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朱墨/文

亦朱亦墨

<h3>寻觅故乡(之九)</h3><h3>——甲午年金秋回故乡散记(2014.10.8-9)</h3><h3>作者:朱墨</h3><h3> 故乡的味道<br /></h3><h3> 傍晚,叔叔李传汉陪我在村前的大堤上散步,我看到堤坡上一片绿油油的细米菜,感到好亲切,我说:好久没吃细米菜糊的蒸菜了。细米菜糊的蒸菜真好吃,很香、滑、也有其让人喜欢的特别味道。</h3><h3> 小时候我记得有这样一首歌谣:细米菜、糊蒸菜,好吃老婆娘拿碗来,一巴掌被男人打转来……大意是,太好吃很吸引人。</h3><h3> 叔叔问:想吃吗?</h3><h3> 我说:好想吃!</h3><h3> 叔叔说:那好明天让婶娘给你蒸一锅!</h3><h3> 果然,第二天晚上婶娘给我蒸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细米菜蒸菜,味道还是那样香、那样美、那样让人食之不忘、当然更美的是浓浓的乡情还在舌尖打转。同时还有蒸魚、蒸肉。</h3><h3> 我的故乡沔阳三蒸是很有名的,就是这三道菜:蒸菜、蒸魚、蒸肉。</h3> <h3> 这三道菜的制作方式,可能是世界上独一的一种饮食制作方法。</h3><h3> 主要是由菜、五花肉、肉厚实一点的魚作主料,先用盐、酱油等调料事先将这些调好后,用略微有些粗的米粉将其调和均匀,标准是,这些食材上面都裹满这粗米粉,而后上甑蒸。甑通常是杉木做的,像桶状,蒸出的饭菜有杉木的香味,这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特点。通常菜在甑中叠放的顺序是底层是半熟的米饭、之上是蒸菜、再上是蒸肉和蒸鱼,这样放有它的妙处,那就是鱼和肉溢出来的油直接渗透到菜上,菜吸纳到这些油后其味道无与伦比。肉的油与菜通过这种方式的融合,其味道的美,我好像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表达。蒸的菜很有讲究,如:茼蒿、罗卜、芋头、细米菜等,我最喜欢的是茼蒿和细木菜,魚最好是肉多且有些劲道的鲩魚和青魚。</h3><h3> 现在人们很讲究饮食科学,我觉得这种做法应是最科学的了,他既制造了食物的美味、又充分保持了食物的营养。</h3> <h3> 我的故乡是江汉平原上的鱼米之乡,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里食物挺丰富。所以,我记得在60年代那时人们都说很穷,但我们没有饿过。父辈讲,我们的粮食够吃,是许多粮食由国家调援给了灾区,才造成大米短缺,即便如此,大米和胡萝卜、地瓜在一起煮着吃也够,现在看来,那是养生很好的食法。那时尽管很困难,家常菜和时菜也并不少,主要有盐菜、腌胡椒等,其实,现在想来那菜也是挺开胃的,也很让人留恋。一年上头,肉可能吃不到几次,但魚是少不了的,因为屋前屋后到处是河沟,都有魚,只要愿意下河去捞,隔三差五都能吃到。</h3><h3> 现在,在全国流行吃的藜蒿,在当时是野菜。藜蒿真正的好味道,是这样的,在野地里採到后,挖一个土坑,把它在地下埋一个星期左右,取出后,老叶子会烂掉,有新叶子出来,这时的藜蒿会脆甜,藜蒿特有的味道会更浓,如用肥一点的腊肉去炒那味道真的是美极了。野菜不仅有这些,还有野韭菜、野芹菜、嫩刺旱菜的茎(有些像现在的贡菜)、苟杞子稍等,这在现在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菜。据说,现在经常有城里人到家乡的野地里採摘这些菜。</h3> <h3> 我的母亲尽管做菜并不是行家,但她小时候为我做得蒸菜最好吃,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蒸的细木菜蒸菜,这香味至今还在我口里打转,这也是我一直对细米菜很思念的原因。</h3><h3> 他不仅是故乡的味道,更是母亲爱的味道。更是一个游子对故乡永远思念的味道。</h3> <h3>文中图片为朱墨乡情类国画作品</h3>

蒸菜

味道

细米

故乡

蒸肉

朱墨

菜糊

好吃

打转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