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92年3月27日,我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后勤部浙江物资供应站副主任,十三分部党委文件通知为该站党委委员。这是部队组织和上级领导对团级领导班子配备及工作需要全面考虑的调动,但也许是上级领导帮助考虑我的"安家"问题了。</h3> <h3> 浙江物资供应站主要担负驻浙江省的一军、舟嵊要塞、浙江省军区和南京军区后勤部驻浙江的工厂、医院、仓库等部队的物资供应(钢材、水泥、煤炭、木材等,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h3> <h3> 物资供应站编制为正团级部队单位,原来编制人数及军人比较多,仅领导班子配备二正几副,一般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政委(党委书记)一人。后来几经军队精减整编,物资站领导班子名额减少,取消了政委编制,军人也大大减少,一些军官就地改为职员,士兵(志愿兵)改为职工。形成了团的架子,排的人数的架构。物资供应的模式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原先是完全的计划经济,物资全控式的计划供应,听说那一时期是物资站最吃香的时候,每天车水马龙,来领票证的、来开票提货的,还有送土特产的。后来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有一部分物资计划价格,有一部分物资市场价格。到最后全面市场经济了,部队物资供应的优势一下子失去了许多。我来到物资站是"双轨制"后期,接着就是实行了全部的市场经济。</h3> <h3> 原先物资站党政隶属于十三分部领导,业务属南京军区后勤部物资部(后来物资油料部)垂直领导,后来领导关系作了调整,业务也通过分部物资油料处。就党政这一块,站办公室要对应分部多个科处。</h3> <h3> 1992年9月至10月,我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物资专业轮训班,专门集中两个月时间学习物资业务知识,弥补了这方面业务的缺陷,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逐步从纯粹的政工领导向业务领导发展。结业前,写了《面向市场,以库养库》学习论文。</h3> <h3> 因为那时军区后勤部直属部队驻杭州的单位少,十三分部所属单位仅此一家,所以物资站除担负正常工作任务外,还兼负每年的军区后勤部转业浙江军官档案移交和负责南后接兵牵头协调工作。我任副主任时曾兼了这两项工作,为此有时就"代表"南京军区后勤部了。</h3> <h3> 正由于物资站所处的地位,每年领导都被邀请参加杭州市一年一度的军民座谈会(后称团拜会)。由于后勤和分部所属单位在杭州市区的少,物资站又担负军内外人员中转、来杭州旅游等迎来送往等繁重的接待任务。但那时接待标准低,几乎全部来人都在自己站部食堂招待就餐,乌骨鸡、河鳗是上等菜,上了甲鱼上上好了,招待标准严格控制,十分注重节俭原则。</h3><h3> 上级军、师领导,少将、大校来物资站检查工作或路过的很多。</h3> <h3>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1994年6月7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中将来物资站视察,接见全站干部并合影。这是物资站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军队领导南京军区副司令、中将。而且吃住都在物资站,就在自己食堂吃,住就住在我家对门一小套宿舍,真可谓与兵同吃同住了。那天晚上只是安排干部值班,根本没有荷枪实弹那样"森严壁垒"。郭锡章副司令员挥毫题写了"适应市场,谋求发展"八个大字,要求与勉励我们进一步做好军队物资供应保障工作。</h3> <h3>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齐全"。物资站虽然人少但上级的要求与其它团级部队是一样的,接受的工作任务并不少。为便于工作,内部设立了一室(综合办公室)四科(业务一科、业务二科、财务科、储运科)。因有两个院区,相隔几公里,分别叫站部和仓库两地。</h3> <h3> 开始,我主要负责政治教育、仓储工作和运输管理。1994年9月又兼任纪检组组长。起草了浙江物资供应站党委《一九九二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等材料。组织部队开展了一九九四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起草了浙江物资供应站党委《一九九四上半年工作情况分析》、《一九九四年党委工作总结工作》和《一九九五年党委工作安排》等文件材料。</h3><h3> 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转换脑筋,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学会两手抓,搞好部队全面建设》、《浅谈物资站管理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小单位思想政治建设》和《落实物资管理办法,确保物资统筹供应》等材料,分别被十三分部《政工情况反映》、《后勤政工简报》、《南京后勤》和《军队物资》杂志等转载。</h3> <h3> 1995年3月31日,我被南京军区任命为浙江物资供应站主任,晋升为上校军衔,分部党委决定我为物资站党委书记。当了主官后,自己深深地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而且较长时间没有配备副职,实际上就我一个人身兼数职、党军政后一肩挑的主官领导。</h3> <h3> 让我影响特别深刻的是当了主官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织领导部队清理欠款工作。上任之初,上级要求我讨回以前一些地方公司拖欠物资站的钢材货款任务。可以说是几级领导下了死命令的,务必追回拖欠货款500多万元。500多万元,在那时的一个团级单位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当时单位有人说,前任吃香喝辣的,轮到你又是背责任又要得罪人了。是义不容辞也好,还是无法逃避也罢,历史的重任已经在我肩上。我曾写了《要善于"擦屁股"》的言论,被《解放军报》录用。我组织发动全体官兵,并请求南京军区杭州军事法院给予大力协助,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加大催收力度。每天向上级报催款情况,我每天写催款工作日记。我的压力可大了,但上面有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面有全体干部战士的努力,还有军事法院的外援,我硬着头皮而又信心百倍。经过上下近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催回前任遗留下的物资货款500多万元。自己起草了《清理欠款工作情况总结》上报。清理欠款工作受到了军区物资油料部和十三分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解放军报》、《人民前线》、《军队物资》等报刊杂志多次作了报道。</h3> <h3> 1996年1月12日,我主持召开中共南京军区后勤部浙江物资供应站第四次党员大会,作了题为《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加强物资站的全面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分部党委常委任副部长代表分部党委到会指导并作指示。经无记名投票选举,我再次当选为浙江物资供应站党委委员、党委书记。这是全体党员和上级党委对我的信任与期望。</h3> <h3> 1996年4月30日,在中共南京军区后勤第十三分部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十三分部党委委员。一个在分部所属单位全员人数尤其是党员人数最少的小单位领导,被分部党员代表大会上被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为分部党委委员是有点"悬"的,也是不容易的。</h3><h3> 我担任主官后,重视加强物资筹措和仓储能力,不断提高物资供应保障水平,增强军事经济效益。组织了物资站凤凰山仓库整治和修建,建造了水泥场地,仓储能力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通过"借鸡生蛋"、先预收房屋租金等办法筹措建设资金,于1996年9月25日,浙江物资站综合大楼奠基仪式并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施工建设,完成了大楼建设工程,当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以后该部队军事经济效益打下很好的坚实的基础。</h3> <h3> 建造大楼是几任主任和几代物资站人的夙愿,是我们那一档人的共同建树。军区后勤部物资油料部汤部长要求把催收回来的拖欠货款让我们物资站盖大楼,是作为一种奖励性质似的。虽然在建设大楼过程中,曾经有过小插曲。一次军区后勤部一位少将副部长来物资站检查工作,看到已经动工的大楼基础,要求我们马上先停下来,好像是说他分管的工作却不知道,要求重新报批。我们已经按级报告了,作为基层的同志并不知道在哪个层级搁置了。就此事,趁到南京军区后勤部开会之机,在十三分部和后勤物资油料部主要领导的陪同下,特地去向这位"大领导"汇报说明,他终于当面爽快地同意继续施工了。还有一位政工领导来物资站时曾问,物资站就几十个人,盖这么个大楼干吗?这是眼光看的近了。如果那时不抓住机遇建造好大楼,也许杭州城区规划的要求就盖不了或者需要退进几米而缩小地盘了。因为后来随着杭州城区建设的不断扩展,物资站的地理位置越来越好,不但有凤起路、秋涛路两条大马路交叉通过,还有秋石高架桥经过。我刚到物资站时,这里还是城乡结合部,东边就是农村村庄及田野。十几年后的今天,物资站周边高楼大厦林立栉比,高档住宅小区星罗棋布,物资站的地理位置优势更为突出。</h3> <h3> 前几年一次物资油料部老部长来物资站看看,一下车看到这幢大楼,就想到了我,马上叫小钱打电话叫我到站里见面并一起吃饭。那次,我举起酒杯不断地敬老部长及其随行人员,感恩他还记住我的这一功绩,而其实是在他老部长的大力支持下,才有我的这一建树。以后仅大楼房屋出租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不但弥补部队经费严重不足,而且较好完成创收任务。</h3><h3> 当一把手、当主官,责任担当是少不了的。在我担主任、党委书记,党政一肩挑的任内,发生了个别财务人员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串通并制造假印章、假冒签名等犯法行为,将100万元在农行的存款"违规"存到中农信后又委贷的事件。这件事,不但让我牵涉了许多精力,而且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后勤、分部挂上号了。1997年5月至7月,想尽办法,竭尽全力,经过多方努力,尤其是在浙江省军区陈副司令等老首长的关心下,在浙江省公安厅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00万元存款按照政策如数拿回,有关违法违纪人员得到应有的处理。</h3> <h3> 在职六年多时间里,自己身处在满仓库、 满场地的钢筋、木材、水泥等物资,却从来没有动用物资站的一寸钢筋、一块三合板来谋私利或做人情,保持了清廉本色。清政廉洁,严格自律,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带好一个单位必须具备的品质。</h3><h3> 1993年度、1994年度和1995年度连续三年,因工作成绩显著,自己受到十三分部通令嘉奖;1996年,被十三分部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并通报表彰。</h3><h3> 坚持自己动笔,搞好单位新闻报道工作。1992年10月至1997年7月,撰写的《适应市场经济,维护部队权益》、《南后建立浙江物资供应协调中心》、《浙江物资供应站重点保障一线部队国防工程》、《出格的事,利再大也不干》、《浙江物资站被军区评为先进》、《坚持方向 提高质量南后浙江物资供应站为部队服务受称赞》、《南后浙江物资站热心为部队服务》、《这样的"学费不能交》、《要处理好"遗留问题》、《承诺服务四主动,热情周到受好评某物资供应站千方百计方便基层部队》、《南后某物资供应站依法追债效果好》、《浙江物资站实行免费送货》、《要教育,勿"教训"》和《迷信"数字要不得》等稿件,被《解放军报》和《人民前线》报及《基层建设》和《军队物资》等报刊杂志刊登。1992年至1997年,连续六年被十三分部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所在部队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其中,1993年度、1994年度和1996年度,同时被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扬。当然不应该忘记各级新闻采编人员的大力支持,感谢《人民前线》和《解放军报》几位记者编辑对物资站的关心与厚爱。</h3> <h3> 1998年8月,我转业到地方工作,从此结束了29个年头的军旅生涯。</h3><h3> 南京军区后勤部浙江物资供应站(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部浙江物资供应站),是我军旅生涯中职级最高、"到顶"的地方,是最后一站、是"终点站";也是作为部队主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下最辉煌篇章的地方。从副主任到主任(正团),从中校到上校,工作经历六年多时间,有建树,有功绩,有经验,有教训。</h3><h3> 在物资站与干部战士职工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继续与许多战友保持联系与来往,不时地还请我去与战友们一起聚聚餐,有时我也自掏腰包请战友们小聚。如果一个单位干过,人家能想到你的好处,还请你回家走走,甚至连子女结婚请你去喝杯喜酒,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欣慰。时有听说有的领导"下台"了,调走了,受到"倒鼓掌",放鞭炮轰,甚至都不想或不敢回老单位了,比起这样的事来,我是可以宽慰的,是放心安心的,也是值得自豪的。因为一个领导在工作中难免有批评人、得罪人、甚或指挥失误的地方,因此我从内心里十分感谢支持与理解自己的战友们。</h3><h3><br /></h3> <h3> 我虽然离开部队好几年了,但是现在我加入工作过部队的战友群好几个,与许多战友在各个单位的战友群活跃着,说不见面却天天聊天。时而也有这个那个战友聚会活动,说明在部队时的过往岁月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现在用另一种形式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战友情谊之花永远盛开。</h3><h3><br /></h3> <h3> 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在各地的战友健康平安,祝愿我工作过的部队建设的更好,祝愿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更加强大的钢铁长城。</h3><h3>附:2012年6月发表的《战友相聚忆往事》。</h3> <h3>作者:金正勇</h3><h3>编辑:佳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