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大野蕴藏的历史密码和文化符号》文/图 迟骋

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h3>封面歌曲</h3><h3>《游子的月亮》</h3><h3>作词:迟 骋</h3><h3>作曲:康 华</h3><h3>演唱:金 鑫</h3><h3>出品: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3> <h3> </h3><h3><b> 泾川大野蕴藏的历史密码和文化符号</b></h3><div> ——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div><div><br></div><h3> 文/图 迟 骋 </h3><div><br></div><h3> 泾阳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后土上繁衍生息,并在几千年的沧桑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片泾川大野,在留下“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劳动吟唱的同时,也为我们蕴藏了灿若星辰的历史密码和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 一</h3><h3> 横卧于泾阳南部的北莽原,背泾面渭,气候温和,雨量适宜,经过劳动人民世代开发改造,成为农业发展较早,物产比较丰富的地区。古老临泾驿默默东去的泾河水,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和辉煌;隐现于麦田的悠悠古道,曾走过逶迤的驼队。那并列的巍巍双冢,埋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近在咫尺的火烧寺遗址,秦砖汉瓦的碎片透露历史的密码;北莽原上那一缕缕流云,流动着历史的云烟和旷世的沧桑。</h3><h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农耕歌》就是这一带农民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为了调节情绪,抒发情感,解除疲劳,抑或是为了记忆传播一些农活的节令、生产技艺而创作的歌谣。它见证了关中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农耕场景和生产状态,通过歌者对自己的劳作、感情的观察、概括和描述,记录了关中某一历史阶段的农业发展史。它举凡关中物事、农时、耕作技艺等,反映了关中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农业文化,是关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关中农耕歌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宏阔,典型深刻,有对劳动的讴歌,对创造的赞美,对技艺的膜拜以及对大自然的亲近。它是《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歌谣版再现,是一部唱响在黄土地上的关中农民的“创世纪史”。</h3><h3> 《泾阳太平曲子》同样表现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以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准确、幽默、诙谐,雅俗共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泾阳太平曲子》曲调主要素材起源于民歌、情歌以及民间小调和乡谣,经过历史的变迁,人们在演唱时对曲调作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套曲为形式的音乐特点。它为以后在太平及泾阳地区流传的眉户、碗碗腔、阿宫腔以及秦腔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h3><h3> 《泾河纸台表演》是泾河两岸群众为了期盼莲藕及庄稼丰收而用纸台装扮成蜜蜂、蝴蝶、蜻蜓等为荷花仙子举行的祈祷、朝拜的庆典活动。它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在方寸之间表演大千世界的艺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丰富的民俗的、宗教的、游戏的、仿生的、信仰的民间元素。它是一曲深情的农耕文化的恋歌,是泾河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庙堂文化和草根文化的融合,是本土文化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借鉴和整合的结晶,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h3>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农活间隙来一首《关中农耕歌》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中农耕图&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太平曲子&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泾河纸台领舞&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泾河纸台表演中&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志在必得一一迟骋总导演,孙洁、唐蕾执行导演率领的《泾河纸台》赴省参赛政府“山花奖”团队赛前宣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泾河纸台勇夺陕西省政府“山花奖"银奖</span></p> <p> 二</p><p> 泾河是泾阳的一条母亲河,泾阳之名就由此而来。上天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片土地,气候温和、地势舒展平坦、土质疏松肥沃。历代关中人沿遗承习,好稼穑,务本业,使这里成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和根据地,一跃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农业重镇。泾河两岸广植桑棉、粮食,商业发达,成为明清时期皮、硝、砖茶主要生产和集散地。在并不久远的记忆里,黄土地上,竹马纵驰历史底蕴深;泾河九渡,号子震天文化传承远。</p><p> 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河号子》是泾河船工们摆渡时为了集中力量、协调动作的一种招呼和应答,但这种招呼和应答因为劳动的创造而成为艺术。它融入了泾河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用声音再现了历史的一段记忆,印证了泾河水运久远而特殊的历史。泾阳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商贸重镇,外来人口繁杂,在物资交流的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流传于泾阳的泾河号子吸纳了泾河流域号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泾河竹马》所包含的文化现象非常丰富,既有沙场秋点兵的悲壮气势,又有悠然漫步的闲情逸致;既有元帅点兵、士卒短兵相接的威威阵势,又有蚰蜒滚豆、扑鸽旋窝、骏马驰骋的仿生游戏。不同的人观看泾河竹马,犹如观看黄尘漫天的沙场征战,田园风光里的仿生嬉戏,一个个紧扣心弦的故事,一曲曲敞开嗓门吼出来的桄桄乱弹。</p><p> 泾阳砖茶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陕引”、“甘引”之主要茶品。《泾阳砖茶制作技艺》完整的保留了泾阳砖茶制作技艺和附丽于砖茶之上的泾阳砖茶文化。泾阳砖茶是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外形古朴厚重,砖面平整,棱角分明,薄厚一致,充分体现了秦人豪爽、大气、奔放的个性,颇具王者之气;它制作技艺精湛、考究、完善,发花茂盛,营养和药用作用丰富,是泾水滋润的茶中仙葩,是一件即可观赏又可品赏的艺术精品;它汤红不浊,香气纯正,味厚不涩,滋味悠长,口劲强,耐冲泡,充分表现了秦人实在、厚道、忠诚的品质。 《关中夯歌》是前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一种古老的粗狂的歌谣,是留存至今的文化事象和遗产。它是劳动者在大自然中随心所欲唱出的韵味无穷、雄壮威武、气势磅礴的劳动交响。见证了关中古代、近代大型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是考察关中古代、近代大型土建的声音化石。具有音乐学、建筑学、力学、统筹学、激励学、行为学以及美学方面研究的意义,在劳动号子中独领风骚。</p><p> 《泾阳木偶表演》经历了从原始崇拜走向纯娱乐的艺术演变。泾阳过去有许多关于嵯峨山神、泾河水神、土地神的传说,“敬天礼神”之风极盛。泾阳木偶原来一直与丧葬、祭祀、乐神,禳灾、祈福保持着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神秘的木偶戏在泾阳民间已由对自然神的崇拜逐渐演变为一种纯民间娱乐活动。泾阳木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反映了泾阳古老的民俗、民风,表现了泾阳人民的智慧和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优秀品质,展示了泾阳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崇尚生命的精神追求以及充满想象的浪漫情怀。</p><p> 《泾阳水盆羊肉》经数代人的挖掘、丰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独特的风味。制作工艺复杂,营养价值丰富。其汤色乳白,味道鲜美;其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其馍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它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这在提倡环保和健康的今天,是值得开发和弘扬的。泾阳水盆羊肉是饮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承载了泾阳饮食文化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泾阳地域特色,成为泾阳一种形而上的象征。</p><p> 《泾阳饣上饸制作技艺》、《泾城老黄家蒸碗制作技艺》、《琪琪香夹背煎饼粥制作技艺》以其显著的地方特色和制作工艺以及饮食文化在陕西饮食中别具一格:选料精细保证了该食品的品质,做工考究反映了关中“白菜心”食不厌精的特点,纯粹是一种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所散发的是一种大自然食品的经久弥漫的芳香。泾阳饣上饸是火腿肠的鼻祖,荤菜素作的典型代表。</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号子声声涛中来&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竹马腾踏&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茶老人老味道&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夯歌天半来&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肘上人生&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泾阳水盆羊肉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友军&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h3> 三</h3><h3> 泾阳北部耸立着巍巍北仲山、嵯峨山及黄土高原台原,遗留着谷口宫、舍车宫、智壳寨、悟空灵骨塔、崇陵、贞陵等遗址、遗迹。这里至今还流传着《鼎州黄帝铸鼎的传说》、《寒门谷口黄帝升天的传说》。冶峪河谷种兰打靛染布的技艺,如果开发出来,其艺术、经济价值和美学品位不亚于贵州蜡染。</h3><h3> 作为活态形式存在的《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在“中矩”的背景下以弧形的拱壳“中规”造型,均衡统一,比例适度,极富韵律感。室内的窑顶或室外的拱头线,“以圆为美”。如此,“中规”与“中矩”相济,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天圆地方”对大自然的认识观念。它记录了人类穴居的历史,是古人类住宅建筑的活化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遗风,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人类居住的演变。丘吉尔说过“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数代人与黄土的亲近,化为了人与土地一种特殊的情结,渐渐沉淀为渭北高原人粗狂、豪放、厚重、沉稳、踏实的性格。</h3><h3> 《关中对花》以互问互答、对猜花名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戏。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与中国戏曲有着源远的血缘关系,并相互影响、渗透。关中对花是对乡村青年进行家园意识、乡土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它以形象的歌词,优美的旋律,问答启智,将美好的现实和愿景展现出来,对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这些唱响在田间地头、庭院内外的关中对花,反映了关中人民的劳动、生活、男女爱情和追求,真实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时代变化。</h3><h3> 《刘氏宫廷宴制作技艺》传承了中国饮食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王朝的烹饪技法、饮食文化和宫廷文化。它采用古老的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及煎、炒、溜、炖、蒸、拌等技法和传统食器,将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在意境上还是风格上都有着浓厚、纵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大整合——它将烹调与美味整合在一起,将美食与美器整合在一起,将食疗与保健整合在一起,将药疗与养生整合在一起。并将美容的概念引入饮食。是一种高雅的造型艺术。食物色、形搭配有致,造型独特;餐具古朴典雅,美轮美奂。秦砖、汉瓦、竹简都成了餐具,充分显示了王者风范。</h3><h3> 经过几年来的挖掘、整理、申报、保护,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河号子》、《泾河竹马》、《泾阳砖茶制作技艺》、《泾阳木偶表演》、《泾阳水盆羊肉制作技艺》、《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刘氏宫廷御宴制作技艺》、《王氏传统正骨技艺》、《泾阳裕兴重散茯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古人类住宅建筑活化石一一地坑窑&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中对花&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中女子唱情歌&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中情歌&nbsp;&nbsp;迟骋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迟骋,人文学者、策划人、词作家、音乐人、非遗及口述历史工作者、影视编导、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创意总监。海内外发表纯文学作品千余篇(章、首)、部分作品被选载、转载、改编、评论、播出、入集;歌曲《快乐的小鸟》被收入大学教材;电视散文诗(六章)在中央电视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9周年专题节目《江山如此多娇》头条播出;10余次在国家、省级报刊文学征文中获奖;创作、导演的小戏、小品、民间舞蹈曾参加省、市调演并获奖;挖掘、整理、撰稿、拍摄、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余项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国内10余家报、刊、台介绍过其文学成就及文学活动;著名散文作家、原陕西省文化文物厅厅长、中国石油文学奠基人、陕西省文联主席李若冰,著名将军词作家、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及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家邬大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骆小所,著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等都专门著文对其作品进行过评论和推介。曾受邀为10余家市、州、县创作录制形象歌曲。先后为省内外数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旅游系统、医疗机构、个人推出过许多成功的策划案例,为被策划单位和个人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收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策划、创作完成了泾阳茯砖茶文化系列舞台作品:大型多媒体音诗歌舞《丝路茶韵》(十一场次)、单场次原生态情景歌舞《中国泾阳茯砖茶号子》;泾河文旅舞台作品大型多媒体舞台剧《泾水谣》;空港文旅大型实景多媒体非遗史诗剧《天下太平》。</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百万级录音棚由国家专业资质录音师为您完美录制歌曲、快板、朗诵。制作发行专辑。</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袂国家一流音乐人组建精英团队,携手做高大上的市歌、县歌、校歌、厂歌、司歌、院歌等形象歌曲及原创艺术歌曲。</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集为几十项非遗成功申报为省、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实操经验,专业挖掘、整理、撰稿、拍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陕西迟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打旅游景区、民宿特色小镇、古村落文化项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影视作品策划、创作、编排落地。</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河竹马》、《泾河号子》、《泾阳木偶》、陕西省政府“山花奖”银奖获奖作品(非遗)民间舞蹈《泾河纸台》、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曲子》、《关中农耕歌》、《关中夯歌》常年坚持演出。非遗专场,遗世独立,一手资源,舍我其谁?</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地址:咸阳市玉泉路9号丽彩·潮流港四楼</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咨询电话:13891020686</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微信:CC19580325</b></p> <h3><b>咸阳玉泉路9号丽彩·潮流港4楼迟骋影视录音棚</b></h3>

泾阳

迟骋

泾河

关中

技艺

文化

摄影

砖茶

文化遗产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