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巍巍太行,重峦叠嶂,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在民族解放史上,竖起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h1> <h1> 武乡,一个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它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东经112.26度至113.22度,北纬36.39度至37.8度。全县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河流交错,独特的地理地形及民风条件成为抗日根据地极佳的战略选择。</h1> <h1> 武乡东邻黎城、左权;西界祁县、平遥;北与榆社毗邻,南与襄垣接壤,西南与沁县交界。从省城太原出发,沿G55高速东南行约1.5小时即可到达。</h1> <h1>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组织指挥了整个华北抗日战争。</h1> <h1>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太行西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于1988年建成开放,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人数80万人次。</h1> <h1> 武乡,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是伟大太行精神的孕育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战役,在整个抗战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h1> <h1> 我国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执导的大型实景剧《太行山》再现了太行儿女英勇抗击日夲侵略者的悲壮历史画卷。</h1> <h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家蒋殊走访九十岁高龄的老八路,重温那段英勇而悲壮的历史。</h1> <h1> 砖壁村位于武乡东部山区,这里三面悬崖,一面靠山,便于防守,便于隐蔽,成为八路军总部定居武乡的理想驻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等八路军领导人曾在这里运筹帷幄。</h1> <h1> 王家峪八路军总司令部,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陆定一、杨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h1> <h1>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在王家峪的窑洞前。</h1> <h1> 1940年清明节前后,朱彭总副司令带领总部机关和抗大学员,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朱总司令亲手在王家峪的寨湾栽下一棵白杨,后来有人从折断的树枝横断面上发现了五角形图案,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红星杨。</h1> <h1>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位于县城东70华里的蟠龙镇,1939年12月由延安抗大一分校进驻武乡。副校长罗瑞卿,教育长何长工,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训练部部长王智涛。</h1> <h1> 抗战时期,老区人民纺纱织布,送郎送粮,积极支前,全县动员,全民参与,成为抗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抗战事业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h1> <h1>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先后在武乡停留536天,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9万余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4.1万人参军参战,2.1万人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武乡,不亏为子弟兵的故乡,八路军的摇篮!</h1> <h1> 八年抗战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是一部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竖起了抗战历史的丰碑。</h1> <h1> 抗战硝烟散去,民族获得解放。在这块浸染了烈士鲜血和生命的土地上,老区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创造,谱写下了一首首发展奋进的诗章。</h1> <h1> 武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西部较为平坦,东部多沟壑。山地为黄土质,适宜种植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荞麦等农作物;作物一年一季,周期较长,因而果实滋养充足,甘醇绵长,乃为五谷精粮。</h1> <h1> 监漳镇成家庄是武乡及周边有名的手工吊挂面村,全村有六十多户人家从事手工挂面的制作加工。据村里的老人们讲,他们的祖辈的祖辈就开始了手工挂面的加工,就连战乱时期也没有停止过。</h1> <h1> 文化寻根,经济唱戏。随着近些年来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的兴起,武乡充分利用乡村固有的自然资源,举办起权店梅杏赏花节,上司岭头梨花节,为老区农民脱贫增收找到了便捷之路。</h1> <h1>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看你呀啊个呀呀呆……</h1> <h1> 上司自古就是上党地区有名的梨果之乡,境内有上万亩梨树,花开时节,梨花香飘十里,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赏。</h1> <h1> 武乡年平均气温在10度左右,境内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地貌自然,民风质朴,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h1> <h1> 武乡秧歌流行于山西晋东南地区襄垣、武乡、沁县、屯留一带的戏曲剧种,早在清末就已流行,在发展过程中受梆子剧种影响,唱腔分慢板、快板、数板。此外,武乡民歌,武乡快板,武乡莲花落等艺术形式,亦为当地老百姓所喜爱。</h1> <h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也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农民家门口办起了摄影展,老乡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心里乐得开了花。</h1> <h1> 近年来,武乡紧紧抓住“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增效。老区农民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将自己的土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h1> <h1> 魏宝玉,山西武乡上司乡岭头村村民。他学电脑,开微店,手机直播绿色有机小米种植过程,把有机农产品卖出了山沟沟,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h1> <h1> 到武乡,赏自然美景,板山是首要去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千姿百态、出神入画的奇峰异石。这里是武乡县的最高处,平均海拨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脑达2008米。在民间,向来有“泰山日出观不得,板山日出最为奇”之说,板山看日出,乃太行山一大奇观。</h1> <h1> 崇城山,位于武乡城东130华里的墨镫乡东南处,山中绝壁万仞,悬崖危耸,巨石凌空,情势险绝。寨中圣泉寺上覆巍峨嵌岩,下临不底深谷,凭栏而望,令人不寒而栗。</h1> <h1> 离相寺,位于武乡东35公里小西岭村南德峰山上,原名德峰寺。据传,北魏太武帝时(公元422一423年间),高僧法显在此坐化。</h1> <h1> 武乡蟠龙村对面山上,有一片特殊的黄颜色沙石地貌,抗战时期,黄沙岗保卫战在此打响。</h1> <h1> 太行龙洞位于武乡蟠龙镇石泉村。其洞体形成于造山运动时期,洞內岩溶景观形成于5.7亿年前,洞內有华北最大的宕溶擎天柱,有面积最大全国罕见的岩溶月乃石,为华北溶洞之首。</h1> <h1> 紧邻太长高速武乡收费站,便是武乡有名的太行龙湖风景区。从高空俯瞰龙湖,浩渺粼粼的湖水犹如一条巨大的银龙蜿蜒横亘在千山万壑的峡谷之上,甚是新奇壮观。</h1> <h1> 龙湖梦岛位于龙湖中央,面积约0.2平方千米,四面碧波荡漾,宁静神秘,犹如梦境中的乡村老家,现实中的世外桃源。</h1> <h1> 美丽乡村,诗画禄村。几百户人家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抬眼叠翠,一处得天独厚的造化之地。近年来,该村主打乡村生态旅游这张牌。其百人长街宴场面相当壮观,让人一餐终身难忘。</h1> <h1> 让历史生动起来,使市场活跃起来。为保持红色资源的恒久魅力,武乡以弘扬太行精神和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挥独特红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场体验园,太行山实景剧场,八路军系列纪念品,物流会展等红色项目实施,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转型发展新路子。</h1> <h1> 到武乡,怎能不品尝一下富有地方特色的武乡小吃。武乡枣糕自清代之始,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具有质软、色黄、味甜之特点;武乡干面饼子焦黄香咸,软硬适口,易存易带,早在清代顺治年间就闻名遐迩;武乡炒指造型独特,香脆可口,不易变质;武乡灌肠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效……</h1> <h1> 武乡乡村宴场面宏大,热闹和乐……</h1> <h1> 弘扬中国革命光荣传统,开创民族复兴伟大未来。太行干部学院落地革命老区武乡,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特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之地,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之地。</h1> <h1> 武乡,一块英雄的土地,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吹响了实现老区伟大复兴的集结号!</h1> <h1> 曾经的八路军保存实力天然的战略要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天堑变通途。二广高速、太焦高铁横贯南北,民用机场已在着手规划中,乘飞机到老区旅游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h1> <h1> 武乡,武乡,历史铸就光荣,奋进逐梦未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