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
于夕阳里,寻找那些被忘却的前尘旧梦
多少次,梦里穿越,
又见那落日长河,大漠孤烟,
迷醉中找不到那条泥泞的小路。
只有,长河里孤独的小船,
大漠中失群的麋鹿。
那是我曾经的家,
我的第二故乡,
我梦里思归的去处。
梦醒,已是万水千山。
梦幻,还是沧海桑田。
我用一颗尚还清醒的素心,
逡巡着大漠的疏影。
那是我们梦里的家园吗?
在黄河的点点漁火里,
演变成大浪雕琢的飞天;
在风光旖旎的湿地中,
荒芜成虫蚁横行的乐园。
只有永远不变的翅碱蓬,
默默地,
向来人描绘不变的图谱。
我在田埂上寻找着那段老时光,
寻找那曾经种下的一颗小树,
多么想在夕阳坠落的最后日子里,
在这树下充满温情的旧营房里,
闲里望月,忙里采花。
泡一壶明前的清茶,
氤着袅袅的清香。
听心中泛起的歌,
观俗世多变的舞。
我在大海边瞭望天边的流云,
瞭望我们曾经识做航标的大架子。
让我用一棵痴缠的牵牛花蔓,
穿起那些记忆的碎片。
祭奠我生命中最美的岁月,
将那远去的往昔,
残篇碎梦,闲语旧事,
通通埋进这满园的绿色,
化作护花的春泥。
和那岁月一起埋葬的,
岂止是今生与你共荣的宿命,
还有那你前生今世,
后世来生都躲不开的黄土。
庆华
2017.7.5
我叫黄庆华,1972年6月30号来到山东生产建设一师一团四营二连,成为一名农垦战士。1975年,这里改编建制,成为黄河农场。
从这个历史溯源,黄河农场,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人生起步的地方。
2017年6月29日,我跟随“黄河战友回访团”回到当年的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驻地,现在的黄河农场。
战友们陆续上车,欢笑声马上溢满了车厢。
当年读到这样诗句,体会没有那么深刻:贺敬之的《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可是,今夜我却失眠了,诗歌的每一个句子都敲打着我的心房。“往事如烟浑如梦,都随风雨到眼前。”今夜虽然无风雨,却有故事心里翻。脑海里过了一夜的电影,一大早就来到乘车地点,很多人眼睛浮肿,大约像我一样彻夜未眠吧! 战友们在镜头前笑得多么灿烂。 有的战友在即将出发的车前留影,留下永远难忘的一刻。 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我们黄河战友回访团的5辆大车终于到达黄河农场驻地。 黄河农场的干部职工早就为我们布置好了会场,并准备好饭菜。 我连战友杨振秀早早从东营赶来,等候在这儿。 吃过中饭,我们分别乘车去我们过去的连队。我们四营乘坐一辆大巴车,大家兴致勃勃。首先到达的是原四营一连驻地,大家纷纷与我们的大巴合影,四营一连是有名的放马连队,我们当年是坐着马车或走路才能来到这儿,所以,与大巴车合影,别有一番深意。这儿当年还有一个叫的很响的名字“一棵树”,是因为它离海很近,土地盐碱深重,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所致。 这是当年的放马间隙小照。 这是当年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 老一连所有的旧迹荡然无存,这是后来围海养殖的人在老一连旧址上盖的临时住所。 这是老一连旧房基,早就化作了一堆黄土。眼前黄土旧时殇,风沙无情噬故乡。汤汤大漠景无限,何不为我留篇章? 即便是后来的房子,我们也要与它合个影,下次再回,可能就是“君问归期未有期”了。 大家发现这一棵小沙漠植物,便纷纷立此存照。这让我想起一首诗: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千古轩辕昂首柏,青筋傲骨立苍莽.
虽不是名人名句,倒也合情合景。
一连老战友高举大旗,留下永久的纪念。 我们不老的美女战友。 这是原四营三连北点旧址,原来是老三连用来开发农业新技术的基地,水土比较肥美,现在在这里建起了一栋栋漂亮的小楼,黄河农场职工将迁居于此。在绿树葱茏之中,红白相间的小楼耀然生辉,好一个世外桃源。 战友们意气风发走在小路上。 走一遍当年的小路吧,小路正在整修,下次来不会找回过去的感觉。 原北点唯一留下的一点念想。 在这里留下美照吧!下次一定会变了模样。 这是四营旧址,原来的营部、二连、三连、机务连所在地。 这里有我们永远长不大的记忆。 来个合影吧,下次也许这样的旧房舍会杳无痕迹。 过去二连是畜牧连队,以放羊喂猪为主,三连是大田连队,以种庄稼为主。 战士们还担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 这是冬天战士们的主要工作,挖沟造渠,引黄种田。 这是老四营旧迹,诺大一个营区只剩两排老房子和远远的一个粮仓。 这是四营营区坝外老马棚照片,姑娘们的身后,远远望去是老营区,坝子里的房屋也算得上鳞次栉比。 这是我们的老南河,我们过去吃水依靠它来蓄水。春天是枯水期,南河的水变得又苦又涩,我们就是喝着这样的水挺过那些年的,谢谢你,亲爱的南河,你曾经滋润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 这是战友在老南河的旧照,小伙当年意气风发。 想起毛泽东的“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我们此去已经整整四十周年,那流逝的前尘往事随着人、事、情、景的变迁已物是人非,有谁能阻挡历史前进的步子? 最后,我们来到原四营四连旧址。这是原来的果木连,当苹果熟了的时候,我们会分到红彤彤的大苹果。我记得当年一个班的刘书惠,刘军战友,会把分到的苹果放倒柳条箱里。成熟的苹果发出的鲜香味道留在衣服上,会让我想起那两位苹果一样透着幸福的姑娘。 战友们拍呀,照呀,留下自己归乡的痕迹吧,但愿岁月走的不再匆匆。 返回农场总场驻地,战友们见到了我们连队留在农场工作的唯一一位战友:张恒英,当年她也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岁月无情在她的面颊刻上了痕迹,她的穿着打扮已于当地人无异,大家围着她谈着家常,她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落魄。 我们连战友李丽华的弟媳也在从事农场管理工作,年轻一代的农场人也是这样的时尚和充满活力。 战友们在这里立此存照,后面的黄河农场大楼展示了这儿发生的巨变。 第二天,战友们从滨州特地赶来,东营的战友更是一大早就敲响了我们的房门。我们一起随团参观了东营市植物园。 看,战友们步调多么一致。 战友载歌载舞。 老战友在一起窃窃私语,还在回忆过去的趣事? 咱也来个心形照,把真情厚谊包裹进心里。 战友们在一起无比快乐! 让我们共同举杯庆祝一下我们的返乡吧!,战友再见也许又不知何年何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