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日,我到朋友家串门。走到了海珠区的万松园的一条小巷里,抬头一看,有一间饼铺的铺名挺逗的:“阿茂整饼”。以广州话的一句歇后语做饼铺的铺名,可真够“标新立异”的了,真係“阿茂整饼——冇嗰样整嗰样”。看看这饼铺卖的东西,与其他饼铺没什么两样,并没有与众不同的点心花样,并没有“冇嗰样整嗰样”,可用“阿茂整饼”作铺名真的会让人印象深刻。<br></h3><div> 查阅了这一句歇后语的民间掌故后,发现这一歇后语的意义的演变蜕化的过程,也挺有趣的。据说,在民国初年,广州西关有间著名酒家莲香楼,茶楼里有位点心师傅名叫区茂,人们都叫他“阿茂”或“阿茂哥”。其为人忠厚老实,且手脚勤快,做点心的技艺堪称一绝,为人称道的。当每日茶楼早茶市将散时,总会有不少茶客习惯买一些饼食点心带回家给家人品尝品尝。于是乎,阿茂哥总要茶楼刚开市时,在店内到处走走,看看店铺外卖的莲蓉饼、老婆饼、枣茸酥、笑口枣等饼食的销售的情况,哪一样饼快卖完了,他就赶紧回厨房去做哪一样饼。久而久之,区茂师傅这尽职尽责的好习惯,为茶客所称道,便产生了“阿茂整饼——冇嗰样整嗰样” (译成普通话就是:阿茂做饼——哪样卖完没有了就做哪样)的歇后语。这一歇后语,原先就係赞扬阿茂哥尽职尽责的精神的,不料,这句歇后语在坊间传来传去,便走了样,竟然由原先的褒义转变为贬义,变成了“没事找事,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之意,或者是“不管有必要与否,总要标新立异,因而添乱” 之意。</div><div> 阿茂哥可真够冤的,比窦娥还冤啊!一个原先被人称赞的人,就因这句歇后语意义逆转,“阿茂”就成为广州话中“被人讪笑的人物”,成为“傻头傻脑、笨拙不灵活”之人的指代。在过去的老广州,区茂师傅名字中的“茂”,许多商号也喜欢使用,就像旧上海滩的许多的商号喜欢用“鑫”字一样,可就是因这句歇后语意义逆转,后来就极少用了。至于这一歇后的语义为何会产生逆转,恐怕就是因“冇嗰样整嗰样”这句话本身有歧义吧,就像我们在寒暄时常用的一句话“闻名不如见面”,这句话可理解为“听人家说的比不上自己亲眼见到的”,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亲眼见到的还比不上听人家说的”。也像有一年的高考语文题:“开刀的是他父亲”。要求考生在这句话的后面续写语句,以清除这话的歧义。“开刀的是他父亲”,可理解为“准备给人劏的病人”,也可理解为“劏人的主刀医生”。</div><div> “阿茂 整饼——冇嗰样整嗰样”经过几十年的广州人的约俗而成,看来,“阿茂”成为笨头笨脑之人的指代,是已成事实的,恐怕是难以翻案了,“死猫”食梗了。不过,这一歇后语意义逆转,给我们启示就是,转述人家的话,就如广州话的“一碗水倒唔翻一碗水”,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话的转述,总会走样的。其次就係,语言,离开说话时的语境,可以产生不同的解读。 </div> <h3>民国初期的老广州莲香楼,阿茂哥工作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