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伯兴先生是当今著名的书法家,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在三十多年前就意识到书法是一门艺术,绝不能做前人复制品,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以颜字强其笔力,以北碑壮其体势,又参以二王、米芾、王铎、于右任、谢无量等前贤笔意,旁涉汉隶、墓志,到九十年代末期形成了独一家的"金体"。或许是创新的步子迈得比较大,那个年代金先生的字在看惯了传统碑帖的人眼里简直就是"胡闹",甚至说他根本不会写字。金老师在这些人的误解、质疑、批评面前没有退缩,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写自己,写内心。</p><p class="ql-block"> 在行家眼里,金伯兴先生的书法却充满了魅力,其书法是碑帖相融,洒脱率真、质朴劲爽、自然无饰。既植根于传统,又有时代气息和个人风貌。其书法笔力雄强劲健,好似百炼之钢,线条丰富,变化无常,或方或圆,或虚或实,或重或轻。其书法结字生动灵活,每个字轻重、高低、倚侧、摇摆、呼应自然天成,无安排做作之匠气。其书法章法新颖独特,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为前人之未为,往往令人耳目一新。金先生每一幅作品的用笔、结字、单字、章法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非常和谐。</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金先生书法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金老师纪录片《熔古铸今写我心》首发式上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洪彪先生所作的祝贺演讲,则更深刻、精准的阐述了金老师的魅力!刘先生对金老师的人品很推崇,赞扬金先生是一个真实的人。刘先生对金先生的书法更是佩服,说金老师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书法家,思想不僵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书法上兼收并蓄,熔古铸今。刘先生赞扬金先生的书法是真正的艺术,是真正的好书法,坚信金先生的书法一定会在书法史上留下。我们感动于刘洪彪先生的真诚,也同样坚信金先生的书法一定能够在书法史上留下。</p><p class="ql-block"> 人书俱老的金伯兴先生面对群众的认可,专家的肯定,没有停滞不前,依然笔耕不辍,总希望在书法上能够再进一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也衷心的祝愿金先生身体健康,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h3>金先生在家书写小字</h3> <h3>金先生慰问子弟兵时,挥写大字</h3> <h3>这两幅是金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临的帖,可以窥见他的基本功。</h3> <h3>"中国梦"三字,笔墨华滋,以厚重为主,但因书家极擅用笔,故于笔端毫末又颇多生趣。<br /></h3> <h3>"突破常规"用笔奇肆,线条变化最大,然气息贯达,格调自显高古。</h3> <h3>"寿",独一个字,笔力雄强,线条劲健,气势恢宏,可谓酣畅淋漓之佳作。</h3> <h3>"自强不息"四字,用笔灵动,飞白得宜,稳重而不失飘逸,尤其墨色干湿浓淡,变化丰富,十分可人。</h3> <h3>"半朽临风树"全是闲散潇洒气息,尤其是下边"一","二","立"等字,处理得当,稳而不重,观之顿觉耳目一新。</h3> <h3>"青羊宫",字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紧致而不拥塞,用笔灵活,线条亦多变化。</h3> <h3>金先生创作尤其注重章法,新颖别致,颇多意趣,高雅可人,为当代书坛章法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h3> <h3>金先生大字榜书用笔奇肆,古拙沉雄,气势恢宏,浑厚而不失灵动,难能可贵,不可多得。</h3> <h3>金老师的对联,于工整中求不工,字与字之间遥相呼应、暗自对比,用笔用墨颇多变化,颇有独到之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