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是岁月开出的不朽的花朵

铁牛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以一种纯洁的、放不旧、丢不掉的同学情谊为纽带,精河二中七七届高中一班的同学不论走的多远,身体状况如何,家里和单位有多少事缠绕,心里总惦记着高中的那班可爱可亲的同学,都会不远万里的赶回来赴约。这就是同学,这就是一班同学的情谊。本相册收集了1992年15年聚会、1997年20年聚会、2007年30年聚会和2017年40年聚会的照片和文章,还有部分在校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们编辑这些从40年的大风大浪中淘出来的珍贵照片,虽然有些照片都看不清楚了,但那是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忆和怀念,也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特别是看到每次聚会的照片,你都会发现有些老师和同学永远的来不了了。此时的心里会涌起阵阵的伤痛,越觉得有必要把这个相册编辑成全班同学联谊的一个公共手册,它不仅记录发展的历史,更寄托未来的希望。 </p><p class="ql-block"><br></p> <h3>一、校园的青春</h3> <h3>精河二中七七届高中一班全体同学毕业合影留念(杨坤提供)。</h3> <h3>女同学蹲着照相是最时髦的,也是那个时代经典的样式。那时没有校服,夏天女同学能穿一件白衬衣或花衬衣,再配上蓝色的裤子就非常时尚了。如果能穿上的确良或的卡的衣裤,那绝对是有钱人了。你看她们,不为作业所苦,不为分数所累,无忧无虑,充满了快乐和希望。(李巧玲提供)</h3> <h3>那时照相不太容易,能照上相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学校就一部相机,得瞅准机会。当时流行绿军装,蓝裤子,拉带鞋,白袜子,再留两个小辫或一条大辫子,她们自己扎成一堆就得意的照起来了。(李巧玲提供)</h3> <h3>两姐妹不知说起了什么,笑的真开心。被摄影师留住了一生中最美妙、最甜美的时光。(李巧玲提供)</h3> <h3>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在树丛后面只露出头来,像马恩列斯毛的头像整齐排列,这是当时明星大腕的范儿。只可惜照片拍的不够清晰。(李巧玲提供)</h3> <h3>楼前有片水,拍照时加上倒影,再把照片切成花边,是当时最时尚的拍法和工艺,别看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姑娘,挺会赶时髦呢。照片右下角还标注了"精河"的字样,更增添了照片的历史感。(李巧玲提供)</h3> <h3>丁玉兰、杨坤同学与他们在博乐的女同学合影留念。那个年龄的男女同学常在课桌上划楚河汉界,女同学当然也不跟男同学照相。这张照片挺有意思,两个女生互动,尤其是丁玉兰同学后背对着杨坤同学,像盛开的花一样抢眼,而扬坤穿格子衬衣,清瘦英俊,却自成一体,形单影只。这也反映了当时男女同学照相时的一种心理和莫名的顾虑。(杨坤提供)</h3> <p>一帮小男生在毕业前夕,也有离愁别绪。他们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正好处在文革的十年之中,国家即将恢复高考,他们绝大多数人都难以适应。毕业后也不知自己会去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他们的神情个个都很凝重。于是在1977年6月来到了精河兵站,因那里有个花坛,适合照相,就留下了这张合影,成为青涩的纪念。</p> <h3>李文洪和杨坤同学1983年在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冰灯节偶遇,两兄弟给自己留了影。你看他们的站法,一条腿直立,另一条腿悠闲的弯曲,十分的放松,真是两个十足的小男孩的顽皮相。然而,40年后,这张照片成了难忘的回忆了。(杨坤提供)</h3> <h3>杨建平同学高中毕业时穿军装的照片,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回忆。那时的男孩子都有一个当兵的梦,甚至男女青年穿军装、戴军帽、背军用包、跨军用壶都是社会风尚,非常时髦,大街上还不断出现抢军帽的现象。(杨坤提供)</h3> <h3>这是王文明同学高中毕业时的留影。在树下拍照寓意今后的事业和前程像树一样根深叶茂。王文明同学还真的将自己的技芽早早的伸向内地发展了,但心里的根仍然留在了新疆。(杨坤提供)</h3> <h3>这是张建新同学高中毕业时留影。看得出来,这张照片和王文明是一个地方拍摄的。而张建新同其他许多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根深深的扎进了故乡的沃土里,至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杨坤提供)</h3> <p>蒋贵园同学和吴跃进同学在精河二中高中时的合影留念,那时两人都是16岁。吴跃进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一班唯一考上大学的才子。但不幸因病去世,令人痛惜。在此,我们沉痛的悼念吴跃进同学。</p> <p class="ql-block">刘丽萍、施凤霞、盛桂英、刘淑琴、赵俊同学合影留念。(盛桂英提供)</p> <p class="ql-block">刘淑琴、李春芳、丁玉兰同学合影(丁玉兰提供)</p> <p class="ql-block">盛桂英、张素霞合影留念(盛桂英提供)</p> <p class="ql-block">丁玉兰、潘柳同学合影(丁玉兰提供)</p> <p class="ql-block">四女同学合影留念(盛桂英提供)</p> <p class="ql-block">十二位女同学合影留念(盛桂英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十五年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  1992年7月高中同学15年聚会的邀请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光阴飞逝,转眼之间已十五个年头。今天,我们手捧"七七届高中毕业合影照",从中找到顽皮、幼稚的自己,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想想母校、想想恩师、想想同窗共读的同学,才觉得人世间除了父母的亲情和儿女的恋情,唯有对母校、对恩师、对同学的感情才是最纯洁、最珍贵、最难忘怀的。它就像一壶深埋在心底的老酒,不仅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淡薄,而是愈来愈来浓烈、愈来愈香醇。同时,它又像一棵植根于心底的长青树,不仅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干枯,而是把血液做甘露,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成长。</p><p class="ql-block"> 这种对母校的向往、对恩师的怀念、对同学的关注,多少年来便成了我们生活中难以割舍的话题。为此,我们多么希望有一次大的聚会啊!此刻,我们几位老同学和部分老师共同商议,决定以"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焕发精神,携手奋进"为主题,在毕业十五周年之际,举行"七七届高中毕业生大聚会"活动,并请所有的任课老师参加。这一计划同时得到了精河二中领导和广大同学的关心及支持。</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您知道吗?在这相聚不远的日子里,母校在呼唤!恩师在呼唤!同学在呼唤!每一声呼唤,都是真诚的问候;每一声呼唤,都是美好的祝愿!在这呼唤声中,我们都在期待您的到来,期待着您来参加分别十五年的重逢!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带着对恩师、对同学的友谊来吧!这是你、这是我、这是他、这是我们共有的天地。</p> <p>(杨坤提供)</p> <p>(李巧玲提供)</p> <h3>余晓安、张治中老师与参加15年聚会的李巧玲、王丽莉、何志君、俞再华、丁玉兰同学合影留念。其中,张治中老师巳去世,在此我们沉痛的悼念他。(李巧玲提供)</h3> <h3>16名同学还有巧玲和学明的两个孩子在精河巴音阿门的大石头上合影留念。那时我们都还年轻,喜欢爬低上高的,让石头把自己抬举的高高的,让脚踩踏的非常坚实。我想还是骨子里一种积极向上、别被人看轻的心理在起作用。多么可爱又有上进心的一帮同学呀!(李巧玲提供)</h3>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才30几岁,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不仅有了孩子,而且已经是家庭、单位和社会生活中的骨干了。余老师也和大家一起爬上巨石,让它托起三代人明天的幸福和希望。(李巧玲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二十年的重逢</p> <h3>1997年8月在精河县举行了精河二中七七面高中一班的二十年聚会,图为同学们与班主任余晓安合影留念。从左至右:赵俊、丁玉兰、李巧玲、菅秀兰、施凤霞、刘淑琴、孙德克、景生、马建威、彭建国、余晓安、马燕平、杨坤、杨建平、蒋贵园、李文洪同学,其中孙德克、杨建平同学己去世,在此,我们沉痛的悼念他们。</h3> <h3>彭建国、杨坤、蒋贵园、姚尔新、孙德克、刘淑琴等同学到精河牛场赵俊同学家做客,主人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并合影留念。其中邹志军、孙德克、姚尔新同学已去世,我们沉痛的悼念他们。</h3> <h3>孙德克同学已去世。在此,我们沉痛的悼念他。</h3> <h3>姚尔新同学已去世。在此,我们沉痛的悼念他。</h3> <p>(王莉莉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三十年的期盼</p> <h3>从左至右:李玉芬、刘丽萍、王秀珍、盛桂英、菅秀兰、李巧玲、何志君、赵俊、李建秀、张素霞、陈国平、马建威、阿里、彭建国、姚尔新、马燕平、李志轩、景生、张建新同学2007年在精河县参加了一班同学的三十年聚会。其中,姚尔新同学已去世,在此,我们沉痛的悼念他(菅秀兰提供)。</h3> <p>(李巧玲提供)</p> <h3>参加三十年聚会的女同学在博乐怪石沟合影留念。从照片可以看出,经过岁月的磨砺,她们个个成熟自信,穿戴讲究,落落大方,在社会和家庭中起主导角色,己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了。(李巧玲提供)。</h3> <h3>参加三十年聚会的男同学在博乐怪石沟合影留念。此时的男同学是人生的鼎盛时期,一个个膀大腰圆,主事一方,也最有成就感。但上有老下有小,也是人生中最辛苦的时期。(李巧玲提供)。</h3> <p class="ql-block">参加三十年聚会的同学在蒙古包里就餐,就像一个大家庭的聚会,然而只有学校才有这么多小的或长大的孩子,同学已变成没有血源关系的兄弟姐妹(李巧玲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h3>五、四十年的眺望</h3> <p>(丁玉兰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纯洁的同学情谊是岁月开出的不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一一蒋贵园同学在精河二中七七届高中同学40年聚会上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同学40年后聚在一起,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大事。我们彼此看看,变化最大的是什么?40年前我们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40年后我们年过半百,都变成一群爷爷奶奶级的人物啦。让人难堪的是,有许多同学相见时都认不出来了。更让人心痛的是,我们有些老师和同学永远的来不了了。其中有我们敬重的张治中老师,一个新疆大学的尖子,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上课从不带课本,却条理清晰,记忆力超强。还有我们一班的同学也先后走了9个。在此,向这些去世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沉痛的哀悼。相比之下,我们还活着,这是老天爷给我们最大的一笔福利,好好珍惜吧。</p><p class="ql-block"> 40年前,我们一班的班主任是余晓安,一个待人谦和,处事民主,倡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化学老师。我们班53名同学中有一半来自乡镇,汉维蒙哈四个民族。大家同窗共读两年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个时候,我们尽管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可我们懂得尊师爱教,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今天在座的赵育诚老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不仅数学教的好,又精通音乐,还组织了学校的宣传队,而且还写了一手好字。三班的张宝林老师,文思泉涌,是有名的"铁嘴"、演说家。体育老师薛嘉良,精干帅气,体操王子,学校的体育事业轰轰烈烈。还有吕一铎老师、刘嘉玲老师等,都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最优秀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还想说说马怡天老师。她曾到我家去家访,当她看到我病重的母亲和多子女的家境,然后对我说:"你应该多读书并在写作上多下些功夫,以后在工作上定能用得上"。有几次初中的老师请她帮忙代课,她就把课本交给我,让我说想法,然后写教案,她修改后就让我去讲课,她却坐在教室的后排当"学生",还邀请教务主任高建勋老师观摩。在她的鼓励下,我逐渐有了一点自信和收获。高中毕业后,她推荐我留校代课,而我却选择去做了知青干事,后来工作了,但我读书和写作的习惯一直没有丢,也使我在一生中都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说说这些往事,其实就是想说这样一个事实:中学是一个学生在知识、思想和情感上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但我们生不逢时,从1966年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们上了小学,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们高中毕业,正好处在十年动乱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夹缝之中。再加上那时倡导学校勤工俭学,学校还要用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开荒、种地、灭鼠、建校舍,社会上无情的称我们是被荒废的一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才华出众并富有远见的优秀教师们,全神贯注,严格要求,并倾其所有的教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前途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我提议:向为我们授课的各位优秀的老师及学校的教职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这一辈子过得真快!三脚两脚,我们都快奔六十了。最近几年因为我们都有怀旧的情结,加上孩子们相继成人,大家就有机会聚在一起叙叙旧,赏赏景,体味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回过头来想想,最让人幸慰的是,在我们这些同学当中,有当院长局长行长的,有做公安教师公务员的,有干老板经商务农的,但没有听说有犯法坐牢丢人的。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行业,幸运也罢,苦难也摆,都能自食其力,尽其所能,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并获得了一个平凡的人应有的社会尊严。这一点,我们不比其他年级的同学差。这也是我们这批人对社会、对恩师、对父母最好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一个班的是同学,一个年级的也是同学。同学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同学情是岁月开出的不朽的花朵,是人生中最纯洁、最美好的一种情感,特别是经过四十年的发酵,己经演变成一种人生的信仰,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读"。大家在茫茫的人海中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刚好相遇,这是机会,更是缘分。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年轻时总以为能遇上许许多多的人。而后你就会明白,所谓机缘,其实也不过那么几次,让我们珍惜人生中的每一次机缘吧。在此,我们应该感谢这次聚会热心的组织者,没有他们的辛勤操劳,这样的聚会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聚会快乐!</p> <p>40年聚会的同学和老师合影留念。(彭洁老师拍摄一一赵育诚老师爱人)</p> <p>(李巧玲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难忘的同学情</p> <h3>2016年夏季,赵育诚老师夫妇、薛嘉良老师回精河与部分高中的同学合影留念,欢聚一堂。(李巧玲提供)</h3> <h3>赵育诚老师和薛嘉良老师同精河的女同学合影留念。看见他们头发都已花白,真感叹时间走的太快了。(李巧玲提供)</h3> <h3>丁玉兰从兰州回精河,精河的同学为她接风洗尘(李巧玲提供)。</h3> <h3>王文明、杨坤从内地回精河,精河、博乐的同学欢聚一堂(李巧玲拨供)</h3> <h3>2016年在博乐工作的景生同学与在精河的同学欢聚一堂,热情交流。(李巧玲提供)</h3> <h3>菅秀兰同学的女儿结婚,同学们前来祝贺并合影留念。(李巧玲提供)</h3> <h3>彭建国同学的儿子结婚,同学们前来祝贺并合影留念。(李巧玲提供)</h3> <h3>2017年6月,李玉芬同学的儿子结婚,精河、博乐的同学前往祝贺并合影留念(李巧玲提供)。</h3> <h3>2010年景生同学去银川考察,途经兰州看望杨坤同学,并在黄河母亲塑像前合影留念。还有马建威、丁玉兰、吴新昌等同学在兰州与杨坤同学相聚。(杨坤提供)</h3> <p class="ql-block">彭建国同学站在精河县巴音阿门的巨石之上,像领袖在招手致意。他深情地说:同学们都来聚会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这个相册在编辑的思路上,重点以在校老照片、15年、20年、30年、40年聚会为线索编排,还加进了值得记忆的往事。在照片的选择上,重点要求照片要清晰、每次聚会有照片、争取每个人露脸、有代表性、有纪念意义。由我根据手头的照片,先编辑了一个样片,然后发给大家征求意见,随后同学们都翻箱倒柜,积极的提供照片。</p><p class="ql-block"> 这个相册整整用了100张具有代表性的珍贵照片。在这些照片中,除署名的以外,均为我收藏和拍摄。相册中的文章和解说文字均为我所撰写。由于时间过久,照片保存不易,一时又难以找到,其中许多照片都是翻拍的。又是随找随编,有米就下锅。同时,又对照片进行了必要的裁剪和调整,经过几天的收集,并几移其稿才有了现在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