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卜算子 咏梅<br></h3><h3> 毛泽东</h3><div>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div><div>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div><div>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iv><div>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div> <h3>翻开共和国的知青史,无不闪耀着知青精神的光芒。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那是一代知青人用热血、用青春、用一生的付出创造的。</h3><h3>赵春梅和千百万的知青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青春壮丽的史歌!在那个年代做出了自己不朽的贡献,为知青群体树立了好的榜样!<br></h3><h3>以下开始讲述本文主人公赵春梅的事迹!</h3> <h3>这是1976年4月,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毕业前夕,带领赵春梅等同学们去昭乌达盟考察。在红光公社前进大队青年点与知青的合影。</h3> <h3>1976年4月,春梅和同学们从昭乌达盟参观学习回来时,特意去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宣誓。从那一刻起,春梅的心中就开始了青春的憧憬!</h3> <h3>1976年8月3日,赵春梅离开了学习的大连市第二十五中学,积极报名与大连市23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一道,奔赴到当时属于辽宁省行政辖区的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称:昭乌达盟)。那个年代,无数像她一样的热血青年,胸怀祖国、怀揣理想,响应祖国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h3><h3>这是大连第二十五中学七六届报名去昭乌达盟的同学,在毕业前,与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校门口的合影。</h3><h3><br></h3><div><br></div> <h3>1976年8月3日,学校领导和老师在大连斯大林广场,欢送出发下乡的春梅等同学。</h3> <h3>她下乡到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土城子公社—天宝同大队湾子生产队。这里是地处半沙漠的荒凉山区,属于半农半牧区,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刚去的一段时间,她们和当地的贫下中农共同劳动,下地生产。那时虽然生活艰辛,劳动苦累,但她们并没有情绪上的低落,还与当地的社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享受着劳动的快乐。</h3><div><br></div> <h3>春梅和她宿舍知青点同学合影。</h3> <h3>这是1976年9月,春梅学校的领导来点看知青时的合影。</h3> <h3>后来由于组织上的需要,大队领导安排她担任湾子小学的代课教师。当时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师只有生产队的团支书李明一人兼任,因他常出去开会学习,因此把她调去教学。</h3><h3>农村的学校实行的是复式班教学,就是在一个教室里,同时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一年级上课时,二年级写作业;二年级上课时,一年级写作业。</h3><h3>那年她只有十八岁,还是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没有经过培训。好在李明老师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给了春梅很多生活和教学上的帮助,让她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了李明的引导帮助,她凭着自己的记忆,模仿着当年老师教学的方法,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教给学生们。</h3><div><br></div> <h3>贫困的山区,各种条件都不好。学校不太正规,很多学生光着脚,上课时随便乱跑、打闹,到农忙时干脆就不上学了。于是春梅和李明老师商定:像城市学校那样,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和管理办法。并制订了一系列规定。诸如:上学时不能光脚、不许迟到早退、不许无故旷课,并吸纳了城里学校的军训、做课间操、做眼保健操、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等。这样一做,顿时吸引了许多学生的家长。以前有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们上学,早早的就让孩子们下地干活,特别是女孩,上学的机会就更少了。当他们看到学校走向正规后,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不久学校就从不到三十名学生增加到五十多名学生了。</h3> <h3>现在的孩子们都无法想象那时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境况,他们没有像样的衣服,从生下来就不洗澡,头上、衣服里生了许多虱子。更想象不到的是,很多学生只有小名,没有正规的名字。家长就让春梅给他们起名字,记得学生中有十几个是她给起的名字。学生们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6岁。大一点的学生都会干农活,春梅就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农田里,种些像扫帚苗子之类的经济作物,卖了钱给学生们买书。她是城里来的孩子,不会干农活,她就跟学生们学;同样她也把城里的图片、相片介绍给学生们,对他们讲城里的故事。把一生中所会唱的歌全部教给他们唱、把看过的电影全部讲给他们听,给他们讲家乡、讲大海、讲城里的故事,告诉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到大城市去做事,让他们了解他们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的,他们世界外的新鲜事物,扩大眼界,孩子们都听得入了迷。</h3><div>虽然她比最大的学生只大三岁,但那时的她真的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她们生产队前边有一条河,是西拉木伦河的支流,她常常在阳光充足的中午带学生们到那里,给他们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让他们个个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她还用省下的钱买来了理发用具,课余时间定期的为学生们理发。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她从来没有为别人理过发,理的深一块、浅一块的,全都是一色小平头,手上也磨起了水泡,但是她和学生们都很开心,家长们也很高兴。</div><div>在教学内容上,她还增加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运动会,开故事会,还扛着自己做的红旗到山上开主题中队会。</div> <h3>赵春梅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农田里,种些像扫帚苗子之类的经济作物,卖了钱给学生们买书。她是城里来的孩子,不会干农活,她就跟学生们学。</h3> <h3>这是1976年冬天,春梅和学校全部学生的惟一合影。看到这么多自己的学生,春梅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h3> <h3>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学生们所用的写字本都是用发黄的草纸订的。每次她回大连探亲时,都会自费买回来很多的三线拼音本、田字格本、算数本发给学生们。每个民办教师每月都有五元钱的报刊费,半年发一次,30元钱在当时一年一结账的农村也是很可观的。她用这些钱买了小人书和课外读物,发给学生们看。年底评选三好学生、开联欢会、晚会,她就买奖品给学生们发放。</h3><div><br></div> <h3>春梅和当地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昭乌达盟无霜期短,每年的十一月份青年点的同学都要放假回大连,来年的四月份才能回来。而她只能等学生们放寒假时才能回去,而且要在三月一日学生开学前赶回来。在青年点放假期间,队里安排她住在妇女主任柴大娘家,每天吃排饭(排到谁家就到谁家吃)。11月份昭乌达盟已经是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了,令她感动的是,每当早晨她还没起床时,柴大娘的院子里已经有好几个学生在那里等着老师,抢着让她到家吃饭,弄得她时常不知所措。没办法,每次都由柴大娘出来给了断。</h3><div>每到一家,他们都拿出最好吃的、过年才舍得拿出来的东西做给她吃。吃饭的时候,只让我一个人吃,孩子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还不停的往春梅的碗里夹菜、夹鸡蛋、肉,她实在难以咽下,经常泪流满面。这种场面让她一生难忘,可以说在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在昭乌达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她睡过百家炕、吃过百家饭,老乡们虽然贫穷,但对待她真的是比亲人还亲。</div><div>赵春梅和亲如母亲的柴大娘在一起!</div> <h3>两年的知青生活结束了,知青集体抽工回城。那段时间春梅心里充满了失落和忧伤,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记得在她上的最后一堂课时,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学习,她控制着自己,不让学生们知道。谁知道,正上着课时,大队书记突然推门进来,喊到:“春梅,你要走了,我们舍不得你啊!”顿时,学生们瞬间懵了,片刻的寂静过后,忽然爆发了一片哭喊:“赵老师,你不能走啊!赵老师,你不能走啊!”那一刻,春梅的眼泪控制不住的流淌下来。</h3> <h3>在春梅要走的那些日子,学生们家家都为她准备了一双手工制作的布鞋,还有鸡蛋、肉、以及各种农产品。他们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一起涌到她的住处,非得让收下他们的东西。她执意不收,他们就执意不肯。临别时,春梅把自己的衣物和所有东西都分给了他们。乡亲们送的东西太多了,拿不了,她就把每个袋子上有名字的布条解下来,精心的保存好,留作纪念。汽车发动了,乡亲们都哭出了声,学生们跟着汽车,边跑边哭喊着:“赵老师,您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啊!”那一刻,春梅的心都要碎了!</h3><div>就这样,1978年8月11日的这一天,她离开了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曾经养育她的第二故乡,也离开了那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学生们。</div> <h3>2006年新闻报人物专刊上,在30年再回首的历史事件中,登载了赵春梅当年知青做老师,培养的学生桃满天下的事迹!</h3> <h3>1995年返乡时,当年的学生见到了他们慈母般的恩师回来,个个兴高采烈的围在春梅的身边合影,诉说着分别后的思念!</h3> <h3>春梅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都一个个长大成为了小伙子、大姑娘,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h3> <h3>这是春梅和李发婶,她家有两个女儿都是她的学生,她们家对春梅像亲人一样,吃一口东西都想着她。</h3> <h3>如今春梅离开昭乌达盟已经整整四十一年了,每当她想起当年与学生们分别的场景,都会泪流满面。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时常梦中梦见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劳动,一起……的场景,多少回梦中哭醒,不能入睡。</h3><h3>分别以后,她和学生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如今他们各自走向了不同岗位,有当教师的,有做工人的,有在政府机关担任领导职位的。</h3><h3>最让她感动的是,春梅1981年结婚的时候,李明老师和学生们集体写了祝福的信,并邮来了钱,告诉她一定要用这个钱买花,结婚的时候摆上,这代表了学生和老乡们的心意!</h3> <h3>1995年4月,春梅与当年下乡的知青,回到生产队时,给老乡带去了她们的心意!</h3> <h3>1995年返乡时,春梅见到了当年的学生和乡亲们。见到了他们慈母般的恩师回来,他们个个高兴万分,围在春梅的身边合影,诉说着分别后的思念!</h3> <h3>1995年4月再一次踏入第二故乡时与李明老师,李文国老师与学生们的合影。</h3> <h3>春梅与青年点知青还和当年一样,在李明老师家坑上吃荞面饸饹条,聊家常!</h3> <h3>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遍布各行各业。有当新型农民的、有当教师的、有在工厂企业的、有在政府担任领导岗位的。他她们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事,到如今都感恩着他们的启蒙恩师。</h3><h3>在这里,我们的春梅和其它千百万的知青一道,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用自己的心血,用人世间最朴素的感情,书写了人间最美好的明天!</h3> <h3>在春梅离开昭乌达盟后,抽出时间先后9次回到昭乌达盟,每次回去到分别的时候,学生和乡亲们和她拥抱痛哭,那种场面让春梅撕心裂肺。陪伴她回去的朋友都说,再不能陪你来了,那种场面心脏真的受不了。</h3> <h3>看望乡亲后,春梅仍然像当知青时一样,坐着小马车出门。</h3> <h3>英姿飒爽赵春梅,离离草原一点红!</h3> <h3>2017年4月29日,赵春梅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首届全球知青人峰会。有七张知青老照片被选入全国知青博物馆,永久收藏。</h3> <h3>赵春梅在首届全球知青人峰会的幕布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永久纪念!</h3> <h3>赵春梅在首届全球知青人峰会上与吴献忠大姐的合影。</h3> <h3>赵春梅在首届全球知青人峰会上与武冬梅的合影。</h3> <h3>如今的春梅虽然生活在大连城市里,但她的心却留在了当年曾经下乡的地方,留在了她的第二故乡!</h3> <h3>昭乌达盟,这个让春梅牵肠挂肚的地方,让她魂牵梦绕的天地,曾经养育培养她的地方,留下了她一生太多的情愫。</h3><h3>这里,有她今生难以忘怀的回忆,这里,是她永远思念的第二故乡。</h3><h3>忘不了啊,忘不了!我何时还能回到你的怀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