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出行的第11天,我们途径波密的风景,被迷住了</h1> <h1>后面的景色像泼墨画</h1> <h1><i><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桥并存</b></i></h1><h1><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第一座通麦大桥:1950年代修建,2000年易贡湖大溃坝冲毁它(远在墨脱县背崩乡的雅江解放大桥也被冲毁)。</i></h1><h1><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第二座通麦大桥:2013、2015年连续出故障。</i></h1><h1><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第三座通麦大桥:2015年底 通麦特大桥通车,设计为双塔双跨悬索桥,跨越帕隆藏布为单塔的支流易贡藏布,全长258米,主跨为210米,高31.5米。</i></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途径去往通麦天险的特大桥</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通麦路段,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号称"通麦坟场"、"通麦天险"!这是一段让司机谈"路"色变险路。通麦天险,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这段路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川藏难,难于上西天"。行走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b></span></h1> <h1>第二个桥</h1> <h1>第三个桥</h1>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主要通车的为通麦特大桥为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的通行。</b></h1><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如今三座大桥成为了一道风景线。最低矮的那座为一座铁索桥。</b></h1><h1><font color="#39b54a"><b>我们在三桥并存,留个影</b></font></h1> <h1><b>目 前这一路段正在进行道路改建工程,以后从波密去林芝会有五座隧道避开排龙天险,而通麦天险将由一座钢筋水泥斜拉桥跨越。<br /></b><b>没走过318,就不知道川藏路的艰难;没走过318,更不知道中国最美的风情走廊。</b></h1> <h1>中午到鲁朗镇品尝了特色的石锅鸡,味道超赞👍👍👍</h1> <h1>西藏环线第12天我们途径仙境一般的巴松措</h1> <h1>这张照片也不知道哪个老师给拍的,我们的步调好一致,向右👉看齐😄</h1> <h1>这张照片我也是醉了,我们同时👈向左看😄😄😄</h1> <h1>世界屋脊上的原生态博物🌳园</h1> <h1>遇见你,我最美的情郎,巴松措!</h1> <h1>巴松措我最美的情郎,让人❤️爱死的地方😄</h1> <h1>这一站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h1><h1>你可能听说过,尼泊尔有个天堂般的博卡拉,很多欧美人愿意在此终老;可你知不知道,西藏就有这么个可以与博卡拉媲美的地方叫做巴松措。</h1> <h1>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你到岛上也不妨试试在岛的某些地方跺跺脚,看是否有空心的感觉</h1> <h3>再见~巴松措</h3> <h1><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美丽的巴松措再见!我们继续往米拉山方向前行。米拉山是在林芝地区,米拉山口也是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它是拉萨和林芝这段旅游线路上的一个休憩的一个地方,就是它们的分界线,海拔有5000多米,一路开车过去,景色非常的壮观,站在这么高的海拔的地方,看远方,视野很开阔,看着身旁随风飘起的经幡,那是路过这里的人们内心虔诚的祈祷和祝福,哪怕是夏天了,这里的温度都比较低,建议随身带好冲锋衣和墨镜,经过这个标记的海拔石碑的时候,不由得停下来拍照纪念。</i></h1>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几乎每一个垭口都有这样的经幡,大部分采用绸布做成,颜色有蓝、白、红、黄、绿色等,多为素色,大小不等。经幡幡条具有特定的含义,其组合排列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经幡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经文和鸟兽图案,各图案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经幡是藏民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藏民们都要挑选良辰吉日,举行庆典活动,更新经幡。之所以插上经幡,是因为当地的信徒们大多没有文化,念不了经文,只为借助自然的力量,风每吹动经幡一次,就意味着他们念了一次经,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b></h3> <h1>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挂着大片壮观的风马旗,地上遍布着抛洒的印有经文的隆达纸。</h1> <h1>海拔5013米,米拉山口我来了!</h1> <h1>在山口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石雕的底座格外醒目地刻着一行红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在蓝天白云下,这座雕像是那样显眼,它是米拉山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它同时也成为米拉山的一个历史见证,见证着泉州市援藏干部在这里留下的勤劳身影以及和藏族同胞结下的深厚情谊。</h1> <h1>每个经过的人都有一张引以为自豪的合影😄</h1> <h1>这也是进藏的最后一个垭口</h1> <h1>这图就是我们川藏自驾所走过的路程!</h1><h1><b><i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途径四千米以上高山十座,五千米以上高山两座</i></b></h1><h1>离我心中的梦想越来越近了,马上就要实现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小激动😄😄😄</h1> <h3>布达拉宫我来了</h3> <h1><i><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住进布达拉宫,我是最大的王,</b></i></h1><h1><i><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走在拉萨的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b></i></h1><h1><i><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偶然间想到仓央嘉措的诗时,</b></i></h1><h1><i><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就被西藏那片神奇的地方迷住了</b></i></h1> <h3>接下来看西藏环线~游记四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