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57年9月22日,被誉为“金嗓子”的周璇在上海去世,年仅37岁。一代歌后、影后,竟然如此红颜命薄,让多少人不禁扼腕痛息。</h3><h3> 今年是周璇逝世6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第一位在银幕上塑造林黛玉形象的著名演员。</h3> <h3> “金嗓子”周璇,一个标志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坛盛景的名字,一位永远流转老上海风情与声色的女子。她一生出演了四十三部电影,演唱了二百多首原创歌曲,并在她主演的三十余部电影中主唱了一百一十四首插曲,其中《四季歌》、《天涯歌女》、《夜上海》和《何日君再来》等,在海内外广泛流行。可以说,世上凡有华人之处,皆能听闻周璇之音。在她14岁那一年,上海《大晚报》举办了一场“播音歌星竞选”,结果前三名得票数为:第一名白虹,9103票;第二名周璇,8876票;第三名汪曼杰,8854票。周璇的排名仅次于出道较早的歌星白虹,有媒体记者在报上撰文赞誉她“歌声如金笛鸣沁人心”。从此,“金嗓子”成为周璇的响亮名号。</h3> <h3> 而身为一代名伶,周璇的身世和感情世界却充满悲苦和谜团,《天涯歌女》这一曲仿佛也是为她人生所作写照。她自己曾说:“我是一个凄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我的姓氏。6岁以前,我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之事了。”</h3> <h3> 1920年,周璇出生于江苏常州一户姓苏的人家,学名苏璞,小名义官。由于家中贫苦不堪,她6岁的时候被送至上海一户周姓人家寄养,起名周小红。只是被收养后的日子依旧十分拮据,据周璇自己说,“是过着困苦颠连的生活”。尽管周家的家境并不宽裕,但养母对她却宛如亲生。在她8岁那年,养母坚持送她去宁波同乡会设立的第八小学读书。“……我的求学费用以及日常生活所需,都是养母辛勤地劳作得来的。我现在不至于成为文盲,完全是养母的培植,这一点,我是深深感激养母抚育之恩的。”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周璇同她养母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毕竟多年养育之恩甚于一段血脉相连。虽然在后来的人生当中,周璇曾多次想要寻找亲生父母,并为此花掉许多费用,但都没有任何结果。这一份连自己身世亦未可知的折磨,成为周璇心灵上的一道划痕,历久弥深,未能缝合,是她精神世界终究无法完整的先天因素。</h3> <h3> 在“困苦颠连”的童年生活里,这个女孩子唯一的快乐就是歌唱。“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引自《我的所以出走》)就这样整天唱唱哼哼,一次偶然的机会,明月社的资深女社员章锦文发现了周小红的歌唱才华,便介绍她入团,改艺名周啸红。这一年,她12岁,迎来了未来华丽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h3> <h3> 进入歌舞社后,啸红不仅勤练歌舞基本功,还跟着聂耳学习识谱。为了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甚至偷偷观察当时明月社的台柱演员王人美是如何练习发声的。她还向来自北京的团员严华请教国语发音,纠正自己的上海口音。1932年的新年演出中,她临时顶替主角表演了歌舞剧《特别快车》,大获好评。而《特别快车》一曲也被灌制成唱片,这是周璇在明月社出的第一张唱片。</h3> <h3> “一 • 二八”事变后,明月社排练歌舞剧《野玫瑰》,剧中有一首抗日歌曲《民族之光》,歌中唱道:“往前进,周旋于沙场之上”。啸红演唱十分投入,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社长黎锦晖就替啸红取艺名周旋,后来严华建议在“旋”字旁加个斜王旁,成为“璇”字(璇,乃美玉之称)。-此后,团里的朋友们都亲密地称呼她为“璇子”。</h3> <h3> 1933年初,明月社解散后,年仅14岁的周璇转入由严华组织的新月歌剧社;一年后新月停业,周璇又随着严华,加盟了他新组织的新华歌剧社。在不断的歌舞实践中,周璇的表演功力渐趋圆熟,同时也声名鹊起。友联、新新、青鸟等电台常常邀请她去播唱,享有盛名的百代、胜利唱片公司也开始为她灌录唱片。而在1934年《大晚报》举办的“播音歌星竞选”中,周璇的得票虽低于白虹,与歌后的称呼擦肩而过,但“金嗓子”的美誉却从此伴随其终生。</h3> <h3> 每每听周璇的歌,都觉得她的音色很独特,其实就是她在无数次的录音中,完成了新唱法的探索,就这个意义而言,她堪称中国气声唱法的鼻祖。周璇就是以这样的轻柔曼唱先后灌录了一百九十六张唱片,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录制唱片最多的歌星。中国唱片公司的退休职工赵家琪回忆,1957年周璇去世时,工人们三班倒赶制周璇的唱片,每天五千张的销量足足维持了一个多月。</h3> <h3> 1935年前后,周璇加入了艺华影业公司,开始向电影圈发展,她最先在影片《风云儿女》中出演一个小配角,一年后,明星和艺华两大影业公司达成一项调兵换将的协议:明星将白杨借给艺华拍摄影片《神秘之花》;艺华将周璇借给明星拍摄影片《马路天使》。《马路天使》的剧本是由当时著名电影人袁牧之为周璇量身定做,而男主角是已经颇有人气的影星赵丹。周璇对片中歌女小红一角的出色演绎,奠定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她演唱的两首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更成为其最著名的代表曲目,传唱至今。</h3> <h3> 自此,周璇成为了当时影坛、歌坛的双栖领军人物。从1934年到1946年,周璇共主演了《三星伴月》、《天涯歌女》、《渔家女》等三十二部影片,几乎每部电影都有几首由她演唱的动听插曲。诸多影片中,1943年卜万苍执导的《渔家女》、1944年周璇首次与龚秋霞合作的《鸾凤和鸣》以及1945年拍摄的《凤凰于飞》,被誉为她最成功的“银海三部曲”。</h3> <h3> 1945年的3月28、29、30日三天里,周璇在金都大戏院举办生平首场独唱音乐会。有意思的是,白虹此前刚刚在兰心剧院举办了两场音乐会,而周璇则举办三场,并且选择了音响效果不如兰心,但是座位更多的金都大戏院。如此看来,相隔十一年后,当年《大晚报》比赛中获得冠亚军的两位小歌手,都已经成长为流行乐坛的“大姐大”级人物,而中国流行乐坛,也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演唱会现场摆满了恭贺花篮,最引人注目的是《凤凰于飞》的导演方沛霖送的大花篮,上面用鲜花扎成了“金嗓子”三个字。在这次独唱音乐会上,周璇演唱了“银海三部曲”的全部电影插曲。作家白先勇在他的《上海童年》一文中曾这样记录:“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圆花好》,户户《凤凰于飞》。”</h3> <h3> 1938年,周璇与她在明月社的启蒙老师严华喜结连理。这段才子佳人的姻缘,在初期让从小缺乏父性关爱的周璇感觉甜蜜幸福。然而好景不长,仅维持三年,两人便宣告离婚。这件事,被当时沪上的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此后,周璇终生未再正式结婚。离异后的周璇曾与上海一家著名绸布商店小开朱怀德交往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于1950年生下长子周民。</h3> <h3> 1946年以后,周璇曾三次赴港拍片,共主演了《长相思》、《歌女之歌》、《花外流莺》等十部影片。《长相思》中的两首插曲《夜上海》和《花样的年华》即刻风靡港岛,传唱南洋。上海学者陈子善曾这样评价:“这首脍炙人口的《夜上海》是大上海的‘音乐风俗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灯红酒绿的都市风光和香醇浓郁的海派风情,从而成为上海的一首‘标志性歌曲’,也是上海的一张‘音乐名片’。”</h3> <h3> 1951年4月,周璇接受大光明影业公司的邀请出演《和平鸽》一片,但谁都没有想到,此片竟成了她辉煌一生的终结点。影片中的一个验血情节,勾起她关于“滴血认亲”等等隐含心中多年的身世之痛,最终导致其精神分裂症发作。拍摄中周璇结识了画家唐棣,于1952年生下次子周伟。因病情持续加重,未见好转,周璇一直接受住院治疗。1957年9月22日,她终因病情加重去世,年仅37岁。</h3> <h3> 周璇是中国第一个在银幕上塑造《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女演员,在戏中,林黛玉红消香陨,而在戏外,周璇也红颜薄命,真的很令人扼腕叹息。</h3><h3>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花样的年华》歌词)</h3><h3> 这其实说的就是她——天涯歌女,金嗓子周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