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英明

<h1><font color="#39b54a">  &nbsp;<br></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一、何为“难得糊涂”?</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难得糊涂”,是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也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他曾写了这样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r>  &nbsp;<br> 二、圣贤释“难得糊涂”<br>  ① 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 <br>  《老子·德道经》中“无为”一词中的“无”,不是表示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含义,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和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它是既表无具体形状的物质,又表抽象思维的属性概念。<br>  ②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 。<br>  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转折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不偏不倚。也就是量变到质变度量关节线,以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按宋代学者程颐的解释,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br>  ③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br> 庄子的逍遥,与其说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操守,不如说是精神境界的享受,逍遥于名缠利锁之外。——放怀万物,以心灵去感知宇宙人生的幸福。<br>  ④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br>  墨子对攻占性质、表现、结果的分析以及对饰攻战者谬论的驳斥是深刻和理性的。其巨大的逻辑力量和正义感召力强烈影响着那个年代,不但广大群众以“非攻”论是非,说贤愚,就是一些把墨学称为“贱民之道”的群王卿相,也不得不在墨子的游说下,承认攻占不义或者放弃攻战。止楚攻宋,止鲁阳文君攻郑,止齐太公攻鲁等,皆是“非攻”理论的实践硕果。&nbsp;<br>  ⑤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br>  生命过往匆匆,得与失,名与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凯撒大帝棺木外的双手,向世人明确生命的价值。一切都是规律,到头来,一场空。 <br>  “难得糊涂”。有些事,问得清楚便是无趣。“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br>  天,无非阴晴,<br>  人,不过聚散,<br>  地,只是高低。<br>  沧海桑田,我心不惊,安稳自然。<br>  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font></h1><h1><br></h1> <h1><font color="#39b54a"><br> 三、学做“难得糊涂”之人<br> 知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地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呈有形的,无形的;显现的,隐秘的;已知的,未知的。是你的,它就跑不掉,不是你的,怎么也夺不回,那就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br>  宽容。厚德载物,宽容处事。宽容,即对人不计较,对事不较真,对错不揪缠,对抗不计仇。“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遇事留一线,而后好见面。<br>  装傻。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少与外界的人惑事发生纠葛,少探事质的是非黑白,少挺风险成为众失之的 。忍的一日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凡是能用同等方式解决并能收到同等效果的时候,就礼让三先,不爭功抢赏,以避“聪明反被聪明误” 。糊涂一点,才能超越世俗功利,善待世间一切,身居闹市而心怀宁静;糊涂一点,才能参透人生,超越生命,天地悠悠,其乐无穷。</font></h1>

难得糊涂

糊涂

取名

墨子

逍遥

过与不及

宽容

是非

发现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