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妈妈的家还是一尘不染,还是那荡起涟漪的模样,更是味道最纯最浓厚,最温暖伴随我成长的港湾。今天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不时想起儿时记忆似乎走远,但回想起来是那么的亲切、美好、百嚼不厌,回味悠长。小时候过节,总是缠着妈妈做汤圆,记得妈妈用小儿酥糖碾碎,再放入芝麻和白糖,做成馅,搓成团,然后在簸箕(柳条编织)里放入糯米面,来回摇晃,再放入笊篱在水中浸湿一下,再摇晃。我那时在旁边仔细观察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有时还帮倒忙。现回想起来回味无穷,那种满口甜甜的糯糯味道,至今还满口余香,这就是妈妈的味道。还有,那时基本都是亲自扎花灯(记得一小张红纸1分钱),没钱买纸,妈妈及早准备好大红萝卜,我哥用小刀雕刻各种美伦美奂的动物萝卜灯,分别给我们兄弟姐妹,碾上棉花条,蘸上猪油,挑着灯在整条街上漫天雪地里奔跑狂欢雀跃。屋檐下排成长短不一的冰溜溜,在灯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另外还拿着提喽筋,释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这就是我童年里的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放花炮的民俗活动,成了我儿时的难忘记忆。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只是那种充溢着传统文化的年味却淡薄了许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