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慕尼黑Münche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有"欧洲建筑博物馆"之名。作为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h3> <h3>慕尼黑是一座接近梦想的城市。与严谨保守的德国南部风格相比,慕尼黑却显得活泼欢快。一年一度的啤酒节,当然还有安联足球场的拜仁主场比赛,会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中。慕尼黑也有深沉的一面,穿行在一座又一座高雅而历史悠久的建筑中,仿佛是穿越在时空的隧道中,历史与现代,梦想与现实,既悠长,又短暂,既虚幻,又真实。</h3> <h3>慕尼黑以其酿酒厂和白啤酒(小麦啤酒,Weißbier)著称。金色半透明的Helles是今日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啤酒,这种啤酒不算古老,始于1895年。而19世纪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啤酒则是慕尼黑黑啤酒,其暗色来自于烧焦的麦芽。浓啤酒(Starkbier)是慕尼黑最烈性的的啤酒。</h3> <h3>玛利亚广场(Marienplatz)是慕尼黑的市中心广场。广场中间是圣母玛利亚的纪念柱(Mariensäule)。 这纪念柱乃是慕尼黑标志性建筑。是用来纪念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后,为庆祝脱离瑞典统治而建造。纪念柱顶端有金色的圣母玛利亚雕像,直指天空。</h3> <h3>最吸引人的倒不是纪念柱顶端有金色的圣母玛利亚雕像,而是底部的四座青铜雕像,分别描绘了小天使斩杀狮子(战争)、蜥蜴(瘟疫)、龙(饥饿)、蛇(无信)这4个妖怪的场景,非常的精致,惟妙惟肖。</h3> <h3>玛利亚广场东北角的鱼泉。鱼泉过去曾是屠夫学徒举行出师仪式的地方。</h3> <h3>尽管天气炎热,但玛利亚广场依然游客如云。图为一对情侣正兴致勃勃地在玛利亚广场游玩。</h3> <h3>广场的北面是哥特式建筑的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是19世纪末建造的棕黑色哥特式建筑。正面装饰有巴伐利亚国王以及寓言、传说的英雄、圣人等的雕像。整个建筑布局恢宏、装饰华丽,从1867年起用了40年时间才建成。</h3> <h3>虽然是新市政厅,但因为是哥特复兴建筑,看起来很"古老"。 新市政厅中间是高85米的钟楼,上面有著名的玩偶报时钟。除了圣周五和诸圣人日外,每天11:00和12:00(5月-10月每天17:00、21:00)会有玩偶伴随着音乐出来展现1568年威廉五世婚礼大典的场景与消灭黑死病的场景。这些木偶和真人一般大小,一共有32个,随音乐而转动。表演10分钟,能赶上欣赏时间的一定不要错过。<br /></h3> <h3>新哥特式风格的新市政厅及其突出的外立面上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h3> <h3>新市政厅阳台上的鲜花一扫"老的新市政厅"建筑沉闷斑驳的景象,显得富有生气,十分吸引人的眼球。</h3> <h3>有着橙色尖顶的慕尼黑旧市政厅(Altes Rathaus)是1874年以前的慕尼黑市政厅,位于玛利亚广场东侧,现在供市议会代表使用。</h3> <h3>这座建筑首次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310年,老市政厅外表更显得古朴: 19世纪末建造的巍峨挺拔棕黑色哥特式建筑,上面像撒了一层白霜。它的正面窗间壁龛立有拜恩历代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1470-1480年,旧市政厅重新设计为后哥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立面有所改动,1861-1864年又重建为新哥特式。1874年,市政机构迁往同一广场上的新市政厅。</h3> <h3>1938年11月9日,约瑟夫·戈培尔在旧市政厅的大厅里发表演说,揭开"水晶之夜"的序幕。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的老市政厅"。由于闪电袭击和二战期间这座建筑受到严重轰炸,现在的老市政厅是战后重建的,其尖顶直到1971-1974年才重建完成。</h3> <h3>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又叫慕尼黑大教堂(TheMunich Dom),它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慕尼黑的地标建筑,建于1488年,已有500多年历史。 圣母教堂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替代一座更古老的教堂(建于12世纪)。这个提议是由Sigismund of Bavaria(巴伐利亚公爵西格蒙德)所发起的,并由Jörg von Halsbach来设计。圣母教堂于1468年开始动工,在1494年落成。整座教堂用红砖建造,其样式属于后期哥特式风格,是慕尼黑最大的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毁于轰炸,1953年得以重建。其样式属于后哥特式风格,由于没有太多的装饰,而显得十分庄重。这座教堂长109米,宽40米,双塔高达99米,其中北侧比南侧高12厘米。</h3> <h3>关于这个圆顶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在停止建造50年后的16世纪,人们才决定完成此塔顶的建筑 ,由于当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已经过时,开始崇尚从意大利传来文艺复兴风格,因此教堂塔楼的圆顶设计效仿了耶路撒冷的后拜占庭风格建筑Dome of the Rock,被安上了时髦的文艺复兴圆顶,人们称之为"罗曼国家的"帽子,直到1525年才最终建成。正是这种圆顶风格,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一些比较古老的、同样也是哥特式的教堂,也被纷纷安上了圆顶。</h3> <h3>教堂位于繁华的闹市区,夹在狭窄的小巷子里,走路或者坐地铁过去都很方便,两个洋葱式圆顶钟楼远远就能看见。</h3> <h3>狭窄的小巷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很有特色的小店,店面设计得很可爱,别具一格。</h3> <h3>小巷子里还有露天酒吧。</h3> <h3>宫廷啤酒屋。始建于威廉五世时期的1589年,原为宫廷专享,1828年起对普通市民开放,并因一首名为"慕尼黑有座宫廷啤酒屋"的歌曲而闻名于世,成为游客来慕尼黑必到的地方。宫廷啤酒屋为后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是一座白色的四层建筑,屋顶上蓝色的"HB"标志很是显眼,门面不大,但里面别有洞天。底层是一个能容纳一千人的大型宴会厅。整幢建筑最多可容纳5000人。这里每天固定时段表演管乐。不过,由于宫廷啤酒屋总是充斥着各方游客,大多数时间显得过于喧闹,因此虽然具有相当传统,但却并不是巴伐利亚啤酒馆最正宗的气氛。</h3> <h3>几百年来,宫廷啤酒屋成了名人政客聚会的最佳地点。1897年,茜茜公主从巴伐利亚下嫁到奥匈帝国成为王后,便是这里的首批顾客之一。20世纪初,列宁流亡欧洲期间,多次光顾这家啤酒屋,据说他喝过3升啤酒后就情绪高涨,他的伴侣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曾这样写道:"在那里,啤酒使人们消除了阶级差别。"著名的"铁血首相"俾斯麦在喝了6升啤酒后也不舍得放下手中的酒杯直接去上厕所了。1780年,莫扎特在此谱写出歌剧《伊多梅尼奥》作为留念。不过真正让HB啤酒屋名声大噪的却是德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一著名的"啤酒屋暴动"。那时,希特勒经常在这里拖着沙哑的声音演讲,宣传他的政治主张。1923年的11月8日,正是在宫廷啤酒屋,他劫持了巴伐利亚领导人,登上演讲台,高呼"人民革命",并发表了著名的《25点纲领》 。最终,暴动以失败告终,希特勒也因此入狱,这就是有名的"啤酒屋暴动"。但是,希特勒从此开始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大权,据希特勒《我的奋斗》记载,1919年纳粹前身的德国工人党最初的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时过境迁,今天,这里阴暗时代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开朗的拜恩人的歌声在这里飘荡。</h3> <h3>在HB啤酒屋用餐,酒屋并不会特意为你安排座位,所有的桌子都是大家共享的,客人看哪里有空位子就可以随意坐下,据说这是方面大家交流,制造一种轻松的气氛。长长的桌椅不方便出入,但你不用担心,人们都是在长椅子上走来走去,里面的人出来你只要往前坐坐就好了。今天HB啤酒屋的侍者也不穿巴伐利亚传统服装了,个个都是狂欢节的节奏。</h3> <h3>大厅中央设有音乐平台,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服饰的乐团会为宾客们现场演奏,花几欧元小费就能让乐手们演奏自己想听的歌曲。</h3> <h3>来这里基本都是奔着有名的烤猪肘来的,配上主食土豆、解腻的酸菜,再来杯德国啤酒,一切就OK了。啤酒分为一般的淡啤酒,还有浓郁些的黑啤,最高级的是麦啤,据说是自己酿造的,有些混浊,但很够味,喝过了还想喝。宫廷啤酒屋所供应的啤酒没有小杯装,一扎起卖。</h3> <h3>厨师在大厅当众切割猪肘子,分盆上桌。猪肘子份量很足,一个人很难全部吃光。</h3> <h3>一位身着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女侍者挎着竹篮,手里举着一个很大的碱水面包,在客人中转来转去,来回叫卖着刚出炉的特色Pretzel(普雷结面包),普雷结面包形状酷似汽车方向盘,非常诱人,不过抱歉了,这东西咸的要命,还有一股碳酸钠的味道。</h3> <h3>原本德国人一直给我以呆板、严肃的印象。不过在酒精的催化下,完全就变成了另一种人。他们不时集体拍桌子,或整齐划一地大声叫喊,或以唱歌发泄。</h3> <h3>在宫廷啤酒屋前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玩得很疯的成群结队的年轻人。</h3><h3><br /></h3> <h3>到慕尼黑,怎么可以不品尝一杯正宗的慕尼黑啤酒呢?傍晚时分,街角巷尾,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街边啤酒位,而且人满为患,仿佛全慕尼黑的人此时都加入了喝啤酒的行列。</h3> <h3>宫廷啤酒屋前广场上的街头卖艺人。</h3> <h3>慕尼黑街头的店标都很有特色。</h3> <h3>慕尼黑城市不大,但整座城市繁华却不嘈杂,富有却不张扬。总之,慕尼黑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城市,有啤酒,有足球,有博物馆似的历史建筑,有现代风格的宝马总部,更不缺音乐,不缺浪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