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红脸与唱白脸”,家长有教育分歧咋办?作者:津心教育 甘老师

美友8655839

<h3>很多年前,中国大陆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在一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提到,“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这句话原本是对当时风靡世界的“快乐教育”提出的质疑和反击,原意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快乐,也需要挫折教育。</h3><div>但是,慢慢的,这句话被广泛地运用在家庭教育当中,而且演变成“孩子的教育,需要一方家长拿着胡萝卜,另一方家长手里举着大棒”。用传统的说法来解释一下,那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div><div>似乎,在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中,严父慈母是绝佳的搭配组合。就连《红楼梦》里都有中国家庭经典的桥段:贾政教导贾宝玉尤为严厉,常实施“笞挞”,而王夫人和贾老太太则是慈母。所以,每当贾政要教训贾宝玉的时候,王夫人和贾老太太就拼命阻拦,甚至口吐狠话“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勒死我,再勒死他!”</div><div>即便在现代这样的场景也随处可见:孩子在饭桌上一会儿玩筷子,一会儿敲碗,终于“哐当”一声打洒了牛奶,地上流得到处都是。爸爸勃然大怒,用力拍打了孩子的手掌。然后,提着孩子的衣领把他拎到墙角罚站。满腹委屈的孩子抽抽噎噎的,不停地用手抹眼泪。这时,妈妈走出来了,嗔怪地瞥了一眼丈夫“至于吗,真是小题大作。”说完,就把孩子抱着离开了。</div><div>一严一松,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就是中国家庭的普遍教育方式,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顾及到孩子的情绪,使之不受到大的心理创伤。</div><div>然而真的是如此吗?一方唱红脸与一方唱白脸是否真的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这种“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举动是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div><div><br></div> <h3>首先,“唱红脸与唱白脸”的教育方式容易破坏亲子关系。“趋利避害”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包括孩子在内,当一个家庭里有一方处于严厉的角色,有一方处于保护的角色,孩子自然而然会想要靠近宽松的一方,躲避严厉的一方。比如说远离承担“惩罚角色”的父亲,靠近承担“保护角色”的母亲。</h3><div>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父亲的角色还是母亲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过于靠近母亲而与父亲对立的孩子,长大以后容易缺乏阳刚之气,缺乏男性的特质。</div><div>有心理学专家表明“于男孩而言,其最重要的模仿角色来自父亲,或身边其他强有力的男性形象,一旦缺乏这类直接模仿对象,他们将更容易患上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而对于女孩来说,缺乏父亲的关注,会难以建立良好的品行,丢失女性自尊、自爱,甚至容易出现早恋、自恋、离家出走等现象。”</div><div>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角色,贾宝玉就是在脂粉堆中长大的男人,是大观园里少见的男性,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性角色的参与,所以贾宝玉的性格是非常优柔寡断、遇事难决的,这样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他在婚姻爱情上的悲惨结局。</div> <h3>其二,“一方唱红脸和一方唱白脸”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对情绪管理的学习。夫妻关系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在上周《父母这四件事情没做好,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那篇文章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h3><div>孩子年幼时期对外界的行为模式几乎都来源于家庭,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可以习得良好的交往行为模式,而在一个充斥着争吵和谩骂的家庭中,孩子是无法习得健康的模式的,而且他会将父母争吵的过错归咎于自身,从而产生不安全感。</div><div>这种不安全感除了与他没有健康的交往模式经验有关以外,还与他无法合理地控制自己情绪有很大的关系。“高情商”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非常的热门,何谓高情商?其中一条重要的指标就是,拥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div><div>我们都知道,幼儿时期的孩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善于模仿,父母的情绪语言和情绪行为营造着家庭的情绪环境,也成为了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教育理念出现分歧,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那么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从而滋生强烈的情绪压力,甚至出现情绪崩溃。</div><div>有研究表明,氛围和谐,教育观一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普遍更强。家庭心理治疗师弗兰·沃费什(fran walfish)说:“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判或指责对方,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在孩子眼中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爱护、互相团结的。”</div><div><br></div> <h3>另外,在“唱红脸和唱白脸”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难以掌握正确的是非准则。在孩子看来,父母是权威的,但是当两个权威当面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的心中就会对正确的是非准则产生困惑,他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是对的,谁说的是错的。<br></h3><div>基于生存的本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两面派”,在严厉的家长面前,他表现得很老实,懂事听话,而在宽松的家长面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随心所欲,一点规矩都没有。</div><div>严厉的家长倍感得意,以为自己的教育收效甚大。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其实,孩子非常聪明,他爱父母但同时也惧怕力量强大的父母,所以他学会了“角色扮演”,他乖并不是因为他“知错了”,而是他知道父母喜欢什么样的自己。这样的教育方式从短期来看,似乎是产生了效果,殊不知这只是一个“迷人的假象”。</div><div>因为孩子的妥协并非基于认可,而是源于恐惧,孩子压抑的是真实的自我。被压抑的真实的自我会在孩子之后的人生中反弹,造成严重的后果。</div> <h3><br></h3><div>教育之间的分歧不仅出现在父母之间,“隔代抚养”也是重灾区。在上周的家长信箱中我们就收到一封这样的来信:3岁的小女孩由爷爷抚养,比较调皮任性,缺乏规矩,生气的时候她会把东西丢在地上撒气,妈妈让她捡起来,她说“反正爷爷会捡的。”平常她做错了事情,妈妈要教育她,爷爷也会予以阻止。</div><div>实际上,不管是“隔代抚养”还是父母之前发生教育分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都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面对教育分歧,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什么呢?<br></div><div>1接纳养育者并非全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如果我们花钱雇的是保姆,不满意的时候可以轻易炒掉她,但是无论是你的另一半还是老人都是不可以的。他们的养育方法也许有问题,但是出发点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div><div>所以,不管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公公婆婆,我们都要发至内心感恩、肯定和欣赏。关系决定行为!只有在对养育着怀有感恩的心,并且与之建立好关系的情况下,养育者才能更愿意接受科学的育儿观念。</div><div>2不管立场如何不一致,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成人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将过错归咎于自身,感觉自己难以让父母满意,另一方面父母的权威也会相应被削弱。</div><div>因此,当教育发生分歧的时候,养育者应当尽量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分歧留到私底下去解决。即便养育者选择当面解决冲突,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示范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div> <h3>整理:中华智慧妈妈群,每天分享育儿干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