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游记——卢克索

圆周率

<h3>  卢克索,埃及古城。位于南部尼罗河东岸,开罗以南675公里(属于上埃及),南距阿斯旺约200公里。是埃及的古都、历史名城及著名旅游景点。</h3><h3> 我们团队日从红海洪加达过去的,不到4小时路程,行程也只有一天一夜,所以主要游览了泥罗河和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而卢克索神庙我们只是外观。</h3> <h3>卢克索神庙是一座巨大的古埃及神庙,它坐落在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城内(古时称底比斯)。</h3> <h3>据记载,它是在新王国时期建成的。</h3> <h3>卢克索神庙证明了卢克索辉煌过去。</h3> <h3>它是古埃及第十八五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h3> <h3>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h3> <h3>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h3> <h3>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h3> <h3>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神圣的母亲河。早在四五千年之前,埃及人就知道如何掌握尼罗河水泛滥的规律,并利用河流两岸的肥沃土地。</h3> <h3>而现在,尼罗河又成为埃及的最大旅游资源之一。</h3> <h3>两岸很多美丽的景色,机动游船和帆船供游客欣赏尼罗河两岸的景色。</h3> <h3>尼罗河是一条会变色的河。一年中,河水自清澈透明变为绿色,又变为红褐色,最后才恢复其本来面目。</h3> <h3>我们正好是在尼罗河水最清、最美的时间来到了尼罗河游览。</h3> <h3>再过一个月,尼罗河就进入了泛滥期,尼罗河此刻水量剧增,大量泥沙使尼罗河呈现出一片红褐色,其中9月份的河水最红。</h3> <h3>我们的团队分座2条游船游览尼罗河。</h3> <h3>并到了对岸的一个蕉农的农庄参观,品尝了当地蕉林种植的香蕉。</h3> <h3>到埃及旅游不可不到卢克索,到卢克索就不可不到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h3> <h3>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残存的古代最伟大的神庙群,&nbsp;进入神庙要通过一个长长的神道,神道两边排列着狮身羊头像的公羊大道,古埃及人认为,公羊是阿蒙(太阳神)的化身。</h3> <h3>在这里,狮身象征威严、力量和王权,而羊头则代表阿蒙神,两者合在一起,标志着神明的最高权力。</h3> <h3>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h3> <h3>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在底比斯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h3> <h3>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人们依然还是能够从中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它们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h3> <h3>城门左侧屹立着拉美西斯二世八米高的巨型花岗岩雕像,他的两腿之间镌刻着王后的雕像,一大一小,和谐地融为一体。</h3> <h3>8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在其脚掌上站着的是他的爱妻纳菲尔塔莉。</h3> <h3>这位统治埃及时间最长的法老,和大多数帝王一样,热衷于修建经久传世的庞大的土木工程,他为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都增添了新的结构。</h3> <h3>古埃及为了表示对阿蒙神的尊崇,每次征战回来的法老们不仅把大量战利品敬献给神庙,而且还不惜重金扩建和修饰神庙。</h3> <h3>每一代法老都为卡纳克神庙添砖加瓦,唯恐讨好神灵不够虔诚。</h3> <h3>也借此彰显自己的功绩,最终使卡纳克神庙变成了规模庞大的建筑群。</h3> <h3>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h3> <h3>历经沧桑的卡纳克神庙最让人震撼是卡纳克神殿的各式各样的大柱厅。</h3> <h3>在众多柱厅中,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积达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圆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h3> <h3>令人着迷的是刻在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h3> <h3>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h3> <h3>虽然由于年代的久远,致使神庙已破败不堪,然而,透过那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h3> <h3>大柱厅有如一本读不完的历史书,巨柱上,石墙上刻满了优美丰富的浮雕图案和象形文字。表现宗教内容,战争的惨烈,田园生活的幸福,对国王的歌功颂德,神灵与法老的亲密……告诉你遥远而辉煌的过去。</h3> <h3>难怪有人说大柱厅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阅读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