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四川大凉山,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十二五期间,大凉山地区有69万人成功脱贫。然而,剩下的38万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p><p><br></p><p>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p><p>这个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层台阶的中间那级,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上小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p><p><br></p><p>美姑河一路向北,奔腾不息。</p><p>从昭觉县城出发,顺着美姑河,驾车行驶两个小时,就到了牛觉社,勒尔小学就在这里。从这里往上走,爬山三个半小时后,就可以到达著名的"悬崖上的村庄"——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村勒尔社。<br></p></h3> <h3><p>2015年,昭觉县投资100万元,用钢管打造"天梯",对进出勒尔社的路进行加固改造。</p><p>2016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钢梯不仅让村民上山的时间节省了半个小时,也比过去的藤蔓梯相对安全了。</p></h3> <h3>改建后的钢梯</h3> <h3>在三个家长的保护下,他们大约用了2个小时,从学校到达"悬崖村"。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遇到雨雪天气,村里人就不再外出了。</h3> <h3>2013年2月22日拍摄的藤梯。 </h3> <h3>2016年以前,村民上下山及孩子上下学攀登的藤梯……</h3><h3>你敢走么?</h3> <h3>曾经,孩子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每天爬藤梯上下学。</h3> <h3>孩子们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特别是坐在突出悬崖上的两个小孩,看的我心惊胆颤,孩子们却如坐平地般放松!</h3> <h3>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几位村民攀爬悬崖上山,要经过十多个钢梯。</h3> <h3><p>阿土勒尔村过去曾建有连接山下的索道,不过开动一次索道需要几百度电,村里人根本用不起,后来索道就拆除了。</p><p>陪同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阿皮几体告诉我,如果单从安全问题考虑,在现有的崖壁道路上用钢筋焊接的梯子代替藤梯,再添加防护栏,怎么也得耗资几百万。如果通路,就要全盘考虑相邻的同样没有通公路的依沃阿觉村和树主村,三个村大约300多户,1420人。打通三个村子和外界连接的公路,大约需要五六千万。</p></h3> <h3>村民走到悬崖边搜索手机信号。</h3> <h3><p>晚上,村民坐在玉米秆上搜寻手机信号,村里没有发射塔,全靠山下发射到的微弱信号接收手机短信和打电话。</p><p>"悬崖村"地处大凉山系南段狮子山下的美姑河大峡谷区域,在当地调研过的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表示,这里的大峡谷堪称世界级的景观,除了密集的谷中谷形态的峡谷群以外,悬崖村的天梯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在险恶环境里生存的"活化石",是人们体验的"活标本"。</p><p>不过阿皮几体说:"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修一条安全的路。"</p></h3> <h3>勒尔村全貌。</h3> <h3><br></h3> <h3>航拍器俯瞰位于悬崖边缘的村民某色拉则的家,他家的后院门推开就是悬崖,房屋所在位置也是全村最高点。 </h3> <h3>今年,县里在村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花了100万给家家户户买羊,不过,这些新增的羊仍然无法转换成商品,并没有给村子带来改变。</h3><h3>对于"悬崖村"何去何从,昭觉县希望通过当地潜在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通过保护性开发,以"旅游扶贫"带来改变。</h3> <h3>由于安全和贫困问题,阿土勒尔村还有很多适龄儿童没有进过学校。</h3><h3>图为村子里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们。</h3> <h3>清晨6点多,30岁的陈古吉就带着背包绳和另外两个家长一起下山接孩子。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通常需要1小时,上山90分钟,对于外来人,通常是这个时间的两倍。</h3><h3>9点多钟,勒尔小学校长吉克拉者带着15个孩子到山下,其中有陈吉吉的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最小的男孩叫陈木黑,6岁,读学前班。</h3><h3>爬山开始前,陈古吉用背包绳绕过儿子陈木黑的胸口,在背后打上结,以确保他的安全。</h3> <h3>虽然贫穷,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小女孩,仍笑容灿烂。</h3> <h3>村里很多到了结婚年龄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吉克尔布告诉我,山下娶个媳妇大概15万,山上一般要加3万块钱,即使这样,外村的女孩很少愿意嫁到山上。村里的女孩子出嫁也会被压价,通常要比其他村子的女孩少3万左右的彩礼钱,大概12万。</h3><h3>"村里没有收入来源,男人结婚难比登天。"阿皮几体说,村里大约有一大半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h3> <h3>昭觉县委办公室吉克劲松说:易地搬迁主要问题是易地意味着失地,农民搬迁到城市附近后生计是一大难题,现在的"悬崖村"其实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很好,致富不难,青花椒等特色农作物的品质好,产量高。关键制约在交通,但是修路成本过高,造价大概在6000万左右,上面的住户少,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政府根本无力筹建。</h3> <h3>按彝族风俗,纯朴的村民们开始宰杀羊仔,为离开的客人送行……</h3> <h3>悬崖村变化巨大: 2166阶钢梯取代了破旧的藤梯。 </h3> <h3>攀登悬崖的钢梯因安全因素,拆除了坡陡地段,山下的悬崖村勒尔小学新教学楼主体钢架已经建成,在外经过专业攀岩培训的悬崖村青年已经回到村里,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游人攀爬钢梯到悬崖村,悬崖村下的美姑河峡谷也渐渐被窥视到了秀美的一面。</h3> <h3>据悉悬崖村的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已经通过,昭觉县也将借此机遇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大县,用旅游产业来引领悬崖村的脱贫致富, 值得欣慰。 </h3> <p class="ql-block">凉山彝族自治州被称为“悬崖村”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人居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进入村子的天梯共2556节,部分区域几乎90度垂直,上山需要两个小时 。</p> <h3>题外之音:这些年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给于大凉山的援建与扶贫,应当说太多太多了……</h3><h3>贫穷的大凉山要走出困境,需要当地的人们丢掉懒惰性与愚昧的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更不能继续心存"等待扶贫是理所当然",提高教育水平,努力自身发展才是硬道理。</h3><h3>"扶贫不是养懒汉",当地的这一条警示标语,也从另一面反映出当地人的病态现实存在,深感然之!</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