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的岁月——大红泉堡

艾耘(ai yun)

<h3>走进历史的岁月 ——大红泉堡(一)</h3><div> 人,是一个奇怪的生物。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物诱惑着,好奇心诱使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不知道事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div><div> 大概是上个星期六,我曾经自己骑着摩托车,沿嘉峪关西沟矿山脚下的一条土路向着前面一片红色的山区走去。</div><div> 那一天天气不太好,天是阴的空气不是很通透。凉丝丝的风吹的比较舒服,走了三十多公里时发现油箱只剩下一格油了,看前方不知还有多少路程能够到达,只好折头返回。</div><div> 这一片区域对于我来说始终是一个诱惑,是不见庐山真面目绝不甘心的向往。无论是从玉门东的戈壁滩上眺望,还是在玉门南山雪峰上俯瞰,或是在西沟矿下打量,我对这一片红色的区域窥探许多次了,有几次马上就要接近了,总是有莫名的原因迫使我半途而废,因此,我心里总有一丝丝的缺憾。</div><div><br></div> <h3><br></h3><div>走进历史的岁月——大红泉堡(二)</div><div> 今天(7月8日)早上早早地就醒了,看天气不错蓝天白云,远山近在咫尺,是一个好天气。</div><div> 整理好行装,灌了满满一大瓶子白开水拎着下了楼。把车从车棚里推出来,看了一下油表,基本上是满的跑个一百来公里不成问题。只是电瓶没电打不着火,用脚一踩“突,突,突”,车着了,把好友老马送给我的头盔戴好,挂挡,起步,祁连山我又来了!</div><div> 出了嘉峪关车站沿着去第一墩的路在景区门口拐上新修的旅游专线(在这里夸一夸嘉峪关的交通,四通八达那叫一个好,啥时候能把去七一冰川的路全铺成油路就更好了)。091专线通往镜铁山,在12公里处092专线与其连接通往西沟矿,继续前行七八公里左右有一岔口向西一拐进入了戈壁滩。</div><div> 对于这条路我观察过好多次了,这条路应该可以连接215省道,从东、西两个方向我和老马都走过,好几次都是半途而返没有走通罢了。</div><div> 搓板路真叫颠,唱歌不用练美声,一音十八颤,“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沿路走了七八公里,在路过上次探看过的山口前停了一下,今天真有点热,喝了点水润润嗓子赶紧走,免得里面的大狗汪汪。</div><div>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丹霞地貌。山势不是很陡峭,我就近爬上一座山头,往南望去远处的一座山峰被削掉了“脑袋”,那应该是西沟矿。山脚下有一洼地注满了水,水的颜色和山体的颜色一样泛着红色。</div><div> 下的山来继续前行转过一个山弯,眼前出现了一户人家,路边立着一块三角形的界碑,这里是嘉峪关,玉门,肃南交界地。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烽燧,怎么这么眼熟啊……,这不是我和老马前年来过的野玫瑰沟吗!(前年我们是从玉门东上来的,那次来我们的目的是拔沙葱,遇到的人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叫野玫瑰沟,当时没有看到界碑没有注意地名)</div><div> 一阵兴奋,我狠劲拧了一把油门,摩托车欢叫着冲到了烽火台前,烽燧前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碑,上面赫然写着“明长城——大红泉墩烽火台遗址”。</div><div><br></div> <h3><br></h3><div>走进历史的岁月——大红泉堡(三)</div><div> 悠悠岁月日月蹉跎,几百年过去,烽火台就像一位耄耋老者,风风雨雨给他刻蚀了太多的伤痕,却依然伫立。</div><div> 烽火台北边山脚下的大红泉堡却是残垣断壁,岌岌可危。</div><div> 烽火台山脚下有一眼清泉,两处泉眼汨汨而流水量不大,泉水清凉冰手,周边生长着一圈青草,十几只野鸽子不停地飞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红泉大红泉。大红泉堡因地得名。</div><div> 我骑车向铺堡走去,大门口拴着一条大狗,院子里停着几辆工程车和一辆皮卡。堡里住着一户安姓人家,是玉门东人,为铁路局看守水源的。我停车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正在浇地。隔着铁丝网我俩聊了一会,老安小我一岁,在这里安家几十年了,现在是义务看守着水源和大红泉堡,家里养着六百多只羊。我问他前面山口处石房子那还有人吗?他告诉我那些人是藏民,只有在他们搬家时才会来这里暂住几天,现在没人住。我看院子里停着两台大型机械,有点锈了,我对他说这么放着浪费了。他回答我这是矿上放在他这里的。我又问他里面的矿还在开采吗?他指着院子里的挖掘机告诉我,今年国家实施祁连山保护规划是习主席签署的,不让开了,停产了!</div><div> 离开老安家——大红泉堡,已是他家后院。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多,今天出行的目的达到了,终于搞清楚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大红泉了,好奇心得到满足了,我该回家了。</div><div> 大红泉再见!大红泉堡再见!</div><div><br></div><div>注: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div><div> 红泉堡位于关城西南 45 公里处,靠近祁连山边缘红泉口。约于红泉墩修筑前后所建。是明清时代嘉峪关西南的一处防务要地,它把守嘉峪关外祁连山诸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div><div> 红泉堡为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 9~16 厘米。南北长 39 米,东西宽 54 米,周长 186 米,是一座小型城堡。城堡呈长方形,门开在南面。堡墙残存,高处约 4 米多,低处 1.5 米左右,墙基用砾石垒砌,高约 1 米,厚 2.2 米,堡墙顶宽 1.8 米,无宇墙。北墙与东墙中间各有一座腰墩,为 4 米见方的墩台,均为黄土夯筑,形制相同。堡南 300 米处的山冈上有红泉墩。</div><div>《肃镇华夷志》:“红泉墩,在关西南,离城一百六十里,套虏由肃州南山讨来川过,欲入里境,边山不能透出,则由肠子沟、红泉等处逼关南长城尽处出没,嘉靖二十二年可征也。”</div><div> (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