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呼伦贝尔(五)一一往年的游记(渔家制作 2017/07/11)

快乐渔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夏季的呼伦贝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快乐渔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8.15)</h3><div><br></div><div>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总面积 25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相当于山东与江苏两省之和。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雄鸡,那么呼伦贝尔就是雄鸡冠上的一颗明珠。</div> <h3>  因为摄影,我三到呼伦贝尔。那里的草原,那里的河流,那里的森林,那里的俊马,那里的牛羊,那里的民族小镇,特别是那里绿茵如碧,美不胜收的夏季风光,令我终生难忘。</h3> <h3>  呼伦贝尔原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盟, 2001年撤盟改市,始称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在海拉尔,原来的海拉尔市变为海拉尔区,这让原本赫赫有名的海拉尔市在地图上不见了踪影。</h3> <h3>  呼伦贝尔以她的辽阔宽广和美丽动人而令人向往。那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风味,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无限魅力。 </h3> <h3>  记得第一次去呼伦贝尔是2008年夏季。在朋友的陪同下,去了满州里、根河、鄂尔古纳等许多地方。在满州里,看到威严壮观的国门;在根河,看到了敖鲁古雅驯鹿之乡;在鄂尔古纳,看到了亚州第一湿地;在陈巴儿虎,看到广袤的草原和遍地的牛羊;在海拉尔市区,看到了美丽的伊敏河夜景。</h3> <h3>  第二年的夏季,我再次去了呼伦贝尔。网上一则呼伦贝尔青年摄影协会举办“呼伦贝尔夏季摄影采风活动”的消息,让我不加思索地报了名。那次是专业摄影团,去的时间比较长,走的地方比较多。从南到北,从牧场到边境,深深体验了呼伦贝尔的美丽无边,让我对它的爱恋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h3> <h3>  陈巴儿虎草原,这里是蒙古旧部落——金帐汗所在地,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典型代表。新建的金帐汗大营壮观无比,成了今日繁华的旅游景点。成批的游客聚集到这里,尽情地体验与赞赏着草原的风采。</h3> <h3>  站在大营的高处向远处眺望,草原上的一个个坡,一个个谷都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舒缓,那样的恢弘、那样的恬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草萋萋,牛羊遍野,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h3> <h3>  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曲曲弯弯几百里,如银链似彩带,在碧波千里的草原上尽情地挥舞,给美妙的大地增添了万般的浪漫。我动情地欣赏着,时而驻足,时而奔跑,让我的相机尽情地捕捉那些曼妙无比的美景。在这里,我成功地拍出了获奖作品《天堂马》,还拍出了《卧波千里》、《曲水落日》等一些珍贵的草原风光。</h3> <h3>  夏季的呼伦贝尔是鄂温克人游牧的季节。如雪似玉般的座座毡房,点缀在如茵的草原上;琼花飞絮般的羊群,在远处的山坡上缓缓地移动。它们与飘动的白云相应成趣,共同演奏着大自然的美妙乐章。</h3> <h3>  我走近了羊群,走近了毡房,走到了牧民们的中间。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片刻时间便和他们成了朋友。我们品尝了奶茶和奶豆腐,深晓了他们善良的心和草原般的豁达胸怀。我给他们拍了照,留下了联系方式。</h3> <h3>  从陈巴儿虎草原向北,走过六一、七一、八一,大约一百多公里,就到了鄂尔古纳的拉布大林镇。这里已是农业区,六一、七一、八一,这些名字都是当年农垦部队的地址编号,一直延用至今。</h3> <h3>  黑坳坳的土地上,种着大片大片的小麦、油菜,可谓一望无际。微风吹过,麦浪涌动,菜花飘香,让人心花怒放,惬意非常。</h3> <h3>  “亚州第一湿地”----根河湿地,距鄂尔古纳拉布大林镇西北3公里。海拔720米北山主峰,是观赏湿地的主要地点。向东俯瞰,美丽的边陲小城,街道宽阔整齐,楼房错落有致;向北眺望,根河岸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中有一道道绿色防风林;山脚下是巨大的根河河谷,宽约十余里,视野极为开阔。</h3> <h3>  根河水在繁茂灌丛和杨柳浓荫中左旋右转,肆意流淌,以其九曲十八湾的优美曲线,勾勒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绿洲和神奇的鸡心岛。根河水又似一枝水彩笔,将巨大的河谷描绘成如诗如画的绿色画廊,然后恋恋不舍地流向远方。</h3> <h3>  这片湿地是呼伦贝尔市乃至全国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物种最为丰富的自然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额尔古纳市各族人民全力打造的旅游景区。 </h3> <h3>  在主峰上,我拍出了壮美的湿地全景,但为此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山坡上的草极其繁茂,草中的蚊子也是极其的多。当我架机拍摄时,它们蜂拥而至,毫不客气地向我袭来,根本无法防范。我一手按相机快门,一手不停地用帽子趋赶,坚持拍完湿地全景,等回到寝室脱下衣服一看,密密麻麻的红点布满后背,少说也有二三百个,奇痒无比,疼痛难当,让我认认真真地领教了那里蚊子的厉害。</h3> <h3>  额尔古纳是蒙古语“捧呈、递献”之意。额尔古纳河作为摇篮和母亲,不仅哺育了蒙古民族,也滋润了两岸的土地。额尔古纳河的上游海拉尔河自牙克石进入呼伦贝尔高原,流至阿巴该图山附近,始称额尔古纳河,流到洛古河后始称黑龙江。额尔古纳河长900公里,流域面积6.17万平方公里。</h3> <p class="ql-block"> 鄂尔古纳1994年以前称为额尔古纳右旗,1994年以后,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额尔古纳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属的县级市,辖6镇4乡一一拉布大林镇、莫尔道嘎镇、室韦镇、三河镇、黑山头镇、恩和哈达镇、奇乾乡、上库力乡、苏沁回民乡、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p> <p class="ql-block">  从鄂尔古纳湿地出来往东北走便到了莫尔道嘎。这里是林区,明显地感到气候较别处凉很多。时值大雨过后,河水汹涌,浊浪翻腾。桥面上的积水,映出蓝天白云,顿成一景。</p> <h3>  在高高的瞭望塔上,我拍下了奇巧壮美的白鹿岛;在莫尔道嘎的制高点,我拍下了云雾中的储木场;在弯弯小河边,我拍下了诗画般的林区小景。值得一提的是,莫尔道嘎的水煮松塔,好吃的不得了,味道奇特,咸淡适口,实难忘怀。</h3> <h3>  恩和、室韦和临江位于鄂尔古纳河畔,是中俄边境的民族小镇,到那里观光摄影的人都会印象深刻。19世纪末,沙俄贵族涌进这里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放牧打草,并逐渐定居下来。我国的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者也来此采金、打猎。天长日久,这里的华俄居民结成夫妻,生男育女,便形成了今天的“华俄后裔”。</h3> <h3>  这里的房屋大部都是全木结构,由整根圆木搭建,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称为“木克楞”。同时也有少量现代彩钢瓦建造的新式小屋。每家都用桦木杆围成院落,亮亮的白色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以原始的清幽。</h3> <h3>  旅游业的发展,让这里变化很快。在室苇,很多家庭建起了旅馆,饭店,接待八方来客。室韦俄罗斯民族村,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获得了“中国十大魅力小镇”称号。</h3> <p class="ql-block">  我路过了恩和,住在了室苇和临江。日出、日落,我拿着相机,走在街巷里,穿行在屋宇间,细细地品味着如诗如画的边陲小镇。</p><p class="ql-block"> 对岸的俄罗斯村庄,废弃在河中的铁船,河水中玩耍的小孩,在晨雾朦胧中依稀可见。鄂尔古纳河的落日景观是很美的,河边聚集了众多的摄影者,长枪短炮,比比皆是,精心捕捉那绝美的瞬间。 </p> <h3>  油菜花是夏季呼伦贝尔的一大美景。它不同于湖南罗平,也不同于江西婺源。蓝天白云下,黄澄澄、金灿灿,大片大片地布满平原与山峦之上,它是那样的辽阔,那样的舒展,它会极大地掠夺着人们的眼球,让你发出绝对的赞美。我们这个十一个人的摄影团,一路行一路拍,千万张照片留下了呼伦贝尔的鲜亮色彩。</h3> <h3>  时隔两年,今年的夏季,我与朋友一行四人,驱车再次奔向了呼伦贝尔。此次出行不同以往,沈阳出发一路北上。经通辽,过扎旗,到乌兰浩特;再经伊敏,过阿尔山,到海拉尔;又经曲水,过草原,到鄂尔古纳。可谓:一路风光一路歌,道道美景不用说。兄弟四人齐努力,扬鞭快马洒脱脱。</h3> <h3>  三行呼伦贝尔,让我饱尝了那里的美丽与浪漫,三次采风,让我对那里有了多多的眷恋。</h3><div> 感谢朋友之盛情,感谢天公之眷顾。摄影之路,实为悦已之行,何乐而不为!</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