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润物无声——关于教育庸人与德人的思考

絮言絮语

<h3>庸人大都自扰,德人大都至清。</h3> <h3>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时,心底天地宽,耳清目明。</h3> <h3>"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上善若水,包容接纳。</h3> <h3>为师者,需包容接纳自己的学生。就如孩子无法选择谁做自己的父母一般,我们也无法选择谁做我们的学生。我们需要包容接纳高分低品、低分高能或是中规中矩的学生。每一类学生都有他们的出路,要么为"士",要么从"工",商也好,农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选择的路。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要忘记,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恶。都说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不是第三只自己不飞下只蛋让蛋去飞的家长,也不做自己不学习逼着学生去奋斗的教师。对于学校管理者,如是。</h3> <h3>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包容接纳形形色色的家长。"教育家"型的,不闻不问类的,还有自卑落后的一批。每个特殊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特殊家庭的存在。而我们的"万师访万家"活动不是去看哪家学习条件好不好哪家孩子很可怜。我们无法改变家庭的环境,但可以倾听帮助父母用更好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请"教育家"型的家长蹲下来看孩子要求孩子;让不闻不问的家长闲下来静静地看着孩子听说读写;叫自卑落后的家长坐下去再仰望自己的孩子。明明是只麻雀蛋,偏偏想培养成鹰,然后还指望带着你"鹰击长空",不是自扰是什么!告诉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要成为妈妈的影子或爸爸的希望。不要等到那一天孩子离我们远去,连回头看父母一眼都成为奢望。</h3> <h3>当为师或为父母者都如水般包容接纳不同的人,更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并慢慢地净化了自己的心灵,那么,离教育德人也就不远了。这也是为师之"上善若水"的第一层境界。</h3> <h3>"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可把菱角磨圆,亦可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以柔克刚。</h3> <h3>为师者,亦需以柔克刚。当倔强的学生握紧了拳头,当受委屈的学生声嘶力竭地哭闹,当被冤枉的学生瞪大了铜陵般的眼睛……遇强则强,霸王硬上弓,可能会成为教师生涯的终结,而你面前的这个学生,很可能会成为你教师之路的"终结者"。如果你选择递上纸巾送上微笑献上拥抱,也许就能融化你面前的坚冰。此刻,千万别让"师道尊严"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真正的尊严来自点点滴滴的春泥护花,润物无声。当你的学生们将来出息了,他们记得的,一定不是你的口才或文采,而是那一次次的温暖的拥抱或甜蜜的微笑。当暴怒的教师横扫了办公桌上的一切,作为管理者,又何尝不需要以柔克刚呢?</h3> <h3>对于愤怒的家长,更需要以柔克刚。当成伙的怒气冲冲的一群人站在你面前,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层,不必惊慌。先迁移场地,一一搬上凳子,一一倒上茶,一一认识他们,怒气便泄了四分之一;听其倾述,手写笔记,再加上"哦嗯哟嗯",怒气再解四分之一;重复叙述,表达共情,表示理解,怒气又泄四分之一;呈上态度,双方互退,再倒茶拍肩,怒气虽然不会消失殆尽,但一定会渐消。用"大禹治水"之道开渠清淤,总比直接地"力保太子"要高明得多。德者至清。</h3> <h3>当以柔克刚成为教育人处事的常态,顺的不仅是气,而是心,一颗教育的本心。这便是为师之"上善若水"的第二层境界。</h3> <h3>"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上善若水,能屈能伸。</h3> <h3>为师者,上善若水,亦有咆哮的时候,亦或有变成青面獠牙的女鬼的时候。当咆哮着"你们简直都是猪""都可以卷铺盖回家了""笨成这样,怎么不去死啊"的时候,为师者,又该何去何从?任由发展只会覆水难收,能屈能伸方能化解危机。静一静,缓一缓。温柔以待,个体解释咆哮的原因,不外乎恨铁不成钢;真诚以待,集体说明为师愤怒的真相;拭目以待,集体保证今后会慎之又慎;翘首以待,再次抚头拍肩,对失口对象报以精神的期待。为师者,谁都不是"圣人",变成女鬼在所难免。关键是变成女鬼之后得靠意志和智慧变回如花似玉的女子,不至于留下后遗症伤害彼此,这才是要义。</h3><h3><br /></h3> <h3>学校领导者,面对各色教师也难免会变成面目可憎的女鬼,而如何平复自己并安抚身边爱你的人亦需要内心深处的能屈能伸。尤其是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中,其他事务已无形中占据了大比例。我相信这是所有教育人不愿看到的,更是令学校领导者心痛的!此刻,咆哮只会增加焦虑,所有人只能相互协同,能屈能伸,携手共进。如果还强调这我不会那不是我该干的,那又是庸人自扰。时刻不能忘记,人心的工程才是学校建设最大的工程。人心稳了,根基才会稳。</h3> <h3>能屈能伸不是软弱,而是软智慧,是为师者在失口或失手之后自救的方式。德人就是在这样的锤炼中成长起来的。这也不失为为师之上善若水的第三层境界。</h3> <h3>"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上善若水,普渡众生。</h3> <h3>为师者,重在普渡众生。都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为师者,不收"李",幸福在"桃李满天下"。真正满天下的"桃李",在于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师者并不能在业务上指导他们成为的"行行的状元",唯有欣赏和期待最可贵。相信每一个学生迟早都是会发光的金子,发现他们在哪个环境中会发光发热,并报以最大的尊重,就是为师的功德无量。即便是分数在个位的学生,他也是上帝派到我们面前考验爱心、耐心和恒心的天使。对他来说,将来娶妻生子然后子承父业开个超市养家糊口就是成功。芸芸众生,谁也不知道你面前的五十几个学生,将来谁是董事长谁是局长科长亦或是解救你于危难之中的消防员。赐你一双火眼金睛没有用,关键还在于内心的善——普渡众生。</h3> <h3>作为学校管理者,亦是如此。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教师,那是庸人自扰。"名师"与"明师"的区别在于,前者能上好课写好论文做好课题,而后者善于"干抓成绩"管理班级及沟通家长。我们不能说谁成功谁不成功。制度细则的制定在于引领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以人为本,以师为本,方能"普渡众师"。人无完人。班主任、名师、明师、特长教师都属于优秀的群体。教师亦可选择在哪个领域发展,细则则引领他们在不同领域为学校为教育做出贡献,不做"闲人"。如果是因为"懒"而造成的"不作为",方是学校管理者需要鞭策的对象。</h3> <h3>都说善良是一种态度,善解人心是一种素养。无论对为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需要这份素养来普渡众生。这就是为人之上善若水的第四层境界。</h3> <h3>细想为师者的人生,再平凡不过,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最大的幸福在于你所普渡的众生用记忆瓶收集了你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拥抱……足矣。</h3> <h3><br /></h3><h3>上善若水,润物无声。</h3><h3>德人至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