破败的老城区拆掉,在这黄金地段盖上价格不菲的商品楼盘。而是让它华丽转身,成为中华巴洛克景区,从而让百年哈尔滨风范流传!</h3> <p class="ql-block">你知道我在等你吗?</p><p class="ql-block">请到道外三道街来找我,时间是1936年6月6日下午6点……亲爱的,别忘了!</p> <h3>啊!此时此刻,我迷失在老道外……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h3> <h3>啊!此时此刻,我的心在感叹!我是哈尔滨人,居然到了花甲之年,才从道里走到了道外……</h3> <h3>站在老道外的十二生肖坛前,我感悟到了生命的轮回……人生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我想,是你活着,能看到“换了人间”!</h3> <h3>我游走在中华巴洛克景区,忽然重新认识了我的哈尔滨。原来它不仅仅有中央大街,有欧洲风情,它还有我们祖辈们的创造一一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哈尔滨道外!</h3> <h3>我的那份惊喜,全都挂在脸上了!</h3> <h3>我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来?为什么不在我青春年华时到这里来?</h3> <h3>我想,如果此时此刻站在大家面前的是50年前的我,一定会博得满场喝彩……</h3> <h3>我今生虽然与“美人”无缘,但能站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人身旁,我依然醉了……</h3> <h3>啊!老道外,你曾是中国人的大杂院!现如今,这大院却让人看着亲切……</h3> <h3>老道外,也曾经是居住在哈尔滨人集中的娱乐场所。在这里唱戏,在这里听戏……这一切,似乎并不遥远!</h3> <h3>老道外,你给我的惊喜不断!</h3><h3>在这些凝固了的井市人像前,我看到了你的前世,看到了我祖辈们的哈尔滨……</h3> <h3>我也融入其中,仿佛穿越到了1937年……</h3> <h3>如今的我已很难再激动。</h3><h3>可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h3> <h3>如果这些街头塑像能够活过来,我就将回到我祖辈们生活过的老哈尔滨,看老道外的车水马龙……</h3> <h3>外地游客也许匆匆路过,可我会停下脚,静静欣赏着凝固了的城市音符……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h3> <h3>这是创建于1902年的张包铺。100年前它在这里,100年后它还在这里!</h3><h3>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包子味道(特别是排骨馅儿包子)始终不变。</h3> <h3>对于一座城市来说,100年仅仅是变迁中的一瞬。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20年就足以改变她的容颜……</h3> <h3>我跟着这位打水的大叔前行。</h3> <h3>回眸之间我才发现,我的脚下已经是21世纪的哈尔滨……</h3> <h3>历史在这里沉思。</h3><h3>我也在这里沉思。</h3><div>教了一辈子英语的我。</div><div>此刻才觉得,应该给孩子们去教历史……</div> <h3>我站在老道外的巷子里,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份历史的厚重,而且还有人生的一份惬意!</h3> <h3>“桃花巷”在我儿时就有所闻。</h3> <h3>今天才见到了你的真容!</h3> <h3>此时此刻,我忆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h3> <h3>原来在我的哈尔滨,也能找到这种“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h3> <h3>我的游走在继续,老道外让我流连忘返!</h3> <h3>啤酒之城,音乐之城。冰雪之城,消夏之城一一这就是我的哈尔滨!</h3> <h3>祥子与虎妞</h3><h3>恍如隔世的老道外街头</h3> <h3>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东北大妞</h3> <h3>原来在这里还能做历史的回眸</h3> <h3>冰上爬犁,也是我儿时在松花江上的记忆。</h3> <h3>人生是个舞台。</h3><h3>扪心自问,我一生兢兢业业地扮演着自己的小角色……</h3> <h3>到老了,我问心无愧!</h3> <h3>老道外,惊喜不断。</h3><h3>原来在这里还能见到上世纪70年代的电视机!</h3> <h3>老道外,让人流连忘返。</h3><h3>全因为这里别样的风情!</h3> <h3>坐下来,歇歇脚。</h3><h3>想喝啤酒,想吃红肠,想啃大列巴……</h3><h3>我想,大概这就是哈尔滨人!</h3> <h3>遇见你就遇见爱!</h3><h3>可惜我遇见你太晚了……</h3> <h3>道外三道街,我虽然来晚了,可我毕竟还是来了!</h3> <h3>此时此刻,我想对我亲爱的朋友们说:</h3><h3>哪怕你以前来过,也该再来看看。再不看,也许我身后的真正的老道外,就没有了……</h3> <h3>因为这里将成片改造,变身老哈尔滨的城市记忆……</h3> <h3>我想,每个哈尔滨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情结!这情节里有俄罗斯文化元素,也有我们中华文化的元素!</h3> <h3>我走了。</h3><h3>你会来吗?</h3> <h3>我去过了。</h3><h3>你会去吗?</h3> <h3>这是我昨日记忆中的哈尔滨。</h3> <h3>这是我今天亲眼见证的哈尔滨。</h3> <h3>最后特别呜谢为我拍摄了这组写真,并润色了这篇文字的“都教授”一一他的名字叫李都,是我在哈尔滨六中的同班同学,后来去了北京,上了大学,进了央企……这次应母校邀请,回哈六中给在校生举办了励志讲座,他真的是教授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