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往事(三)一次难忘的谈心

和时

<h3>一次难忘的谈心</h3><h3>石康</h3> <h3>石康当年的边防证</h3> <h3>石康在大队农场</h3> <h3>在大队部石康和大黑狗钱那格</h3> <h3>牧民送石康的特勒格</h3> <h3>大约在我担任生产队副书记半年的时候,有一天,支委会结束后,却机书记把我单独留下,要与我谈谈心。</h3> <h3>书记却机</h3> <h3>却机是早年跟随上一辈人从内蒙东部逃荒到草原的蒙古族牧民,文化程度最多也就小学毕业,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入党,并成为我们生产队的书记。我当副书记时,他已经是名符其实的“老书记”,非常有工作经验,对工作很尽心,对知识青年也很关心。但是,却机的汉话水平不高,我的蒙话水平也不行,相互之间说一些日常生产生活的事还能对付,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就有些困难,于是根据我的意见,却机叫来一位与我关系非常好的、能讲汉话的牧民小巴依拉当翻译。</h3> <h3>蒙汉兼通的巴依拉(2002年)</h3> <h3>原来的大队部所在地</h3> <h3>我至今还非常清楚地记得,那是入秋不久的一天傍晚,草原上天高云淡,夕阳把草原笼罩在温暖的金黄色的光线下,我们三人席地围坐在队部西边的草地上。</h3> <h3>事先我不知道却机会要与我谈些什么事。谈心开始后,却机非常诚恳地谈了他对我担任生产队副书记的希望,鼓励我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在肯定我担任副书记以后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重点指出工作不够大胆,遇事不敢承担责任的问题。</h3><div>却机依据什么事情指出我工作中的这些问题,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那时我工作能力不强应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我的蒙话不算好,对生产队的情况了解不深,开会时对各方面意见把握不准,再加上缺少经验,总害怕出现差错,因此工作不大胆、不敢承担责任。却机书记是个聪明人,尽管他从不在会上和其他人面前说我的不是,但我相信,他早就看出我的这些问题。</div> <h3>刚开始谈心时,我很紧张,特别是他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时,我非常惭愧,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却机在谈话中一点也没有责备我的意思,更没有训斥我的意思,而充满了鼓励。他告诉我,谁也不是生来就有经验的,只要大胆工作,生产队的情况会越来越熟悉,工作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键是大胆地干。</h3><div>他还告诉我,当领导一定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怕犯错误,工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经验不仅是从成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也是在失败的教训中积累起来的。如果怕承担责任,不敢大胆工作,就不可能积累起经验。</div><div>我根本没有想到却机和我谈这些内容,更没有想到他这样一位最基层的干部能够讲出这样有哲理的话。从这些话中,我不仅感受到他对我的鼓励,也感觉到他的思想水平,对我震动很大,我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div> <h3>在谈心逐步深入后,他还告诉我“干工作难免犯错误,只要出以公心,领导和群众都会理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即使出现大的失误,谁也不会把你吃了,有什么可害怕的。”我感到,这些话不仅是他发自内心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真情点拨,使我明白了一些过去不明白道理,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信心。</h3><div>这次谈心后,我能够感觉到,却机更注意向我介绍生产队的情况,更注意教给我工作方法,更注意发挥我的特长,尽量让我在副书记的岗位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当然,直到离开生产队时,我的表现与组织上、牧民以及却机书记的希望仍然存在很大差距。</div> <h3>此后,随着知识的丰富,经验的增多,我在工作中越来越有信心,不再害怕承担责任。但是,我始终明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工作不大胆、不敢承担责任的阶段,是却机书记的鼓励和指点给了我跨过这个阶段的勇气。</h3> <h3>几十年过去了,我始终记着却机和我的这次谈心。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基层领导职务后,因经验不足而胆怯、慌乱、不知所措,最需要帮助和指点时,非常及时的谈心,是充满真情和鼓励的谈心。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却机对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严厉批评、大声训斥的态度,尽管表达了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改变不了我经验不足的状况,反而会挫伤我的自信心,有可能导致我此后的发展徘徊不前。非常幸运的是,却机书记、色楞队长以及全队牧民没有这样对待我,而是鼓励我大胆工作,包容我工作中的失误,为我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是却机书记、色楞队长和全队牧民的真诚,是草原的宽阔胸怀,是我的幸运。正是有了这个开端,才有了我后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事业是从草原起步,我的根在草原。</h3> <h3>石康于2002年回到大队,却机书记已去世多年,他专程去蒙古包看望了却机的妻子和家人。</h3> <h3>天黑才到却机家。</h3> <h3>却机书记大女儿格日勒的家</h3> <h3>却机二女儿阿云娜的家</h3> <h3>2011年石康原打算开车到大队看望牧民,从东乌旗出发没走多远,同行的贾湛就接到信息,说前方道路积水太深,大小汽车都拥堵在半路有几里路长,无法通行。我们只好返回旗里。</h3> <h3>向大队进发</h3> <h3>路旁的积水和塌方。</h3> <h3>小牛说,官布还在家等着呢,熬到也沃晓得怪包勒结,牙的古来!</h3> <h3>2011年石康何友中在东乌旗看望大队牧民和留在旗里的知青。大队牧民现在大多都在旗里有一套100多平米的楼房,房间装修布置的不比北京的差,孩子们都在旗里上学。看到牧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心里比蜜还甜。</h3> <h3>看望巴图和他的老婆,他们还住在平房。</h3> <h3>梭勒木在北京看病住在张以诺何湘征家,他很感激他们。</h3> <h3>达布希勒图从北京看病回来,那时身体还不错。他感谢大方、杨长海等北京知青的关心。</h3> <h3>宝音陶格陶在说着祝酒词,根本看不出来他会有病。</h3> <h3>在楚勒苏和家</h3> <h3>巴拉钦紧紧抓着我和申小亭的手不放,我们同甘苦、共患难过呀,我们一起在冬天赶着牛车到宝格达山拉过木头,往返一个月,行程400公里,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了。</h3> <h3>我们在巴拉钦女儿家开的饭馆喝的早茶。</h3> <h3>小桑杰抱着他的小孙女幸福满满。</h3> <h3>在却机书记大女儿格日勒家。</h3> <h3>在梅花家遇上了巴图的女儿冬叶。</h3> <h3>巴得木色楞到宾馆看望石康,现在他是自治区的劳模,太棒了!为他骄傲!石康向他学习牧业管理经验。</h3> <h3>原公社兽医站王宝泉想见一见石康,以前他们下大队都爱到石康他们包吃饭,他身体比较虚弱,他老婆对他照顾得很周到。</h3> <h3>看望留在东乌旗的北京知青杨振东,她从学校退休后,现在是太极拳教练,她给我们练了几下,一招一式还真是那么回事,到底是体院预科毕业的。</h3> <h3>看望留在东乌旗的锡盟知青李瑞青,在他们家吃的面条,又快又好吃,这是小牛钦点的。</h3> <h3>石康开车慢,途中还要等落日余晖拍照,到旗里已经天黑了,那伦就格突一直在等,不断地给我们打电话,还在他哥哥家安排了晚餐,真是个热心的人。</h3> <h3>参观那伦就格突妹妹的牛棚。</h3> <h3>到小牛在东乌旗买的新房参观,他的客厅与众不同,他说,知青到东乌旗可以住他那。</h3> <h3>在东乌旗申小亭组织了一个牧民和知青的聚会,会上她用蒙语念了一首诗“你好,草原”。</h3> <h3>回程,我们到东乌旗旅游点——喇嘛库仑庙和乌里雅斯太参观。</h3> <h3>再见了东乌旗!再见了牧民们!我们还会回来看望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