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年中欧四国世界遗产游回顾(下)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1><b>  前言:这套图文回顾本该早就完成的,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事情,一拖再拖,我的2015年中欧四国世界遗产游,居然一晃已经过去两年了。如今一面在准备和细化再次西行的功课,一面则打开封存了两年的片子,当时的开心和精彩在眼前油然升起。这也是我退休后,第一次出国旅游玩得如此尽兴。当时因还没学用《美篇》,所以只用九宫格随拍随发了些片子,与朋友们共享。如今正好调节一下用脑,把这些片子和当时的所见所闻串起来,既是回顾,也能留下一个完整的东西。</b></h1><h1><b> 整个回顾分上、中、下三集,这个下集主要是回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游玩、以及世界著名温泉小镇卡罗维瓦利偶遇国际电影节的拍摄经过,这也是我们这次中欧四国世界遗产游的最后一段行程。</b></h1><h1><b> 下图的拍摄机位就在布拉格老城市政厅的天文钟塔楼上,因为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个整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所以我设想拍一张最能反映这个城市整体文化特色的片子,我相信老城广场是最合适的。</b></h1> <h1><b>布拉格老城广场建于大约900年前,是布拉格历史上最知名的广场,也是所有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在广场上最受游客欢迎的,是旧市政厅外墙上著名的天文钟,它不仅每到整点都会报时,而且天文钟上方的窗户还能开启,钟声齐鸣之时,12个圣像如走马灯似地一一在小窗口出现,向人们致意,非常有意思。</b></h1> <h1><b>这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张拍摄这个天文钟的片子。当天我们在老城广场转悠,我也一直在动脑筋如何拍好、又能尽量拍出与众不同角度的天文钟。因为天实在太热,外面又实在太晒,我们就在旧市政厅对面的长廊里品尝街边餐。要知道,这也是游览体验布拉格老城广场集市风情的一个必玩点:你可以要一大扎冰镇黑啤,坐在街边摊的凉棚下,仿佛置身于一个中世纪的建筑博物馆。突然间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角度,近似于框架式构图,而且餐馆凉棚在太阳下极其透亮,主要背景正好是天文钟,光影感觉非常好。就是她了。</b></h1> <h1><b>上班时,有机会出国采访,我也算走过一些欧洲城市。让我感慨的是,布拉格确实是最美最具特色、内容最丰富看点最多的一个城市,是我最喜欢的欧洲城市。今天的布拉格依然完美地保留着那些历史痕迹,古老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那久远讯息。布拉格历史中心于199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b></h1> <h1><b>下图是布拉格最著名最古老最华彩的查理大桥夜景。说句玩笑话,我和夫人是放弃了当晚的一顿团餐,才获得了一幅如此富丽堂皇的古桥夜景图。不过拍完夜景后,我俩也没苦了自己,还是在河边找了一家不错的餐馆,单独享受了一次浪漫的烛光晚餐。</b></h1> <h1><b>布拉格城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应有尽有。这些建筑因给人总体感觉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故又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誉。</b></h1><h1><b>计划中,我特别想拍一张晨雾中逆光下隐隐绰绰的“千塔布拉格”,可惜第二天一早下大雨,等雨停,天已大亮,我只得放弃预想的拍摄。于是就有了下图这张在查理大桥上拍摄夜景“千塔布拉格”的片子,聊补遗憾。</b></h1><h3><br></h3> <h1><b>老城广场的中心是扬·胡斯雕像。扬·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伟大的爱国者、布拉格查理大学(中欧最古老的大学,建于1348年)的首任校长。由于胡斯的主张与罗马天主教会针锋相对,因而于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国境内)被罗马教皇宗教法庭以触犯教规、散布异端邪说罪处以火刑。扬·胡斯像于1902年至1915年用13年塑成,于1915年7月6日扬·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纪念日揭幕。</b></h1> <h1><b>火药塔是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特式城门,修建于1475年,是依照查理大桥旧城桥塔为模型而设计建造的,也是布拉格历史上13座城门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令我惊讶的是,拍下下图这张片子前,我正好在走向老城的方向,当我偶然回头时,突然发觉这座原本漆黑的建筑,在地面的反光映照下,居然金光闪闪,熠熠生辉,锃锃亮啊。</b></h1> <h1><b>在布拉格游玩,仅白天是远远不够的,夜晚的布拉格,才是最精美的华彩乐章。其中布拉格查理大桥夜景,就是一处必须观赏的景点。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是一座最具艺术价值的大石桥,也是欧洲最长最古老的大桥。查理大桥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大桥有16个桥墩,一头是布拉格城堡,另一端通向布拉格老城。</b></h1> <h1><b>查理大桥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虽然现在原件已都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换成复制品,但这些雕塑依然让我流连忘返。</b></h1><h1><b>下图就是在查理大桥上拍摄的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张片子。这张“初生婴儿”片子的拍摄时间是下午5点17分,当时还是我夫人提醒,多云的天空突然间出现了耶稣光,于是我就想到找一尊圣人雕像,用小光圈拍摄。先是就近找到了这一尊最高处是初生婴儿的雕像,我也不知道这是哪位圣人和哪个故事,只是想着先留住耶稣光。构图方面,以查理大桥为主,同时留住远处的布拉格城堡,让大片云彩填空画面,视觉中心当然在婴儿和神像之间的星光。使用设备型号:Canon EOS-1D X,</b><b>相机镜头:EF24-70mm f/2.8L USM,快门速度:1/200s,光圈值:F20,焦距:24.0 mm,</b></h1><h1><b>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闪光灯:关,白</b><b>平衡:自动,拍摄模式:手动曝光,测光模式:点测光。拍摄过程:由于仰视角度太大,我只能用手持,况且本来就是想拍剪影,所以用1/200s想来问题不大。从整个画面构图来说,重心问题很大,但当时没有办法,如果不把远处的布拉格城堡留在画面,就很难让人一眼看出这是在查理大桥面拍摄的画面。</b></h1> <h1><b>拍了几张后,我发觉初生婴儿并不能与当时美妙的“耶稣光”契合。于是我决定重新寻找对象,退后20几米,找到了另一尊主角高举十字架的塑像,就是下图这张。当时我就只找了这两尊雕塑,总共拍了16张,最后实际就选出了这两张。说实在,到现在我还搞不清楚那两尊雕像是哪位圣人,说的是什么故事,后来有老师告诉我说,是弗朗西斯。两张片子拍摄数据差不多,最大区别在于前一张初生婴儿的耶稣光更美妙,这一张耶稣光已减弱,而优点在“十字架”,想象中更契合熠熠星光。</b></h1> <h1><b>桥面右侧的第八尊圣约翰雕像,据说是查理大桥的守护者。围栏中间刻着一个金色十字架的位置,就是当年圣约翰从桥上被扔下的地点。拍摄下图这张照片的当时,我确实等了不少时间。原因有二:一是人太多,很难拍全拍好这个十字架;二是打在十字架上的射灯是不停变化的,所以你举着相机,既要等候灯光打在十字架上的准确时间,同时又要避开不断走来走去挡着你镜头的游客。我很耐心地等待时机,我等到了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耍,关键时刻我请夫人帮了把手,这才有了这样一张自己喜欢的片儿。</b></h1> <h1><b>位于布拉格城堡内的圣维塔大教堂,除了丰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的地方。只可惜因为我们这一路看的教堂实在太多,最终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实在太少。然而有意思的是,就在这样一个面对审美极度疲劳的当口,我却拍得了这样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欧洲教堂内景片子——圣维塔大教堂的圣坛和圣光。</b></h1> <h1><b>这张片子也是在圣维塔大教堂里面拍摄的,彩色玻璃窗画,</b><b>是布拉格著名画家穆哈的作品,那时候就有如此高超的玻璃制品技术,</b><b>实在令人叹为观止。</b></h1> <h1><b>作为我这个《2015年中欧四国世界遗产游回顾》上集的封面,我也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才拍到的。在家里我就查阅了谷歌地图和一些游记,找到了伏尔塔瓦河北岸莱特纳公园内的这个拍摄机位,那个叫做哈诺夫小亭(Hanavský pavilon)的餐厅,据说是一个捷克王子在1891年出资修建。在餐厅前的观景台上,可以观赏到蜿蜒的伏尔塔瓦河正好拐了个近乎直角的弯,因此能看见包括查理大桥在内的五座跨河大桥的绝美景致。前景那个宝石绿大屋顶建筑,是捷克议会和政府机构所在地,其前身为思加卡学院(Strakova akademie)大楼,可以从这个建筑门前的小路攀爬上山。对岸沐浴在金色夕阳下的远景,即为布拉格老城。为了完成这张计划中的片子,我和夫人在观景台足足等了三个小时,夫人享受着冰镇饮料,而我则要了一大扎黑啤,我们在山顶静静等待夕阳从布拉格城堡身后徐徐落下,给缓缓流淌的伏尔塔瓦河撒上金黄色的余晖。这样摄影,其实更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这样有追求、更能留下美好回忆的旅游。</b></h1> <h1><b>这是从哈诺夫小亭(Hanavs</b><b>ký pavilon)餐厅观景台左边拍下去的画面,河对岸就是布拉格老城,汰翁教堂的双塔尖顶清晰可见。西下夕阳的余晖,把河对岸的建筑照的金光灿灿。在这等待光影期间,我们真还遇到了两对新人在这个观景台拍婚纱。</b></h1> <h1><b>在等待光影期间,我们在哈诺夫小亭餐厅前的观景台,还真遇到了两对新人来这里拍婚纱。这张金发美女的片子就是当时在附近拍的,看上去她是陪伴新娘一起来的,比新娘年龄大些,但要比新娘好看多了。</b></h1> <h1><b>在布拉格游玩,让我最感慨的是,布拉格的美,几乎没有任何天然景致,她的美完全就是用建筑来体现。但这种融汇了东西南北各种风格的建筑,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绝美古朴的文艺气息。老城区的许多街道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狭窄的石子路,古老的煤气灯,宗教壁画装饰的墙壁,让人在教堂、城堡与修道院的包围里时时重温13世纪到15世纪的那段历史,而且实在百看不厌,真的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到布拉格玩,我的体会就是一整天的逛街、再逛街,慢慢看,细细品,才能真正体会个中之美,才能把布拉格的美,永记心间。这就是我的布拉格之恋。</b></h1> <h1><b>到布拉格,我们还去了库特纳霍拉这座199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小镇。小镇与布拉格相距仅70多公里,中世纪时因盛产银矿和铸造银币而富庶一方,故又有“白银之城”美誉,一度还成为波西米亚国王的居住地。银矿枯竭以后,小城繁荣不再,但老城的历史遗迹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如今,吸引游客前往库特纳霍拉参观游览主要是小镇的两座教堂:赛德莱兹教堂(人骨教堂)和圣芭芭拉大教堂。</b></h1> <h1><b>到人骨教堂参观,完全是出于好奇心。查资料才知道赛德莱兹教堂原系一贵族修道院。14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墓地紧缺,人们不得不把以前的尸骨挖出来,埋葬新近去世的人。1870年间,一位叫灵特的当地木刻师将那里挖掘出来的4万具废弃枯骨经彻底消毒后,将其排列成各种图案:枝状吊灯、十字架、门楣、壁饰等等,并装修装饰教堂 ,于是就有了今天著名的观光地——人骨教堂。人骨教堂因与众不同而让我印象深刻。如今自己在人骨教堂,面对累累白骨,先是敬畏生命,然后感悟人生。</b></h1> <h1><b>在去到布拉格之前,我们特意安排了著名温泉小镇卡罗维瓦利。原计划是在这次旅游的最后阶段,到温泉小镇好好洗个温泉享受一下,一洗旅途的尘埃和疲劳。可事情往往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当我们抵达小城时,恰逢国际电影节开幕日,其实卡罗维瓦利原本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电影节的举办地,而且正好也让我们在开幕式主会场撞到了一群舞蹈艺术家在作最后的彩排。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系列美女片。</b></h1> <h1><b>下面三张片子都是表演艺术家们在彩排。</b></h1> <h1><b>这张照片是在查理大桥上的偶得。</b></h1> <h1><b>后面两张都是我自己很喜欢的照片,帅哥是在查理大桥下喝啤酒时偶得的,美女则是典型的南波希米亚风格,可谓光彩照人</b>。</h1> <h1>下图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示意图,用黄色围框的都是世界遗产,其中包括多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途中显示的17小时,是在用谷歌作图时自动形成的,意为130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的大约用时,可惜我不知道如何取消它,所以搁在那里很容易误解。而这条线路,我们走走停停玩玩,实际上用了10天时间,所以只是个大致的示意图。</h1> <h1><b>在本文开头我就讲到过,这是我们首次自行组团、自做行程、由旅行社代办机酒的一次出国旅游,也是我退休后第一次玩得如此尽兴的一次出国旅游。这种形式要比纯粹的跟团游进了一大步,但也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团队人多,给预订酒店带来麻烦。尤其在一些世遗小城,要想在中心城区一下子订到七八间价廉物美房间的可能性很小,这也给体验和早晚拍摄热门景点带来麻烦;另外团队移动必须用大巴车,这也不利于在一些山区至美景点随时停车拍照留影。不过通过这样一次有意义的旅游,也使我积累了经验,为自己在2016年自驾游西班牙打下基础。(全文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