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就是一首歌(1)

冷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专附属小学63级师生聚会速写</b></h1><p><br></p><p>撰文/冷雾</p><p>手机摄影/冷雾、王虹、陈显亭、赵云霞、张吉校</p> <p class="ql-block">  江城七月流火,北华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18日,原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院附属小学63级举行了一次跨世纪的师生聚会。主题是: 忆童年难忘时光,唱少年时代歌曲,分享毕业后半个世纪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b> (一)相逢是历史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透蓝的天,悬着火热炫目的太阳。一群60多岁佩戴红领巾的人穿越北华大学北校区,径直奔向主教学楼,在大学生们诧异目光的注视下,俨然成了一道流动风景。这是同学们重寻儿时读书的地方,组织的拍照怀旧活动。这座巍然屹立了60多年的五层灰色教学楼,俗称“老五楼”。极具标志性和象征意义,它栉风砺雨,饱经沧桑,堪称校园风云际会的历史见证。 1963年秋天,我们进入小学后,曾在楼前广场高唱《少先队员之歌》誓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文革”时期,亲眼目睹大楼与广场成了造反派武斗厮杀的主战场;之后,校革委会在广场建起巨型毛主席塑像,遂成敬仰领袖的圣地;当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这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地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学生;1999年,本校合并组建北华大学,这里随之变为北校区教学楼。几十年来,上万名师生以这座建筑为背景,拍摄毕业合影,豪情万丈地奔赴祖国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举国政治动乱时期,我们正在本校园读小学四年级,期间先后在大楼內及广场南侧十行房、工字房教室读书学习。尽管这场极左狂潮冲击了不少父辈及家庭,但作为小学生尚能偏安一隅,迷雾里看世事,度过了纯洁无瑕的少年时代,在老师“真善美”的传统教育下,为世界观涂抹了一层明亮底色。这次,是小学毕业后首次重聚母校,在“老五楼”前努力寻找远去的记忆。先照了集体合影,然后自由组合拍照,在激情相逢的时刻,以新的历史瞬间,向青葱年华挥手,向电专“老五楼"见证的流金岁月致敬!</p><p class="ql-block"><b> (二)相逢是故乡的眷恋</b></p><p class="ql-block"> 结束对老校园的朝圣,师生们分乘5辆车沿美丽的松花江十里长堤,浏览吉林城市沿江风光。吉林,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因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又被称为“江城”。城区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过,整个城市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为江而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常听吉林人说,江是是吉林的灵魂,是吉林风光的精华,而冬天松花江两岸的雾凇美景更是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车在滨江南路上行驶,同学们透过车窗使劲张望,尤其是从北京、天津、山东、沈阳、大连、海南岛等外地归乡的同学,打开记忆的闸门与壮丽的现实对照,彻底颠覆了脑海里贮存的陈年底片。松花江两岸风景很美,吉林大桥、临江大桥、江湾大桥等几座造型各异的大桥飞跨两岸,绚丽多彩的灯光屏幕,巨大的音乐喷泉,江面上穿梭往来的游船,简直就象一幅水彩画。这条景观路沿线设有6个下沉式广场,造型流畅秀美。广场两端设有阶梯,游人可拾级而下,与江水零距离接触,沐浴水面飘来的清风。师生们选一处沿江栈道柳荫下小憩,隔江观望对岸的都市风景,不禁心旷神怡。一座城市,一条松花江,一圈茂密青山,让这座城市充满了诱惑与魅力,也让远方的游子深深眷恋可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b> (三)相逢是难忘的情感</b></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的联欢聚餐,安排在距市区20公里的圣鑫葡萄酒山庄。这里地处丰满区孟家村五家山,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有果园、稻田、花园楼阁、小桥流水,尤其是山庄的苏州式园林建筑独具特色。经营者竭力营造历史人文景观,在庄内构建了闯关东铸铜雕塑20余组,再现清末民初吉林发生的那段移民历史。总之,同学们漫步在庄园,满目都是美景。咔嚓!咔嚓!拍照的快门声不绝于耳,令人流涟忘返。</p><p class="ql-block"> 下午3时许,师生们在山庄内玻璃房落座,室内正前方悬挂着“吉林电装附小63级师生聚会”红色会标,厅里充盈着一派欢乐气氛。主持人张岩平宣布聚会正式开始。首先陈显亭致辞,然后张素文老师讲话,接着沙滨、朱芳分别代表外地和吉林的同学发言,5点就餐开始,师生相互祝酒,觥筹交错。擅长文艺的胡平表演了独唱,赵云霞表演了舞蹈,沙滨、张岩平、楊瑾表演了小合唱,王千一表演了京剧清唱,胡平、沙滨、王千一表演了京剧选段,张岩平表演了戏曲舞蹈等节目,他们当年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玻璃厅里柔和的灯光,优美的音乐,欢乐的面孔,知心的交谈,都洋溢着象山泉溪流一样清澈的师生情、同学情。最后,全体合唱歌曲《同学聚》,为这次聚会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返城的路上,望着车窗外万家灯火中闪过的滔滔江水,耳畔不禁回响起那首优美歌曲: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p> <h3>北华大学北校区主教学楼</h3> <h3>在北华大学北校区主教学楼前全体师生合影。</h3><h3>前排:赵云鵬、韦香莲、邱晓华、张素文、刘春荣、薛玉香、朱方、杨瑾、高昆。第二排:沙滨、李季、张岩平、谷玉玲、张吉校、赵云霞、刘长明、胡平、张志富、宋元明。第三排:王千一、孙瑞安、李明、张型园、陈显亭、王虹。</h3> <h3>宋元明、赵云鹏、高昆、李明、张型园、陈显亭。</h3> <h3>张型园、高昆、胡平、宋元明。</h3> <h3>孙瑞安、陈显亭</h3> <h3>韦香莲、赵云霞、张岩平。</h3> <h3>沙滨、李季、张岩平。</h3> <h3>韦香莲、赵云霞、朱方、沙滨、李季、张岩平、陈显亭、李明。</h3> <h3>赵云霞、陈显亭</h3> <h3>高昆、朱方、沙滨。</h3> <h3>陈显亭、刘春荣</h3> <h3>赵云霞、赵云鵬、谷玉玲。</h3> <h3>沙滨、朱方、谷玉玲。</h3> <h3>王虹、刘春荣、谷玉玲、赵云霞、李明。</h3> <h3>赵云霞、沙滨、张岩平。</h3> <h3>赵云霞、张岩平、沙滨、谷玉玲。</h3> <h3>赵云霞、赵云鹏</h3> <h3>韦香莲、李季、谷玉玲。</h3> <h3>张岩平、王千一</h3> <h3>李季、朱方、谷玉玲。</h3> <h3>张吉校、孙瑞安</h3> <h3>张岩平、李明</h3> <h3>刘春荣、王虹</h3> <h3>刘长明、刘春荣</h3> <h3>陈显亭、沙滨、张素文。</h3> <h3>张素文、沙滨、陈显亭、赵云霞。</h3> <h3>宋元明、高昆</h3> <h3>沙滨、朱方、张岩平、谷玉玲、赵云霞、李季。</h3> <h3>陈显亭、张素文</h3> <h3>张素文、孙瑞安</h3> <h3>邱晓华、张岩平、沙滨。</h3> <h3>张岩平、沙滨</h3> <h3>张素文、刘春荣、薛玉香、胡平。</h3> <h3>张岩平、沙滨</h3> <h3>张吉校、孙瑞安、王虹、陈显亭。</h3> <h3>张岩平主持聚会</h3> <h3>陈显亭致词</h3> <h3>张素文老师讲话</h3> <h3>沙滨代表外地同学发言</h3> <h3>朱方代表吉林市同学发言</h3> <h3>王千一发言</h3> <h3>胡平表演节目</h3> <h3>张岩平、沙滨、杨瑾表演节目</h3> <h3>胡平、沙滨表演节目</h3> <h3>赵云霞表演节目</h3> <h3>张岩平表演节目</h3> <h3>张岩平、陈显亭表演节目</h3> <h3>附1:《1963级师生本次聚会名单》<br></h3><h3><br></h3><h3>老师 3人:</h3><h3>张素文、薛玉香、刘春荣</h3><div><br></div><div>学生21人:</div><div>朱 方、李 明、赵云霞、谷玉玲、杨 瑾、</div><div>张岩平、赵云鹏、沙 滨、陈显亭、李 季、</div><div>韦香莲、邱晓华、刘长明、宋元明、张吉校、</div><div>王千一、王 洪、胡 平、孙瑞安、高 昆、</div><div>张型园、张志富。</div><div>(朱芳提供)<br></div> <h3>附2:《电装附小63级毕业班师生名单》</h3><div><br></div><div>老师 5人:</div><div>张素文、薛玉香、王世兰、刘春荣、杨淑芬</div><div><br></div><div>学生44人</div><div>男生(28人):</div><div>宋元明、王虹、郑晓林、李明、张朗、程玉震、孙瑞安、张型园、张锡鹤、张志富、陆洪福、高昆、胡平、王千一、高玉平、赵平、李文田、刘长明、高国桥、陈显亭、张吉校、赵云鹏、陈岱、卓亚波、周志民;张月明、苏智伟、富玉强。</div><div><br></div><div>女生(16人):</div><div>沙滨、杨瑾、王南娜、谷玉玲、于丽、刘桂媛、张岩平、朱方、张建平、邱晓华、李季、赵云霞、张凤珍、刘素杰、韦香莲、孙玉杰。</div><div><br></div><div>(宋元明/整理)</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