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百千相聚顺德,前三天一波又一波高颜值的男神女神都来传经送宝,最后半天,从香港来到顺德的王清凤老师也来给我们送武功秘籍了!</h3><h3>听了她的报告后,我的一个感觉是“太神了!”,“文学圈”做法具有理论性,也有落地实践,我全程都听得太认真,笔记没有写多少,照片也来不及拍,晚上回来整理一下。</h3><div>下课后专门找清凤老师聊了一小会,才知道她活跃于两岸多个省市现场授课及讲座活动,马上这个活动结束还有赶赴杭州参加会议。受邀编写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被季总和实力导师团感动,在百忙中花了3个多月时间写下了《构建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共同体——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太敬业太有爱了。</div><div>晚上回来翻开【百千研习营教案】导师团介绍——王清凤:“千百导师”读写项目学术导师。香港学校中文科主任,国际文凭组织语言A课程及中文专题论文任命考官。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又是一个女神!</div> <h3>清凤老师说,她们学校每个班由学校配备了500至1000本的图书,满足每个孩子的阅读需求,选书是学校统一,科学推荐,班级也可自由增加图书。采用虚拟飞机票等形式鼓励孩子阅读!</h3> <h3>一、 什么是”文学圈”?</h3><div>清凤老师说:一直以来,让学生写阅读心得,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常见做法。但是,显而易见的弊端是,学生容易被局限于写摘要或重述故事,阅读变成没什么趣味。</div><div>“文学圈”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引入和实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重大革新。它起源于英语教师从事阅读教学时的独特发现——运用合作学习弥补阅读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div><div>“文学圈”倡导以阅读为中心,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学生通过在“文学圈”中的阅读、讨论、交流、分享,从而提升创新思考、批判思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div> <h3>清凤老师根据历史文献研究和实地操作,在学校多年实践,认为“文学圈”是由一小群选择读同一本书的学生组成的深度阅读研讨团体,讨论过程是由学生对书本的反应和观感来主导,你可以听到书本中的事件和人物性格,以及写作技巧或与故事有关的个人经验的讨论。</h3><div>也就是说,在“文学圈”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几乎没有教师的参与,完全由学生自己主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活动的核心。</div><div>定期展开的文学圈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包括形成暂时性的阅读小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读准备,确定讨论内容,分配角色和职责,填写发言提纲,进入讨论,成果结集展览等多个环节。</div> <h3>文学圈简单来说是:协同,探究,选择,一小群学生组成的深度阅读。</h3> <h3>“文学圈”活动中,讨论组长,是小组的主心骨,领头羊!</h3><h3>1. 提出引人兴趣或有深度的问题;</h3><div>2. 尝试写出自己的看法;</div><div>3. 交流时,要求组员轮流回应;</div><div>4. 鼓励组员提出质疑,深入探讨。</div> <h3>小组讨论的任务单!通过理解作用文学要素来理解文本。</h3> <h3>如何落地操作?清凤老师也进行了详细讲解,细致详尽。</h3><h3>1.共读一本书,老师统一指导练习</h3><h3>由于活动初始,学生对角色及其职责感到陌生,所以由教师选取小说的某一个章节,带领全班一起阅读和扮演文学圈的不同角色。以“讨论指挥家”为例,其职责包括提出的问题应能使人深思或兴趣的问题,能引起组员热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指示轮流组员发表意见,每一次只有一位同学发言等。</h3><div>另外,在小组讨论中,组长的责任颇具挑战性。 </div><div>因此,可邀请一个小组在台前进行示范,教师在一旁作出评价和指导,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其职责和具体要求。</div><div>2.分配研讨角色,独立阅读和小组交流</div><div>如此一番练习后,学生将逐渐熟悉不同角色的职责,教师指定同一小组阅读共同的篇章,或以整本小说为教材。每个小组成员选择担任不同的角色,老师派发相关的任务单,学生独立阅读,并在任务单上做好讨论的准备,再与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时候,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退于一旁,成为一位协助者或观察者,尽量不要有太多的介入或干预。</div><div>3.. 组织小组,实行迷你课程</div><div>在分配研讨角色后,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和准备的同时,把每一组担任相同角色的成员抽离出来,组成同元素小组,进行迷你课程的指导。</div> <h3>阅读策略包括有:找重点,图像化,预测,理解监控,连接,推论,统整,提问。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进行选择自己的阅读策略。</h3> <h3>学生自由选择图书,不用写读后感,把有兴趣的部分贴上便利贴,为后面的分享作准备!轻松阅读是开始!</h3> <h3>阅读过后,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张任务单,根据图书,允许挑战多选任务单;老师干嘛呢?老师将集合在同一任务的学生,进行【迷你课程】:讲解任务单上的要求,提示交流时候注意的事项,老师布置好好开头任务,为了更好地放手。</h3> <h3>事不宜迟!清凤老师让我们进入实战环节,而且给我们充分的实践时间,真正体验“阅读圈”的魅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落地实践太重要了!这是一场走心的讲座!</h3><div>阅读《明锣移山》,每个小组发放4张任务单,我们学员来做一次学生,亲身体验阅读圈的过程,要求要全身心投入哟。</div><div>1. 阅读《明锣移山》(3分钟)</div><div>2. 选座《任务单》(4分钟)</div><div>3. 小组交流(6分钟)</div><div>4. 在任务单上修改(补充)2分</div> <h3>学生阅读讨论的场景,和我们的华阳的生本小组学习差不多。</h3> <h3>现场看看我们小组的讨论,全情投入!</h3> <h3>任务单有这些类型!多种多样,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h3><h3>【美德鉴赏家】
</h3><div>1.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角色;
</div><div>2. 举例说明角色所具有的美德,与组员进行交流。
</div><div>【摘要专家 】
</div><div> 1.用完整的句子概述感兴趣的章节
</div><div> 2.说明此章节令你感兴趣的原因
</div><div>【创意画家】
</div><div>1. 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场景;
</div><div>2. 向组员说明选择原因,解说细节。
</div><div>【词语专家】
</div><div>1.搜索和记录具有挑战性或重点词语
</div><div> 2.想办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div><div>【连结高手】
</div><div>1. 概述书中的某个事件
</div><div>2. 说明此书事件联想到生活的某一事件
</div><div>【情感收集者】
</div><div>1. 从书中找出牵动你情感的情节
</div><div>2. 结合故事,表达阅读感受</div> <h3>讨论组长任务单,组长分派任务,讨论时候记录,是个重要角色!</h3> <h3>词语专家,基础性学习,考察孩子的字词方面的掌握。</h3> <h3>连接高手:考察孩子的联系文本、生活和以往阅读实践的能力。</h3> <h3>自由阅读者:开拓孩子的思路和思维,可以多维度提出问题讨论,开放性比较大。</h3> <h3>经过很多阅读分享方法,文学圈的尝试让老师们和孩子们都耳目一新。这是香港老师的经验总结。</h3> <h3>
这个老师认为:任务单有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h3> <h3>这个老师认为:文学圈任务的多样性,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内容涵盖了阅读的各种技巧和内容。基础弱的同学选择词语专家,他的目标很明确:为了记录字词打好基础。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会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h3> <h3>当学生熟悉了文学圈的模式后,教师可以准备相同主题但不同内容或不同难度的书,或者同一作者的不同书本,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自行组织阅读小组,在阅读、回应和交流后,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对文本的理解。</h3><h3>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我信了!</h3> <h3>清凤老师分享了文学圈的一些文献,以后有时间也要好研读一下!</h3> <h3>【我的思考】</h3><h3>这个文学圈实践给我很大的启发,小组讨论虽然也是我们的课堂常态,如何把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有效性联系起来,是我一直很困惑的。</h3><h3>平常我班的课外阅读分享有时候是比较自由化的,有时候是设定了一个任务单,设定一个问题来讨论,一些能力弱的孩子融入不到讨论中,能力强的学生又“吃不饱,”效果都不算理想。</h3><div>“文学圈“的多样化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阅读弱的学生可以选择【词语专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情感连接】或者【美德鉴赏家】,甚至可以自己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带着收获离开课堂,也能更加助力课外阅读的开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满足,这样美“美与共“的好事,必定能实现阅读的可持续性!!</div><div>我迫不及待地想在班级进行这样的阅读模式。</div><div>感谢清凤女神老师的无私分享,您是一束光,照亮我前进的路!</div><div>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反思,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美好世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