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爷爷”张荫松

快乐舞者

张荫松,中国民族民间舞专家,山东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多年来致力于“海阳秧歌”的挖掘、整理、发展研究及舞蹈的创作和教学工作,成果卓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荫松多年来一直深入当地的乡村与民间,将流传于海阳当地民间舞蹈提升为大专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必修教材,使这门民间艺术由乡村进入了艺术殿堂,受到广大群众和舞蹈界的赞扬,并将海阳秧歌推上了2008年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前的热场演出,让世界人民看到了我们山东海阳的大秧歌,为发展地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孩子们,你们跳成这样以后怎么办啊,都等着拐卖呢?”在校内网上,曾跟张荫松老师学过舞蹈的学生整理出“‘海阳爷爷’名言23句”,附带人物评价为“说话口水横飞,骂人不留余地,爱给别人起外号,上课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和排练,一丝不苟的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 瞧,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仍然义务地带着孩子们没白没黑地在排练厅里排练、示范、奔跑着⋯⋯ 退休多年的张荫松,仍是一个大忙人。他不仅献身于舞蹈事业,还继续来回奔走在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但还不忘给予他营养的海阳和父老乡亲,也从未放弃过烟台群众文化工作。张荫松说过:“民间舞不但要走出去,更需要在当地开花结果”。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现场看张老师给学生排练的过程,并用相机拍下了这些珍贵的影像。张老师那种忘我的精神,和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让我一次次感动、感慨。老师太敬业了,太执着了,他在发掘、整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路上,不知疲倦地走着,乐此不疲,也乐在其中。舞蹈让他忘记了岁月,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疲惫和伤痛,春风一样的舞姿,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这其实也是每一个热爱舞蹈的人,寄予张老师的最美的期盼和祝福。每一个春天,都会因舞蹈而生动,生机盎然,满怀期待。 <h3><font style="color:rgb(237,35,8);">  拍摄于2016年1月20日至2月14日.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群众艺术馆排练厅.文字:王利亮.快乐舞者.摄影:快乐舞者</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