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七月,骄阳似火,水西中心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和思想品德老师相聚在美丽的西津路小学和大公路第一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赣州市章贡区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培训。</b></h3> <h3><b> 一出培训通知,我校做了详细的安排,尽量做到了学校每位教师都参与。</b></h3> <h1><b>♀【语文学科培训】</b></h1><h1><b> ----西津路小学</b></h1> <h3><b> 首先朱芳校长对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分析与教学的实施建议,我对教材的主要特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部编本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b></h3> <h3><b> 区教研室曹志忠老师传达了会议精神。</b><b> 并指出,部编教材基本理念: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接地气, 满足一线需求,对教学弊端起纠偏作用,注重了语文课的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的延伸;往语文生活的延伸,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b></h3> <h3><b> 聆听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座,我们对教材改变意义的重要性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是我们明白了教材改编后的内容既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文化,又囊括了关于国家主权与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及对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认识。</b></h3> <h3><b> 7.11下午,由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员徐承芸老师为我们讲解分析——语文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b></h3><h3><b> 徐承芸老师对语文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也令在座的我印象深刻,从了解部编教材的编写背景再到认识其编写理念,徐老师分析得十分透彻,在座老师也听得十分投入。从中,我了解到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学生不仅巩固拼音,培养观察能力,与生活建立联系,发展学生的语言,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音节的呈现方式也跟以往不同,精选高频常用音节,强调带调拼读,注重拼读的结果。最后还采用儿歌,有趣的活动等形式增加趣味性巩固拼音。我想这些内容的改变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便捷高效的学习拼音,在学习中体会快乐。</b></h3> <h3><b> 说到阅读,肖主任也补充说读书的重要性,她说到: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老师。让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反省。</b></h3> <h3><b> 大公路二小叶冬秀副校长也谈了自己教学使用部编教材的最大体会,课外阅读纳入课堂中,同时,叶校长也提出本校在实践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b></h3><h3><b> 如何全面的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b></h3><h3><b> 徐承芸老师机智的回答了叶校问题,让我们收益多多,课外阅读检查方法:有出试卷、创编绘本、写读后感、续编故事等方式。</b></h3> <h3><b> 第二天经验丰富的文清实验廖老师就一年级新教材里的拼音教学展开生动讲解,全场老师都动口学拼音,气氛活跃,注重发音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廖老师还结合图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容易犯的错误,发人深省。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b></h3> <h3><b> 紧接着,区教研室徐俪芳老师给我们认真的分析了一年级的教材,语文园地”也面貌一新,每个单元的栏目不同,内容丰富多彩。“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其中“我的发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古诗俗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大人一起读”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注重阅读教育。这些栏目的变动无非就是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掌握读书的方法。</b></h3> <h3><b> 使用部编版教材已经一年了,今天一听傅老师的讲座,恍然觉得我们都太懵懂。下册最后一个单元课后习题里有猜字的要求,当时,我甚是不解:一年级孩子认字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能猜出来字吗?就算猜出来了,万一猜错了,误读了,不是更糟糕吗?猜字读文不再是老师手把手带着学,而是学生自己学习,如果孩子猜对了,他会很有成就感,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猜错了,他也可以通过同学间的影响努力学会猜字法。这就是主动学习,主动阅读,它能使一年级的孩子慢慢独立自己完成阅读完成相应的学习学习任务,从而发现思维能力。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b></h3> <h3><b>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乐学”“乐学”“狂欢”。文言文,古诗词确实枯燥、乏味,但是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要燃气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必须“专心”备教材、备学生,用语文实践活动、竞赛、故事、热点、课本剧等等实现“趣味语文”的真谛,高效课堂已经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作为老师就看如何能够用心让学生从导学案中另辟天地,发现世外桃源了,每个老师每节课都种下一颗饱满籽,盛夏来临,盛夏来临泛起一片海。同时爱自己的孩子是母性所在,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伟大的,而把每个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是值得敬佩的。有许多年度盛典人物,他们做到了爱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作为我们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处就是三年,如果每个老师能够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用“爱心”育学生,心贴心的与他们交流,让爱走进他们的心灵,每个孩子内心都是阳光的、火热的、鲜红的、跳动的,只要我们为每个内心注入与之相匹配的血型,一定不会出现排异反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必有十分收获”,种下善因一定会收获善果。起初也许他们会有些不适应,但“绳锯木断”,只要真心到位,就会勇者无敌。 <br></b></h3><div><b><br></b></div><div><b><br></b></div><div><br></div> <h1><b>@水西老师认真的语文培训学习笔记</b></h1> <h3><b> 通过两天的一年级部编教材培训,让我们老师不由的发现新教材着重于让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设立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这样的板块,要求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读课内课外各种读物。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同时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科学,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沟通、配合、齐心协力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摸索,自己去体会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b></h3> <h1><b>♀【道德与法治学科培训】</b></h1><h1><b> ---大公路第一小学</b></h1> <h3><b> 与此同时,水西镇思想品德老师于大公路第一小学绵江路校区参加了章贡区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班。</b></h3><h3><b>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学习义务教育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理念。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们的培训感受,我们想用这几个词:理念,体验、绘本。</b><br></h3><div><b> </b></div> <h3><b> 首先我们先观看会议视频,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明确了要统一思想,抓细抓实,确保义务教育通编3科教材顺利使用。然后于局长从政治角度强调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希望我们高度重视,准时到会,遵守培训班的规则。</b></h3><div><br></div> <h3><b>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了统遍新教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 察、思考、感悟、实践。<br></b></h3><div><br></div> <h3><b> 教育教学,教育为根,没有教育的教学是一盘散沙。刘红英老师为我们逐课讲解了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在刘红英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了一个课例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以“交朋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例。这个视频,由三个小游戏组成。,每一个游戏都围绕交朋友这个话题而展开。我们发现,课例设计者并不是为了游戏而做游戏,或为了热闹而做游戏,而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个视频,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和示范性作用。适应新生活为全册主题,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互支撑和促进,相互渗透和融合,相互启发和思考,达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b></h3> <h3><b> 刘老师通过一个《水知道》视频告诉我们:你的心什么样子,你的水就是什么样子。在学校,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学生就是“水”,而我就是说话的“人”,当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说出美丽的赞言时,可想而知,学生的内心亦是高兴的、明亮的,对学生不给予肯定或不作出评价时,学生的内心亦是灰暗、黑暗的。这样的内心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利用积极的语言去肯定评价孩子</b></h3> <h1><b>@水西老师认真的</b></h1><h1><b>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笔记</b></h1> <h1><b> @水西老师用心写的心得体会</b></h1> <h3><b> 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国家的意识体现了国民的需要,要让意识进课堂,进儿童的头脑则需要我们所有一线老师的实践与行动,切实的回归现实生活,展望更好地未来生活。</b></h3><h3><b> 在这次的培训中,水西每一位老师都怀着感恩的心认真倾听各位老师的分享,从而在里面学到许多。通过参加本次的培训,让我们水西老师获益良多,每一位老师精彩的讲述、毫无保留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有学识而又道德高尚的智者,从而也让我们向做一位善良、美好、懂得感恩的看齐,在我们心中已深深植入了立德树人这一信念。</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