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平仄协调活有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学习《联律通则》系列谈之二</b></p><p class="ql-block"> 《联律通则》第五条规定:"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例如,七言对联上联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对联平仄格式的基本规定。</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声律协调是楹联两大基本要素之一。</b>平仄对立是维护楹联声律协调的基本规则,必须遵循,否则就会丧失楹联的尊严。但是,按照平仄对立规则创作楹联会受到声律的限制,尤其是初习者,常常为遣词用声搜肠刮肚,甚至出现违律害意等问题。这里,根据《联律通则》的基本精神,探索几点获取平仄自由的创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一,利用前人的创作经验解放平仄束缚</b>。"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来的"。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遵循平仄规则的重要经验,掌握好这条经验,就能守住平仄规则的节奏点,不犯根本性的违律错误。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特定格式、拗救方法,小拗不救的成例等方法解放平仄限制。但是,在运用一三五不论经验时,要特别注意"平平脚"和"仄仄脚"两种句式,这两种句式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平仄必论,否则会形成尾三仄或尾三平的避忌。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利用语意节奏解放平仄束缚。</b><b>《</b>联律通则》第四条规定:"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p><p class="ql-block"> 语意节奏的提出,允许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之间存在差异,把声律节奏"二字而节"的一般规定,演化为"三字为节"或"多字为节",突破了节奏点在"偶数位次"的限制,我们可以运用这一规定,合理运用语意节奏,获得平仄自由。</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三、利用传统修辞对格解放平仄束缚</b><b>。</b>传统修辞对格是在长期的楹联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的修辞技巧,其名称数量众多,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其中,有许多修辞对格突破了传统楹联理念、对仗方式、平仄限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联律通则》第七条规定:"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条规定,我们可以从研究使用传统属对格式中获得平仄自由,可以在寻求"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上做文章, 减少平仄限制。</p><p class="ql-block"> 《联律通则》第十条也有类似从宽规定。我们应该在系统学习《联律通则》精神的同时,加强楹联传统修辞对格的学习,从古人的创作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提高修辞艺术水平,不断获取创作自由。</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们在遵守平仄对立规则方面,只要紧紧抓住声律协调这个要害,不断提高修辞水平,在满足声律协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是能够获得较多创作自由的。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