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长城

大江东去

<h3><b><font color="#010101">  在人们的印象里,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展示了我们的民族伟大的智慧。我生在河北,长在河北,看到过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及老龙头的长城,也看到过河北山区的长城,还看到过北京周边的很多长城,的确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这样的。但我们这次一行四人的山西大同之行,除了同样感受到了长城这样的特点外,还收获了对长城的另外一种感受,那就是她的柔美,对,就是长城的柔美。</font></b></h3><div><b><font color="#010101"> 从7月5日到8日,来回四天,行走于大同老城,然后向大同东北方向的阳高县、天镇县,沿长城的走向,走过边墙五堡,驻足得胜堡,停留元墩长城,穿越长城乡,守望守口堡,欣赏著名的李二口长城,凭吊保平堡遗迹,最后落脚于鸡鸣三省(山西、河北、内蒙)的新平堡镇。我们既欣赏到了像一条巨龙蜿蜒飞腾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配以内堡外墩,烽堠相望,展现了其雄伟、壮观之美,蔚为大观。也看到了保平堡墙体残破、堡内建筑颓圮遍地的情景,给人以荒凉、悲壮之感,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战争的惨烈。当然,我们还看到了居住在得胜堡内的古代将士的后人,还有守口堡、李二口村居住在长城脚下的村民,甚至有的人家的院墙就是长城,就是墩台!农闲时刻,他们坐在街边,或聊天,或喝茶,悠闲自在,安然自得,脸上挂满了幸福。此时我们眼里的长城,那还有什么雄伟壮观或是悲凉壮美,她竟是那样的柔美啊!</font></b></div><div><b><font color="#010101"> 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啊:本该有“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战争阴云,但这里的高大的城楼、绵延的城墙、密集的墩台,和脸上洋溢着安定、悠闲、幸福的村民们却构成了一幅如此和谐的画面!</font></b></div><div><b><font color="#010101"> 这样的生活,应该是我们的历代前辈日夜盼望的情景吧,当然,更是我们应该珍惜的!</font></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