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怀古之幽情

青萝卜

<h3>"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h3><h3>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水利工程闻名全世界。属于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h3><h3> 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组织修建,至今有2270多年的历史。工程建设道法自然,凝聚着古人高超的智慧! 对岷江的治水功勋,如今仍惠及千千万万的巴蜀人民!</h3> <h3>  岷江,中间陆地分隔,左侧为自然河道-外江,右侧为李冰率人开凿的河道-内江。</h3><h3>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h3> <h3>  从南边正门进入景区后,四根“卧铁"映入眼帘。相传是李冰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在内江河床埋有石马,后改为"卧铁",每年用作淘滩深度的标准。</h3> <h3>  2000年11月,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始建设堰功道,大道两侧尊立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人物,记载着他们修建保护都江堰的功绩,供世人敬仰。</h3> <h3>  三国时期,诸葛亮对保护都江堰十分重视,都是大将驻守。</h3> <h3>  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出山口1950米岷江江心,扁平深入岷江波涛之中,因形似鱼嘴巴,称之“鱼嘴"。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左侧为自然河道-外江,雨季的时排泄大量洪水; 右侧为李冰率众人工开凿的河道-内江,引入的江水则灌溉着成都平原。鱼嘴具有“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神奇功能。</h3> <h3>飞沙堰:</h3><div> 沿内江走到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就来到了飞沙堰。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洪水季节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就会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div> <h3>  宝瓶口是节制内江水量的闸门。为了控制内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马立在江中,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h3> <h3>  岁修的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是说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内江水量过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说飞沙堰堰顶不可修筑太高,以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危害成都平原。</h3><h3>还把这六字真言刻在了玉垒山上的二王庙,要后人永远牢记。</h3> <h3>  治水用的竹笼、杩杈,李冰创建的笼石方法,简易效果好,千古流传,如今抗洪抢险中仍被广泛运用。</h3> <h3>  在鱼嘴不远处,跨过内江与玉垒山相连的是“安澜桥",百姓通称夫妻桥。1803年清嘉庆年间,何先德先生因见白沙渡船翻死百余人,上书建议修桥,让百姓安渡狂澜,取名安澜桥,是中国五大古桥之一,桥梁专家茅以升给予了高度评价。索桥的竹木篾绳早已被钢索替代,但风采依旧。</h3> <h3>安澜(索)桥远景。</h3> <h3>玉垒山上的古道、关隘。</h3> <h3>西关有点寂静。</h3> <h3>  南桥是游览结束休息的好地方。</h3><h3> </h3> <h3>  古人高超的智慧,两千多年后,仍惠泽千千万万的后人,我们自当保护好,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h3><h3><br></h3><h3> 交通:从成都市乘坐公交、地铁1、2号线分别到火车北站和犀浦,然后换乘城际列车,到都江堰站或离堆公园站,再换乘都江堰公交既到景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