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说到凉皮,人人都知道是陕西的小吃。</h1><h1> 陕西人喜欢吃凉皮,但各地凉皮皆有不同 ,凉皮、面皮、擀面皮、米皮、烙面皮等等,看起来不同,听起来更不同,但其实制作方法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而也就大同小异了。</h1><h1> 凉皮吃法多样,可凉拌、可热调、还可炒着吃,烩着吃。</h1><h1> 凉皮从最初的夏令食品,走到如今已经成为四季皆宜的小吃。大街小巷,凉皮摊位店铺随处可见,走进去,要碗凉皮,来个肉夹馍,再喝碗稀饭,简简单单就吃了个滋润舒畅!</h1><h1> </h1> <h1> 在我们本地,正月十六是必然要吃凉皮的,名曰:收心饭。至于说法和出处已委实无从考究,但我想无非是告诫人们:年,已经过完了,清醒一下,该有个规划并付诸行动了!</h1><h1> 哈哈,当然这是本人对这个风俗来史的理解,不能代表任何官方和民间哦😄</h1> <h1> 但每年的正月十六,家家户户都是懒的自己蒸凉皮的(可能是心里的年还没有过完的原因吧😄),所以凉皮店的生意异常火爆,家家门口都排着长队,大冷的天,老板和员工们往往忙到满头大汗的程度。</h1> <h1> 但从南吃到北,从少年吃到青丝不再,最好吃的那一碗 ,还是妈妈的凉皮。</h1><h1> 也许是因为妈妈亲手蒸的凉皮注满亲情和爱意,以致浸入心扉,继而霸占了味蕾,所以导致那种味道长久萦绕与舌尖,让任何除此以外的凉皮都黯然失色吧!</h1> <h1> 可是现在爸妈进了城,小锅小灶了,再者也不忍心让七十多岁的老妈以满头的汗水和身体的辛劳来换取一顿吃食,达到慰籍自己心理和味蕾的目的。所以现在,再想吃一碗妈妈做的凉皮,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h1><h1> 每年的三伏天,我和老夏都会来回往返与城乡之间,晚上去老家妈妈的窑洞避暑,白日回城里赚取生活所必须要有的钞票,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因而也就有了自己蒸凉皮的机会和场地。</h1> <h1> 我们当地的凉皮制作工艺相对更简单些,取适量面粉,适量水,加一小勺盐搅拌至稠糊状态时,持续搅拌十分钟左右,然后再加水搅拌至可以倒出一条线为标准。</h1> <h1> 取一块干净的纯棉白布,碗里到丁点面糊,把白布浆一下,在笼里蒸三五分钟。</h1> <h1> 开始蒸凉皮了,锅边放碗凉水,因为每次倒面糊前都需要把笼布过下水的。</h1><h1> 在铺好铺平的笼布上倒入面糊,如果篦子中间高就从中间慢慢倒,让面糊自己流动,然后用勺子的底部沿边缘抹动收边。</h1><h1> 但如果篦子是中间低,就从外沿转圈倒入,中间的面糊要用勺子舀出再转圈倒在边缘,不然中间太厚。</h1><h1> 如果你硬要用平底篦子,那么就随便倒吧😄记得用勺子底把面糊抹匀就好😄</h1><h1> 然后盖上锅盖,大火蒸三四分钟就好了,打开后,如果凉皮从笼布上鼓出泡,说明就熟透了,如果没有,盖好继续蒸。</h1> <h1> 这时候,手提笼布的两个角,迅速提离蒸锅,反手倒扣平铺在刷过油的另一个篦子上,慢慢的把笼布顺着一个边揭离,蒸好的凉皮就服服帖帖的趴在了那里。</h1><h1> 然后把笼布过水,再次平铺开始蒸下一片,倒好盖好后把这边趴着的凉皮表面再刷一层油防止和下一片粘连,切的时候也好操作。</h1> <h1> 老夏喜欢吃椒叶凉皮,再来点花椒叶加进去,加了颜色,加了清香。</h1> <h1> 等凉皮由热转凉的空挡剥蒜、烧蒜,我沿袭妈妈的习惯烧点辣椒碎,也可以炒点西红柿汁或者葱花韭菜,随意就好。</h1> <h1> 焯点豆角,青菜,或者切黄瓜丝,萝卜丝等等一切你自己喜欢的蔬菜,无非是配个色而已😄</h1> <h1> 加点香椿味道更棒哦</h1> <h1> 一切准备好,凉皮也已经凉透了,一片一片折起来,切细切宽随心就好!</h1> <h1> 好了,可以开吃了,那么多配菜,想要什么随便加好了😊</h1> <h1> 烧蒜或者捣好的生蒜末是必需品,再加点油泼辣子,醋等调味品,搅拌均匀,一碗油香酸爽的自制凉皮呲溜就下肚了,好吃且不难做哦,只是看起来复杂罢了😁</h1> <h1> 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吃着其实也挺好,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思量许久总算找到原因:因为这碗凉皮里缺了妈妈的味道!</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