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诊

磐石

<h3> 坐诊</h3><h3> 还是那座楼,还是那间诊室,不同的是四十年前我躺在诊断床上,今天我以专家的身份坐在办公桌前。整整四十年,终点回到起点的轮回,物是人非的场景,思绪万千!</h3><h3> 一九七七年秋天,一场甲肝流行席卷了整个公社(那时我的认知范围仅到公社),也可能范围更大,到省?到全国?因为没有确切资料,不便乱说。可惜在近乎一半小伙伴发病的人群里我中奖了。</h3><h3> 那是在邻村农业学大寨的工地上,因为听说晚上有电影,晚上就没有回家,电影是放了,可惜秋雨也下了一个晚上,虽然雨不大,但是为了看电影衣服全淋透了,秋风一吹冻的发抖, 开始是有点发烧,不愿吃东西,非常的乏力,虚弱。正值秋收,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老人也以为是感冒,小毛病,也没在意。生产队搞完复收以后就“放坡”了,大家都抢着去花生地、地瓜地捡漏,身体实在没劲,不去吧怕别人说懒,去了真的举不起镢头。蹲在地头喘粗气,就这样坚持着。过了大概十几天,堂姐要出嫁,在邻村做的嫁妆有个菜橱需要去抬过来,就安排我和堂二哥去抬。秋天的河边,凉爽的空气里飘着片片黄叶,经过夏季雨水的冲刷河里大片的黄沙泛着光,一缕清澈的秋水缓缓的流着。只容一人通过的临时小桥上,身后传来了清晰的自行车铃声,我和二哥紧走几步抢过小桥在桥头停下来喘气。骑自行车的人也下了车推着车子过来。他看着我仔细打量了一番,支起车子,来到我跟前,问我家是哪个村的?最近身体不舒服吗?我怯怯的如实的说了。他翻开我的眼皮看了看,很肯定的说:你得了肝炎了!又嘱咐二哥:回家告诉你家老人,这孩子是急性黄疸性肝炎,要赶紧治疗。后来知道这个人是我们邻村的赤脚医生—闫大夫。</h3><h3> 回到家告诉了老人,老人非常的着急,但是还将信将疑。因为再过几天堂姐结婚,大家都要去送亲,而去姐姐找的婆家要经过公社驻地,于是父亲和伯父商量等去送亲的时候顺便到羊流医院看看。</h3><h3> 那年我13岁,公社驻地只去过一次,那是一九七六年的时候跟着老师到那里参加一个批斗大会。在新泰三中的操场上,号称万人大会。就是那次大会才让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一个“大地方”,见了高音喇叭,见了那么多的红旗,知道了什么是主席台,什么是领导,见识了人多了喊口号是那么的震天响。事隔一年又要去公社驻地,还能坐席吃好东西,对于一个整年不见肉丁的少年来讲是多么的诱惑。</h3><h3> 当然是,早早的起床,穿上所谓最好的衣服。姐姐有大娘陪着坐在独轮车上,当然车上用红色的席子搭起了凉棚,再盖上一床线毯当然也是红色。用生产队的大黄牛拉着车,牛角上系了红布条,还有一个专门牵牛的,大人们抬着嫁妆,我就提着一盏提灯,浩浩荡荡的送亲去了。走了十五里路大概两个小时。到了姐姐家当然是被尊为贵客,虽然小也要被很客气的对待,平生第一次吃了四平八稳十二个菜的酒席,告别眼里还有泪水的姐姐,跟着大人们往回走了。</h3><h3> 走三里地到了公社卫生院,看到了楼房,就是今天我坐诊的这个小楼。医生很和蔼的让我躺在诊断床上,摸了摸我的肚肚,又看了看我的眼睛,又叫过来一个医生做了同样的检查,很肯定的说:不用化验,就是黄疸性肝炎!拿药回去吃吧。</h3><h3> 记得当时吃的是肝太乐,还推荐了一种药叫肝宁,买不到。每天到村卫生室去肌注一支粉色的维生素,一支大青叶,当然是全村我们十几个伙伴一个针筒一个针头。后来,在楼德土产公司姑姑家的二哥专门回来看我,姑姑给带回来一筐小国光苹果,还有一斤白糖。全家人谁都不舍得吃,专供我吃。不知从哪里打听着如果能静脉推注葡萄糖和维生素C会好的快,父亲和伯父又去羊流托亲戚,终于买到十支葡萄糖,十支维生素C。那时我已经在邻村读初一,每天放学后就到卫生室去静脉推注。那时打针都是免费的,因为不是自己的村,每次去找法晨哥都很不好意思,法晨哥姓鲁是我们当地很有名的赤脚医生,按照庄乡就叫他哥了。总是麻烦他,父母感觉很不好意思,家里又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母亲就说要不你把苹果给你法晨哥拿几个过去吧。这可难为我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给人送“礼”。我担心人家是医生咱是肝炎病人人家不嫌咱脏吗?就这点儿东西人家看得上眼吗?到最后还是用我的黑漆漆的书包给法晨哥送去了十几个苹果,法晨哥竟很高兴的收下了,我揣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所以,行医几十年来,老家患者不管给拿了什么东西来,我都是很愉快的收下,并且表现出我很需要,千万可别伤了老家人一颗朴实的心。</h3><h3> 经过了两个月的治疗,感觉好多了。适逢姑父从楼德回来,父亲就安排我跟着姑父去了楼德山东医学院化验检查,检查结果痊愈了。我又一次见了“西洋景”——楼德好大!好繁荣!医学院的大楼好漂亮!</h3><h3> 四十年了,今天坐在这里心潮难平,人生你越想逃离的也许就是你最依靠的,你最自以为荣的也许就是你最大的缺陷。羊流,生我养我的地方,人生的起点,在这里我长大,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考。不管去到哪里都要从你这里出发,高中时期每一个月回家一次都要在这里上下车。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的乡音时刻萦绕在心头。生我养我的父母,陪伴我长大的兄弟姐妹,老师同伴、人生路上每一个帮助过过我的人都不能辜负和忘记。同时,也要善待和回报身边每一个需要我的人。今天来到这里不只是坐诊更是一次学习,一次洗礼,我要学习老一辈基层卫生工作者,学习他们的善良,学习他们的执着,学习他们的坚守和勤劳。是他们拿着最微薄的收入,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支撑着新中国最底层也是最需要的一层人民的健康!深深地再次谢谢闫安九医生、鲁法晨医生、还有我们村那个美女赤脚医生王玉珍等医生。从医近三十年,自己做的还很不够。但是也有引以为荣的地方,农村老百姓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经济落后,居住偏远,生活基础设施差。在我的积极联络下我院和家乡中心卫生院建立医联体,目的就是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让他们在家门口能享受到较高规格的医疗服务,节省时间和金钱。</h3><h3> 有我的经历,有我的感恩之心,家乡父老放心吧,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医联体的工作做好,给您一份合格的答卷。</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