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黛玉葬花</h3><div>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唯美的场景,也是最富有象征意义的片段。在前八十回,计描写了两次黛玉葬花。第一次发生在第二十三回,红楼群芳刚刚搬入大观园,恰值三月中浣,桃花盛开,如锦似霞的季节。</div> <h3>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h3> <h3>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h3><div></div><div><br></div><div></div><div></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一次葬花,宝黛偶遇,共读西厢,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天。宝玉、黛玉都是爱花怜花惜花之人。宝玉认为最洁净的是水,不忍心落花反遭污淖浸染,因此将花瓣放在沁芳池水中。可是黛玉认为这里的水干净,不能保证外面的水也干净,终归还是糟蹋了这些花朵。因此,她建了一个花冢,掩埋落花,让她们随土而花——“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h3> <h3>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h3> <h3>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h3> <h3>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h3><div></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一次葬花,林黛玉作了缠绵悲戚又文采斐然的诗篇——《葬花吟》。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花代表着《红楼梦》里的女孩子们,代表着一切美好的纯洁的事物。而葬花就是埋葬美好,祭奠芳魂。越是美丽的东西最容易凋谢飘零,如同昙花一现般的短暂,如果流星一般迅疾。因为美好,而格外喜爱,因为短暂,而倍加珍惜。</h3> <h3>黛玉因在一风雨交加的夜晚被拒怡红院后,开始痛恨宝玉,第二天一大早,本来是大家作饯花会,黛玉却一个人,在山坡下独自哭泣,葬花。</h3><div><br></div><div>为何要去葬花,辞中有答案:“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对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而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出黛玉的生活处境和孤独自知,她仰天长泣:“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让多少人唏嘘不已,潸然泪下。</div> <h3>黛玉作为一个女子,是诗的化身,是花的化身。是诗魂,是花魂。把世间最美好的生物(花),最智慧的头脑(人),最触动心灵的艺术(诗)完美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天人合一”,又加上那唯美的画面,动人的场景,怎么不能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呢?</h3> <h3>宝钗扑蝶</h3><div>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div> <h3>宝钗扑蝶是堪比黛玉葬花的唯美韵事,该回的回目便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并举。关于宝钗扑蝶和之后滴翠亭事件的误解已经非常深了,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详尽的分析。</h3> <h3>宝钗扑蝶的嫁祸事件,从情理上我们是理解的,是符合生活常态的,但如果再进一步来追究,宝钗此举首先在于自保,其次才考虑到小红和坠儿的感受和处境。因此,宝钗是一个冷静的现实的利己主义者。她那种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凉薄仍然可以让人不寒而栗,从而削弱了宝钗扑蝶的美感。</h3> <h3>甚至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女孩子似乎很少有不喜欢花花草草的,旅途中我们经常看到女孩子摘花,折花,或者攀上花枝来拍照,她们也是爱花的。但林黛玉却是将落花收集掩埋。前者归根结底爱的还是自己,她是将花作为自己的衬托和点缀;而后者才是真正的爱花的本身,为花自己着想。再来想一下宝钗扑蝶,如果换做林黛玉喜欢飞舞的彩蝶,很可能会追着去欣赏它翩然的姿态,而不会去抓去扑。如果是贾宝玉喜欢蝴蝶,他可能会追着蝴蝶说话,把它看作和自己一样的生命体。这样的爱是真爱,当然在别人眼中也是有些呆气,有些痴情的表现了。</h3> <h3>薛宝钗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她遵守现行的既定的顺序和秩序,并且努力地维护这样的规则。在她的世界中,花是用来观赏的,水是用来喝的,鱼是用来吃的,奴婢生来就是伺候人的,这样就会少了很多感慨和痴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表现得非常理智而镇定。</h3> <h3>晴雯撕扇</h3><div>晴雯笑道:“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还更了不得呢。”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div> <h3>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东西开心儿?”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匣子搬了出来,让他尽力的撕,岂不好?”宝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这孽。他也没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h3> <h3>孩子真的喜欢捅破窗户纸吗?更多的在于这项活动可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晴雯撕扇真的喜欢撕扇子的声音吗?恐怕也是向宝玉撒娇的一个举动。古代美女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后来竟然发展到烽火戏诸侯。我们在感慨红颜祸水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美女的心理动机,她不过是为了博得恩宠,故意显得与众不同。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所受的恩宠,展现一个女人的傲娇姿态。</h3> <h3>晴雯撕扇的动机应该是与此类似的的,而宝玉的思想在于物尽其用。宝玉并不喜欢奢侈浪费,不在意规矩排场,他认为一个物品能够为人所用,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就可以了。如果换作宝钗,永远也不能发生撕扇这样的事情,在她的意识形态里扇子就是用来扇风的,怎么可撕呢?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晴雯的率真可爱。</h3><div></div><div><br></div><div><br></div> <h3>湘云醉眠</h3><div>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 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div> <h3>史湘云“生来扩大宽宏量”,“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她啖肉食腥膻,说这是“真名士自风流”。史湘云是一个活得最为洒脱随意的“女汉子”,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采。喝了酒躺在石凳子上,丝毫不顾及闺秀礼仪规范。</h3> <h3>《红楼梦》中在史湘云的人物塑造上,尤其是湘云醉眠,与这种魏晋名士的风采非常契合。在贾宝玉的身上也体现出了这种轻形式,而重内容和实质的精神。</h3> <h3>《红楼梦》开头就由冷子兴交待过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这一件事,都不惜耗资巨额建造省亲别墅。所以直接导致了贾府财力的亏空。</h3><div><br></div><div>其次,贾府如今的儿孙,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贾家子嗣单薄,仅有的几个儿孙不是无心走仕途之道便是只知道奢靡享乐,贾家的琏二爷甚至做出了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二房这种荒唐的事。所以可以说贾家没有一个能挽救贾府衰败之狂澜。</div> <h3>另外,贾珍犯了皇帝的大忌,为自己死去的儿媳妇秦可卿用皇家才有资格使用的金丝楠木制作棺材,说轻了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说重了这是要谋反篡位。因此这也是贾府被抄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h3><div><br></div><div>还有一点,在贾府被抄之前,林黛玉带着林家的家产投奔了贾家,贾家却将林家的家产据为己有。不仅如此,还收下了有贪污嫌疑的甄家巨额财产。这样,贾家就犯了包庇罪,落下了窝藏赃款的罪名。</div><div><br></div><div>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贾赦为谋得玉扇坠,于是和贾雨村合谋对石呆子痛下杀手,岂知贾雨村被贾家的死对头忠顺王府所收买,告到了皇上面前。</div> <h3>除此以外,还有王熙凤滥用职权私放高利贷致本有婚约的两家人家破人亡。间接杀死尤二姐。还有元妃暴薨导致贾家的后台彻底倒塌。这一系列的罪证导致最终获罪的贾家落下了个家亡人散,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h3> <h3>《红楼梦》中,王、贾、史、薛称为金陵四大家族,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扶持遮饰皆有照应。贾母系史家小姐,嫁于贾代善。贾母生的二儿子贾政,娶妻王家,文中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嫁给了贾母大儿子贾赦所生的儿子_贾琏。</h3> <h3>王熙凤出身于王家,贾、史二家皆为官家,而王家与薛家则是商家。在第十六回,赵嬷嬷说道:“……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h3><div><br></div><div>从以上内容看,四大家族发迹的门路不同,但关系密切,官商结合,互相联姻,为了更好保护自家的利益。贾琏和王熙凤的婚姻,就是在这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div><div><br></div><div><br></div> <h3>他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后来,贾瑞赴约,王熙凤故意让人浇屎尿,叫人讹他钱财,又冷又吓又被爷爷打,贾瑞死了。好多读者感觉王熙凤阴毒,自己不愿意就不愿意,为什么要巧设相思局,硬是让贾瑞傻傻上当……看到此处,贾瑞如果不起淫心,王熙凤会如此做吗,犯得着么?王熙凤是狠了点,但谁又能否定不是贾瑞的咎由自取。</h3> <h3>贾琏,却恰恰是一个肉欲主义者。女儿巧姐出痘,王熙凤赶紧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独寢了两日,便和美貌无异常,轻浮无比的多姑娘难分难舍,纠缠在一起。话说这多姑娘,丈夫“多浑虫”,懦弱无能,只要有酒有肉,屁事不管。所以,他老婆“多姑娘”无所顾忌,淫乱不堪,荣宁二府之人,皆可得手。看看贾琏,能和人尽可夫的“多姑娘”有感情吗?谁的身都愿意上,他不是追求感官快乐的肉欲者是什么?</h3> <h3>再看偷娶尤二姐那一处,小学时代看这一段,看到尤二姐吞金身亡后,自己眼泪汪汪,可怜尤二姐,可恨王熙凤。渐大后,一遍遍复读,感觉越来越不同,现如今,观念彻头彻尾的改变。且来看尤二姐,本不是什么清白女子,和自己的姐夫贾珍不清不白,勾勾搭搭,后来,贾珍玩腻后,转送给贾琏。尤二姐漂亮标致,温柔和顺,这和王熙凤的风火泼辣比起来,贾琏感觉滋味不同,留恋不舍,便偷娶了。</h3> <h3>可叹尤二姐,有头无脑,被王熙凤骗进园子,不能分辨是非善恶。贾琏,又是个极移情的主。父亲贾赦因儿子贾琏事办得好,便赏一美女秋桐。此后,贾琏便和秋桐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王熙凤找来庸医,致使尤二姐已成型的男胎流产,又利用秋桐、尤二姐的矛盾,煽风点火,让秋桐霸占贾琏,谩骂尤二姐,使尤二姐万念俱灰,走上不归路……在这一场争斗中,王熙凤干净利落除掉了自己的对手_尤二姐以及秋桐,保住了自己太太的位置。有哪一个女人,愿意自己的丈夫朝三暮四,夜夜新郎?有哪一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位置、家业、权力拱手让给二奶?她的手段,未免毒辣,但她行为的目的错了吗?</h3> <h3>凤姐嫁进贾府也有些年了,女儿都有了,表面上和贾琏夫妻和睦,管家得力,在府中顺风顺水,那时邢夫人还没给她脸色瞧,王夫人是姑母,贾母是后台,有平儿这个助手,心态是最轻松的。</h3><div><br></div><div>凤姐是在宁府遇见贾瑞的,他是贾氏宗学里老师代儒的孙子,也算是沾了翰墨的光,可惜不学无术,只是奉承薛蟠,想混些钱花。人品能力都是下乘。</div> <h3>凤姐儿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一个人来,向前对凤姐儿说道:"请嫂子安。"凤姐儿猛然见了,将身子望后一退(贾瑞行动有些冒失,凤姐不得不身子望后一退,可是贾瑞离得太近了),说道:"这是瑞大爷不是(凤姐这话说得极生疏,一是往来不多,二是故意拉远距离,暗示,我都不认得你)?"贾瑞说道:"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不是我是谁!"凤姐儿道:"不是不认得,猛然一见,不想到是大爷到这里来。"贾瑞道:"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觑着凤姐儿。(他是专门在等候凤姐的,本来凤姐是年轻媳妇,二人并不相熟悉,他就该躲开,却故意跑来招惹)。</h3> <h3>凤姐儿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透八九分呢,因向贾瑞假意含笑道:"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这会子我要到太太们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凤姐也会说谎,哪里看出聪明和气了,而且凤姐特意提到贾琏,其实也是敲打贾瑞)"贾瑞道:"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知道人家年轻,还说这废话)。"凤姐儿假意笑道:"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贾瑞听了这话,再不想到今日得这个奇遇,那神情光景亦发不堪难看了(这位也太好哄了,不过是几句话,就如此不堪)。凤姐儿说道:"你快入席去罢,仔细他们拿住罚你酒。"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慢慢的一面走着,一面回过头来看。(边走边看,恐怕人不知吗)。</h3> <h3>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h3><div><br></div><div>凤姐此时只是气恼,并没有什么针对他的行动,如果贾瑞就此罢手,自然两不相干。</div><div><br></div><div>从凤姐对贾瑞的评语是贾瑞若没安好心,就是禽兽样的人,可知她的价值观还是传统的。</div> <h3>一直奇怪,一个是贾府最威风的女强人,一个是旁枝一族的穷小子,贾瑞如何会爱慕了凤姐。</h3><div><br></div><div>如果说贾瑞为了想找事体做,想要找些钱花,奉承凤姐这个管事的,也有道理,可是从头看来,他只在情,不是为钱。</div><div><br></div><div>周瑞家的说凤姐,心眼子多,极会说话,对下人比较苛刻,这说明,众人的风评里,凤姐有心计有口才,对下人刻薄,这样的人,如何会让一向软弱的男子招惹呢。</div><div><br></div><div>凤姐当然是美丽的,但凤姐的美丽是张扬的,不是内敛的,是侵略性的不是婉约的。而且凤姐的气质是偏爽利明朗,并不是柔软安宁的。这样的美丽,是热烈的,绝不是可欺负的。</div> <h3>不死心的是贾瑞,放不开凤姐,得了那面镜子,还是想着凤姐,这实在是飞蛾扑火而死。当然回目是凤姐毒设相思局,有故意为之。通常正经人的处理方法是,严词喝骂,使其知退。而凤姐一直花言糊弄,是凤姐恼怒他的一面,但并不是要他死。实在是他自己走了死路。</h3> <h3>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到底交代何事?</h3> <h3><br></h3><div>红楼梦中,王熙凤与秦可卿的关系厚密,王熙凤也很疼这个晚辈,秦可卿生病期间,王熙凤去瞧了几次。</div> <h3>秦可卿死前,曾托梦王熙凤,她给王熙凤建议道:“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h3> <h3>秦可卿虽然只是宁府的孙媳妇,但因为其神秘的身世,借她之口给王熙凤交代事关贾府日后荣辱事项,很符合其关心贾府命运的身份。</h3><div><br></div><div>针对秦可卿提出的两件未妥之事,王熙凤问道:“什么事?”,秦可卿又具体的给王熙凤提出了详细的建议,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div> <h3>按照秦可卿临死前给王熙凤的建议,如果贾府早日忧患以后的灾难,早点在祭祀周围购置田庄、房舍、地亩,即便日后被抄家,也不至于生活无着落。</h3> <h3>贾珍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一提起他,人们就自然想到他和秦可卿不正当的乱伦关系,而这种关系非同小可,因为秦可卿是他的儿媳妇!至于他和秦可卿是怎么走上不堪的乱伦之路的?是谁主动,是谁被动?秦可卿是不是被逼无奈而同贾珍上床的?秦可卿有什么难言之隐的心理密码?这一连串的问题在他们这一对公公与儿媳妇乱伦的过程中,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h3> <h3>《红楼梦》中,可以看到,秦可卿死后,贾珍竟然热泪滚滚地说:“谁不知道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过去了,可见这长房灭绝无人了。”有人问他丧事如何料理,他把手一拍说:“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秦可卿年纪轻轻,辈分仅是孙少奶奶,可是丧事在贾府空前绝后。所用的棺木,竟是薛蟠赠送的某老亲王坏事未用的樯木棺材;为了出殡要好名声,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卫”。 “灵前供用执事等物,具按五品职例,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得刀斩斧齐。更有两面朱红锁金大牌竖在门外,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卫贾门秦氏系之丧。’”丧事办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为了办好这次丧事,还让颇有管理能力的凤姐到宁府大展身手。在出殡那天,那阵势,“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就连北静王都前来送葬,场面十分隆重和壮观,这一切远比给他老爹贾敬归天时办得葬礼要隆重多了。从贾珍为秦可卿大办丧事这一点上,人们不难看出,贾珍和秦可卿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h3> <h3>当秦可卿和贾珍最后一次在天香楼幽会时,恰巧被丫环瑞珠不小心碰见。结果从此以后,秦可卿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和贾珍乱伦的事情终于被人发现,因而一直患有心病的她便从此卧床不起。但此时的尤氏并不知道儿媳妇和自己老公乱伦之事。后来,尤氏无意中发现了秦可卿的簪子竟然在自己的老公贾珍的手中。当她问了宝珠并得到进一步印证后,她就什么都明白了。而并不知内情的宝珠却将此事如实的告诉了一直有心病的秦可卿,一直担心自己婆婆知道此事的秦可卿更是难掩万分羞愧之情。</h3> <h3>关于妙玉的结局,高鹗后续的后四十回中,妙玉被歹人抢走,自然一辈子的清白没有了,像妙玉那样对待感情那么洁癖的女子,一旦失去了清白之身,估计活下来的希望也就不大了,因为她不会苟活于世。</h3><div><br></div><div>针对妙玉的结局,87版安排的很隐蔽。贾府抄家出事的时候,没有让妙玉出现在贾府的一干人里,但刘姥姥到瓜洲去找巧姐,却遇到了四处化缘的贾惜春。按照妙玉的身份,即便是贾府出事,她也不会受牵连,依然可以脱身。如果她不能脱身,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她把自己的度牒给了贾惜春。</div> <h3>妙玉的结局为何不让人同情?</h3> <h3>妙玉被曾经她拒绝和得罪的那伙人带走,受尽屈辱,最后愤而跳江而死。按照高鹗的后续,妙玉被歹人下药抢走,昏迷中失去清白,妙玉是个把清白看的高过生命的女子,所以她的结局一定是死了。</h3><div><br></div><div>看到妙玉的悲惨结局,很多人并不觉得妙玉让人同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妙玉的性格,妙玉的洁癖,妙玉的清高,妙玉的处世方式都让人不喜欢。比如她不喜欢刘姥姥喝过她茶的那个成窑杯子,如果不是宝玉求情,她说即便是打碎了,也不给她,如果是她喝过的杯子,即使是打碎了也不会给刘姥姥,可见妙玉是一个让人不喜欢的洁癖的女子,当然还有些把人分三六九等的意思。</div> <h3>或许妙玉不是看不起刘姥姥,只是刘姥姥不懂品茶,在妙玉看来,一杯为饮,不懂品茶的人,妙玉是吝啬给她喝茶的,何况是自己喜欢的杯子。</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但妙玉除过洁癖,还很清高,贾府的人都知道妙玉的清高,就连宝玉也不敢冒然打扰她,怕她不高兴。其实妙玉虽然在佛门,但却六根未净,还留恋凡尘,用一些很特别的别字下帖,让宝玉猜她的心,好在宝玉在邢岫烟的指点下走进了她的心,可惜她不能这样做,只能把这份好放在心里,但妙玉却忘情的表现在脸上,包括用自己的杯子请宝玉喝茶,这样的暧昧,让人觉得妙玉原来也不过如此,也逃不开情劫,更难忘红尘中的情感。</div> <h3>《红楼梦》探春最后没有远嫁番邦,而是做了落魄王妃</h3> <h3>众人放风筝,探春的凤凰被另一只凤凰逼近,又有一个喜字风筝也来凑热闹。这预示了探春姻缘非凡。</h3><div><br></div><div>不过,美好姻缘却透着无依无傍,原文“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div> <h3>金陵十二钗册子,对探春如此暗示: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h3><div><br></div><div>风筝暗示探春放风筝那一节,她的婚嫁既尊贵又孤苦;大海和孤舟暗示探春可能乘船远行。</div><div><br></div><div>由上面可以推测:贾家落魄后,探春的姻缘依然高攀富贵,但她必须忍受骨肉分离之苦。</div> <h3>探春远嫁和亲,做藩王妃,在书中几次都有隐笔交代,其中借李纨之口说探春将来也是一个王妃,87版改编时,也真实的还原了探春远嫁和亲的那一段经典催泪的故事。高鹗后续中,探春不是远嫁海外做藩王妃,而是嫁给一个海南岛上镇海总制周琼家的公子,关于高鹗这一说法,很多学者都不赞成。</h3> <h3>之前有讨过探春远嫁和亲谁最难过的话题,答案肯定是探春的生母赵姨娘,那么探春远嫁谁最开心呢?</h3> <h3>首先,肯定不是贾母,贾母最看重探春这个孙女,说句实在话没有任何一个亲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人嫁到海外去和亲,所以贾母不是那个开心的人。</h3> <h3>然后,也不是王熙凤。虽然王熙凤比较喜欢攀附权贵,但探春与她没有厉害关系,也不影响王熙凤的职业发展,所以探春对王熙凤没有任何的威胁,因此王熙凤即便是再怎么喜欢贾府再出贵人,但也不至于牺牲探春的幸福。</h3> <h3><br></h3><div><br></div><div>其次,王夫人更不是,虽然她不喜欢赵姨娘,但对探春这个养女还是很喜欢的,从内心里来说,王夫人也不愿意探春远嫁和亲。</div> <h3>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h3><div><br></div><div>仔细看87版红楼梦关于探春远嫁的那一段,才知道探春远嫁和亲最开心的人就是南安太妃。南安太妃如果不是因为南安王爷戍边被敌对手抓了去,才不得不出此下。</div><div><br></div><div>南安太妃去贾府只见探春,就说明她心里明白探春的优秀足以担此大任,所以探春的和亲,就意味着南安王爷平安无事,可以回家了,所以南安太妃才是最开心呢的人。</div> <h3>贾迎春申明四点处世原则,林黛玉一句话就点破了其中的悲凉</h3> <h3>迎春虽然与众姐妹容貌不相上下,但她不大会作诗,文采不足。她并无探春的精明,宝钗的会为人处事,也无黛玉那样的傲骨。她这样资质平庸,性格懦弱,在贾府中备受冷落。</h3><div><br></div><div>迎春为什么会被称为“懦小姐”?红楼梦的七十三回,作者对比表现得很彻底。</div> <h3>那个时候,迎春的乳娘偷她的东西东窗事发,迎春不怪罪,她乳娘却恶人先撒娇,那简直就是撒野。被探春正好撞上。俗话说,兔死狐悲,姐妹连心,探春自是要给迎春出这口恶气。后来,平儿也来,一同处理此事。</h3><div><br></div><div>大家注意已定,平儿不敢越位,忙问迎春道:“若论此事,本好处的。但只他是姑娘的奶嫂,姑娘怎么样呢?”</div> <h3>谁知,皇帝不急太监急,此刻的迎春竟然有心情在那里欣赏道家著作《太上感应篇》,竟然连连探春跟下人理论的话也没听见,忽见平儿如此说,她也只是笑着声明自己立场,见有人帮忙,她仍然不想蹚这会脏了人心的浑水。</h3><div><br></div><div>首先,迎春申明了自己的心是澄澈的。出了这样事,她心的海洋里,依然是清风徐来。在她心里,那一切是别人自作孽不可活,自有老天收拾。因此,她不我自己的奶娘求情,也不为去责罚。</div><div><br></div><div>其次,看淡名利。东西被拿去就拿去了,她丝毫不心疼。她这个活人都没人疼爱,她干嘛要去爱惜那些金银财富。可以说,红楼梦里的迎春是真正的超然物外,并不是她好欺负。</div> <h3>人生失意,你要学学贾惜春</h3> <h3>《红楼梦》全书描写惜春却惜墨如金,前第七十四回,除了她的判词,与她说的见了头发,要去做姑子的话语,其它都是无足挂齿。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才算得上是她的“正传”。这一回,她彻底爆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孤僻冷漠,铁石心肠的惜春。</h3><div><br></div><div>那时,抄到惜春房中,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div> <h3>谁知惜春年龄下,胆子也小,见了这个十分害怕,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h3><div><br></div><div>王熙凤审问得知:这些物件确属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因入画爹娘都在南方,入画和哥哥跟着叔叔婶子过日子。叔叔婶子又只知道吃酒赌钱,入画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入画收着的。</div> <h3>王熙凤觉得情有可原,不想小题大作,谁知惜春又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h3><div><br></div><div><br></div><div>而次日,她又叫来尤氏,让她将入画带去,说,或打,或杀,或卖。尤氏看不惯她的冷漠,也就更她理论了几句,谁知她不除了直接指责宁国府的不堪之外,也毫不忌讳地坦诚自己的狠与冷,她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div> <h3>惜春果真如此心冷口冷地发狠,尤氏只好认输带走了入画。</h3><div><br></div><div>那木多年的主仆缘分,说没了,就没了,入画一定很是怨惜春的狠心冷漠吧。</div><div><br></div><div>可是,古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是一件寻常物件放在身旁数年,人们对它也会有感情,不舍得随意丢弃。惜春怎么会对入画如此无情到极致呢?</div><div><br></div><div>我觉得这一切怪不得惜春,更不能指责她的无情。惜春也是尘世中一可怜之人。</div> <h3>她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更别提关心爱护自己的女儿了。她从小到大,从未感受到半分来自于父母的怜爱。</h3><div><br></div><div>世人常言:长兄如父而惜春的哥哥贾珍却是一味的只顾自己高乐,他何曾有过对这位胞妹的关心,甚至不曾对这位妹妹有过只言片语。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管不顾。</div> <h3>连亲哥哥都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她嫂子尤氏了。尤氏出身低微,在宁国府里是个说不上话的,又不得自己丈夫贾珍的欢心,只能勉强的保全自己的地位。若说她有心呵护惜春,也应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氏自然是不会去为惜春争取些什么。</h3> <h3>因此,惜春她虽然有父亲有哥哥嫂子,但实际上却比父母双亡的黛玉湘云等人更加可怜。黛玉湘云等人她们的父母已经仙去,她们是真正的孤儿,大家都会投之以相应的怜悯。而惜春是亲人犹在,却无人关心,内心里会更加的为此心寒。</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与黛玉比较,她也没有惊为天人的容貌,更没有举世无双的才华,也没有贾母的极度关心,她有的不过是一个公侯小姐的名头和无穷无尽的落寞与凄苦。</div><div><br></div><div>她小小年纪,独自一人生活在大观园里,没有任何人的关爱,也就只能算是一种隐居,她要将自己埋没大观园的热闹里,远离丑恶,保全自己的清白与尊严。</div> <h3>长此以往,她也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懂得不关心他人的冷漠人,内心里也形形成了一种观念“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他不是不眷恋红尘,而是红尘太过令她失望,她只有以最狠心的方式对待自己——我管好自己,我不想拖累你,你们也别拖累了我。</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所有,她也对尤氏说:“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div> <h3>所有,她也对尤氏说:“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h3><div><br></div><div>这世间的人情就是这个样子,唯有感受到过爱,才懂得怎样去爱,唯有感知了温暖,才懂得什么是温暖。惜春一直都是正活在冰冷的家庭环境里,自然只知道遵循自渡的法则,而不知道,也不会去体恤每一个人。这也是世间的一种公平</div> <h3>贾母为何拒绝张道士的提亲?</h3> <h3>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带领贾府小姐、夫人、丫头等去清虚观打醮,顺便出来逛逛。因为贾母来了,除了王夫人因身上不好没去,能去的都去了</h3> <h3>贾母来清虚观打醮,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道士提亲。原文如下: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h3> <h3>这张道士要给宝玉提亲,这是好事,但贾母的回答有些耐人寻味,让人琢磨不透。按道理,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他的提议贾母应该会赞同才是,但贾母没有这样做。</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原文如下: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div> <h3>针对张道士的提亲,贾母的回答给出了两个信息,一是以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拒绝了张道士的提亲,二是也给张道士留了面子,那就是帮忙打听说,等宝玉大了,以后只要有合适的,不管根基是否配上,只要模样性格好就配得上,不在乎穷困。</h3><div><br></div><div>仔细揣摩贾母的回答,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借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不仅拒绝了张道士的提亲,也拒绝了薛家的金玉良缘,因为宝钗比宝玉大,按照那个时候女孩出阁的年龄,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而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他们之间就没有了可能。二是贾母透露出,宝玉以后婚娶的条件,要模样好,性格好,这分明是拿黛玉当了模板,只是没有明确的提出来。</div> <h3>这一切都源于贾母对外孙女黛玉的疼爱,不然她可以完全不管,但她没有,她承担起一个外祖母该承担的责任,她要替她做主,要让黛玉幸福,所以她希望黛玉可以长期留在她身边,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宝黛的婚事,贾母早已心里有数,只是时间不到,没有说出来而已。</h3> <h3>关于说贾母不爱黛玉,疼爱宝钗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贾母拒绝张道士的提亲算是保全宝黛的婚事,只是后来落了空,相信贾母也是痛苦的。</h3> <h3>李纨是一个标准的淑女,贤妇,青春丧偶,却能恪守妇道。封建社会的礼法束缚了李纨的个性,虽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楼梦》里的唯一一首诗作,堪称惊艳</h3> <h3>李纨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位列十二金钗第十一位。在身份上是荣国府贾政长子贾珠之妻。</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宫裁。</div> <h3>贾府被朝廷抄家后,王熙凤身获重罪,自身难保,女儿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流落在花街柳巷,成为青楼女子。贾琏夫妻、父女,“家亡人散各奔腾”。</h3><h3><br></h3><h3>后来,巧姐幸遇恩人刘姥姥救助,使她死里逃生。那么,这样描写巧姐的命运,在《红楼梦》中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h3><h3><br></h3><h3>其实,巧姐的命运是与刘姥姥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先是为她起名字,后又在贾府败落之际招巧姐为板儿媳妇。由此可见,“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贾府主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已发展为骨肉相残。到那时,肯伸手相援的都是些曾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抄家后,王熙凤身获重罪,自身难保,女儿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流落在花街柳巷,成为青楼女子。贾琏夫妻、父女,“家亡人散各奔腾”。</h3><h3><br></h3> <h3>七月初七,刘姥姥听说大姐儿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便给她起名巧姐,说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以后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上来;</h3> <h3>宝玉忍不住再次向袭人求欢,</h3> <h3>我们知道,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之后,回到家就跟袭人初试了云雨,领了警幻所训之事,宝玉也从此解了男女之事。</h3> <h3>宝玉身边的另一个大丫鬟晴雯,曾先后不止一次说“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她说这话的对象有两人,一个是麝月,一个是袭人,我们不难得出,除了跟袭人,宝玉跟麝月也是有了肌肤之亲的。</h3><div><br></div><div>宝玉跟袭人的第一次是“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但通过晴雯的话,我们可以从侧面得出一个信息,即之后的宝玉和袭人,又有过类似的举动,且被晴雯撞见。那么原文中有无这样暗藏玄机的文字呢?当然有!且这一次曹公把宝玉和贾琏做比较,把袭人和平儿做比较,而袭人和平儿两人又暗伏了后文数回宝钗和凤姐之事。</div> <h3>贾琏出轨多姑娘被平儿遮掩过去之后,贾琏趁平儿不注意,就把那一缕头发抢了过去,一面说着,一面便塞于靴内。平儿咬牙道:“没良心的东西,过了河就拆桥,明儿还想我替你扯谎!”贾琏见他娇俏动情,便搂着求欢,被平儿夺手跑了,急的贾琏弯着腰恨道:“死促狭小淫妇,一定浪上人的火来,他又跑了。”平儿在窗外笑道:“我浪我的,谁叫你动火了?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h3> <h3>《红楼梦》对重要人物的描写,常常使用“陪衬”法,如贾母,用刘姥姥来“陪衬”,贾政则以贾赦来“陪衬”,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正一邪,一好一坏,善对恶,真对假,从而映衬出人物的独特个性。而泼辣惊人害人不浅的王熙凤的“陪衬”人物就是平儿,就如同绿叶托衬着一朵红花,使红花更“红”,而绿叶在红花映照下又显出几分俏丽。平儿之平,平儿之俏是在王熙凤的泼、辣、狠的行动中显现出来的,而又以她的平、俏来反衬王熙凤的泼、辣、狠。王熙凤是以外表的美丽,内心的丑恶著称的,平儿在外表上不能“夺”主子之美,但她是内心俏,用北京人的俗语说,是“心里美”。</h3> <h3><br></h3><div>平儿在《红楼梦》中列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中。这是因为,她不仅是管家奶奶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成为当权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当权者默允之下被贾琏收了房,名分上是“妾”,实则是名正言顺的“半个主子”。</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为何会这样呢?贾琏可是出了名的色狼,他与尤二姐偷偷结婚,尤二姐就被王熙凤害得够惨。而平儿在《红楼梦》中却始终找不出任何大喜大悲的动人情节,但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平儿的行事、品格却始终贯穿着整部《红楼梦》。如第21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44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第61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从而看出,平儿在贾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div> <h3>平儿的外貌,真的很一般,甚至不及袭人、晴雯等大丫头,连鸳鸯、紫鹃等人也不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说平儿也只不过是一个有些体面的丫头而已。</h3> <h3>原为甄家小姐,五岁被拐,长大后被卖给冯渊,还没得进门,就被呆霸王薛蟠给强买,带上京城,后来做了小妾,薛家少奶奶夏金桂进门后,联合自己的丫头宝蟾,欺负她,不但把名字给改成秋菱,还把她往死里整,按推理,她应该是被少奶奶给整死了。</h3><div><br></div><div>这么一个苦人,清扬也觉得她可怜,可偶尔也会狠心地想,她要不要那么贪玩,学着精明点,本来也可以很幸福。</div><div><br></div><div>香菱长得很美,放在贾府的美人堆里都不逊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