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绝望中放弃,觉醒中重生!

飞扬

<h3>  终于等来了电影版《悟空传》,终于怀着忐忑的心去影院看了《悟空传》。走出影院,我的心五味杂陈,觉得又压抑又痛快,还伴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h3> <h3>  我可能是最早接触《悟空传》的那批人,先是在网络上看,后来加入贝塔斯曼书友会又买了书看。自己都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因为那时年轻,那时需要一种共鸣,需要一种文字的来理解和支撑自己。</h3><div><br></div><div> 人这辈子就是这样,像是在一条路上不停的行走,这一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烟火一样的东西,在你的生命里忽闪忽闪的, 他可能是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只是一幕风景……这些在别人眼里也许并没有什么太过特殊的地方,在别人眼里它们也许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也许一文不值,在你眼里却如获至宝——就像命中注定一样,在某一时刻就毫无征兆的引起了你内心的波动,然后在你心中从此有了不一 样的地位。我常对别人自嘲说,我虽然念书念的不好,但我书看的确实有点多,(写到这里,我感觉脸有点烫,应该是天太热的缘故吧😁)其中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在我最最孤独无助的年纪里,这本书让我知道孤独不是罪过,这本书就是《悟空传》。</div> <h3>  第一次读《悟空传》的时候。当时记的最深最走心的只有一句话,就是最经典的那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 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句话被当时的我奉为“至理名言”,现在想来,这句话简直完美诠释了当时的年少心性——轻狂和自大,无知无畏,却还自我感觉良好。不久之后,生活的艰难就给我来了个“当头棒喝 ”!于是再看《悟空传》时,看到这句——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世界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我忍不住留下了泪……那些触动心灵的句子让我一读再读,让我在孤独的夜里辗转反侧……</h3><div><br></div><div> 那时的我就特别期待《悟空传》的电影版,希望它能像《大话西游》一样让我激动落泪。随着等待的日子越来越长,我的心反而变的忐忑了,因为看多了被改坏的经典,所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杞人忧天式的担心。如今真的看了,不知为什么,我甚至有点庆幸,庆幸过了十几年才等来这样的“作品”。因为要是早些年看到我心仪已久的作品被改成这样,我会忍不住想要吐槽, 甚至骂街的。我不知道其他人看了是怎么想的,(电影是两个小时之前看的,还没来得及和看过的朋友交流,讨论)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部片子和原著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悟空这个角色还有点原味,其他人都变了,是的,为了商业化每个角色都变帅了, 连一个重要人物——唐僧,都改没了。我很纳闷,编剧不是有作者今何在本人吗,怎么会容忍改成这样?《悟空传》只见悟空不见“传”了,今何在到底何在?写到这里,猛然有画外音说,你想要见的人下集出现……好吧,是我想太多了。</div> <h3>  可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看过原著然后又去看电影的,你们知道吗?那句经典——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 ,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段是唐僧说的,是那个质疑如来的金禅子说的。这个主角不出现,却把他的话拿出来宣传,这是要试图让每个人都相信这话是孙悟空说的吧,我也相信,没看过原著的人也肯定以为这就是孙悟空说的,这太适合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了。可是金蝉子也曾桀骜不驯过,他也年少轻狂过……</h3><div><br></div><div> 可能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在走进影院之前,我没抱太大希望,我深知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我对自己说,不管看到什么, 都抱欣赏的态度。所以以上言论只是我个人见解,而且只是因为没有看到唐僧也就是金禅子而有点小小的失望而已,以前的我曾不止一次在读《悟空传》的过程中从唐僧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div> <h3>  扯了那么多,不喜欢的人也许已经耸肩摇头离开了,而我正准备喝杯冷饮后,开始简单说说剧中人。</h3><div><br></div><div> 先说彭于晏演的据说是史上最帅孙悟空,这角色定位和原著比较搭。孙悟空一直追求的都是自我,永不言败,他就是为斗、战、胜而生的,所以宁死也不愿被天尊摆布。他的坚持有一股无奈的悲壮,就像俞飞鸿饰演的天尊说的,你不怕死吗?明知不可为而为?是的,孙悟空最不怕的就是死,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影片中孙悟空遍体鳞伤,被铁链锁起来,被烧得不成样子,阿紫去劝他那段最虐心。悟空坚持不死,就是想再次见到阿紫。而阿紫又不忍心看着心爱的人受折磨,于是骗猴子自己没有喜欢过他,孙悟空终于在绝望中放弃,然后徐徐化为乌有,只空留一条围巾飘回花果山,悟空的魂魄在菩提老祖的感召下觉醒,在觉醒中重生,又在重生中义无反顾的杀回天庭。终于“负尽千重罪,炼就不死心”!</div> <h3>  让我意外的是天蓬,一改往日的嘻哈形象,表面酷酷的,一开始只是个对天尊唯命是从的打手,自从在凡间意外碰到酷似阿月的郑爽后,从此变了一个人,他的眼里只有阿月,只是阿月,尽管阿月没有记忆,但他还是全力守护着这份感情,用心感受着这份甜蜜……是爱唤醒了他心中的正义,让他成为了真正的自己。再大的危险他也不怕,再大的权威他也敢挑战了, 他对阿月的爱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他是阿月真正的守护者。(这一点原著中写的更详细,更感人)</h3><div> </div><div> 影片中由余文乐饰演的杨戬,因为身世迷离,不得不低头做人,成熟的样子让人心疼,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一切所谓的成熟或懂事的背后都是常人难以坚持的隐忍。他这个角色,亦正亦邪,亦敌亦友,就像是孙悟空的一面镜子,两个人势均力敌,不分胜负,两个人在天机塾打斗相识,后一起跌落花果山,一起并肩作战,抓妖云、救村民。但是两个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截然不同。在杨戬和阿紫的这一段情感戏上处理的较为模糊,只是从天尊嘴里的只字言语,还有他看阿紫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的出来 ,他是喜欢阿紫的,在花果山里,悟空和阿紫相恋,杨戬心中难免失落,后来他碰到一位故意把他误做自己儿子的老妈妈, 间接圆了他想念母亲的意愿,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内在的善和正义慢慢地释放出来。悟空的“得”正是杨戬的“失”,一得 一失,完全相反的经历也决定两个人不同的命运演变。但他们一个是所谓的神,一个是所谓的妖,注定不是一条道上的。一个代表天界,一个代表众生,虽然片末杨戬帮助孙悟空一起打败天尊,但两人从此也将要对峙几百年。</div> <h3>  值得肯定的是影片的剧情发展一直都是围绕着天命和抗争,结构上精简有层次,而且影片的细节和特效真的非常赞。天蓬和杨戬由 遵守权威到最后反抗天命的性情反转,再加上阿紫在生死攸关的时候,甘愿牺牲自己的勇气,都让人物的塑造充满了爆发力 ,这也使得影片的情绪格外饱满。在花果山没有神力的四个人,与普通卑微的村民们一起击败妖云这一情节更加深刻、直白地刻画出人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主题。最终孙悟空打翻象征最高权利机构的“天机仪”。在原著里,作者曾直接质问——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地上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h3><div> </div><div> 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悟空传》讲的是都一个理想破灭与坚持的故事。它讲毁灭,讲失去,把所有美好的都用残酷的手法让它灰飞烟灭,它用不对等的抗争讲无望的挣扎,用绝望讲歇斯底里的挣脱,用爱情讲青春,讲梦想,讲所有正在逝去或已经逝去的年华。悟空传有一点落寞,有一点迷茫,有一种男人想要喋血的疯狂。而这些也许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年纪,站在某个特定的路口,才会若有所思。悟空传是给那些梦想将要破灭却还使劲挣扎着的人的一个故事。</div> <h3>  前不久,看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我特别想看原版书。现在看完电影《悟空传》,我特别怀念以前翻看《悟空传》的那段日日夜夜,现在这本书就在我的面前,翻开封面,有一股久违的熟悉的味道……</h3><div> </div><div> 耳边似乎传来悟空的怒吼——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div><div><br></div><div> 70,80后的我们,怎么能忘了悟空?怎能忘了西游!那些记忆宛如初恋,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来不及好好告别</div><div> 空留一段 记忆的线</div><div> 系不下长长的哀恋</div><div> 却魂绕梦牵</div><div> 恍惚中又和你相见</div><div> 永远到底有多远</div><div> 心心之间 念念之远</div><div> 采一片晚霞放心间</div><div> 那是我对你</div><div> 最后的 眷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