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六月的天,太阳夹杂着机器的轰鸣,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乡村。</h3> <h3>村口有一条不算很宽的河,那是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h3> <h3>但是小时候却觉得这是一条无比宽广的河,她养育了我家的牛,我家的猪,当然还有我!</h3> <h3>河的对岸就是一马平川,我家有三块水浇地,这也是村里最好的产粮地,因为有这条河的缘故。</h3> <h3>在大山里,能有一块水浇地那可算是弥足珍贵千金不卖的!粮食算是农民的根,他们最大的期望是年年有余,牛羊满圈,粮食满仓!<br></h3> <h3>记得小时候麦收季节是最忙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机械化这么发达,以前的收麦全靠人力,我是家里劳动的主力,十四五岁的我一个人一天居然也能砍倒一亩的麦田。</h3> <h3>儿时母亲因病早逝,麦收的季节都是自己早起,计划好一天的活计,磨好了镰刀,胡乱吃点东西,带足了干粮备足了水,一出就是一整天。</h3> <h3>强忍着骄阳炙热的高温,脸上的汗水肆虐着。隔一会儿就会伸伸酸疼的腰,望着远处麦地的尽头,此时地头仿佛变得无限遥远。</h3> <h3>难熬的一天终于落幕,看着躺倒一地的战果欣慰了许多,给了我无比的力量坚持码好麦垛,戴好麦帽,一口仰脖干掉剩余的清水,畅快淋漓,终于可以打道回府了,酸爽的一天在各种无奈中结束!</h3> <h3>活计当然远远没有结束。收割完所有的麦田还需要好多天的努力,等晾晒半月后麦穗的水份基本干透,才可以用人力车拉去晒场,码好大麦垛,等待初冬后农闲碾场。现在的机械化已经省去了好多人力。</h3> <h3>原来的麦田现在已经土地流转给公司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再没机会麦收,“收麦”作为回忆留在心里。只是麦收时节,有机会碰到田头地垄间,嗅着熟悉的麦秸味道,望着金黄色麦浪在风吹拂下,此起彼伏,就会想起儿时麦收的经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