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姑,要不要一起去新、马、巴淡岛走走啊?”</p><p class="ql-block">“好啊!”</p><p class="ql-block">不假思索就答应了。</p><p class="ql-block">侄女儿忙着报名、交费、购买专用插座、查询各地注意事项、出门常备药品等等……有她在,我不用操心。</p><p class="ql-block">一切就绪,准备出发。</p> <h3>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地理位置图,马六甲海峡清晰可辨。</h3><h3>出行线路:武汉乘飞机到吉隆坡(中途在槟城停留四十分钟),转长途大巴到新加坡。</h3><h3>新加坡乘海轮经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尼西亚巴淡岛。</h3><h3>巴淡岛乘海轮途经马六甲海峡回到吉隆坡,吉隆坡乘机回武汉(中途在槟城停留四十分钟)。</h3> <h3>心情大好。</h3> <h1>新加坡</h1><h3>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一百三十七公里处,马来半岛最南端,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入口、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堪称"亚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仅一个季节,潮热,常年气温保持在25°——35°之间。别名“狮城”。<br>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国土总面积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四百多万。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br>虽弹丸之地,却是法制国家。政府似家长,管理严格细致,对不守法的公民上至总理下至贫民一视同仁, 无尊卑权势之分,制定了鞭刑、绞刑这类严苛的律法。<br>“花园城市” 绝非虚名,政府倡议每个人不做垃圾虫。美景全方位无死角,湛蓝的天空和新加坡碧海像两面互照的镜子,洁净透明到无法分清彼此。<br>政府极重视食品保健安全,人均寿命85岁。<br>注重孩童教育,拥有二十八间图书馆,全部用中文、马来文、淡米尔文和英文四种文字书写。<br>拥有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是最大免费贸易港口,中国上海虽后来崛起,仍暂时无法与之抗衡。<br>“亚洲四小龙”当之无愧!</h3> <h1>鱼尾狮 </h1><h3>鱼尾狮像坐落于市内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该塑像高八米,重四十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共同雕塑,于1972年5月完成。狮头代表公元11世纪三佛齐王国的圣尼罗乌达玛王子,在这座小岛看见的一头狮子,新加坡原来是一个小渔村,因此给这座雕像取名鱼尾狮。</h3> <h3>蓝天碧水,怎能不留个纪念呢。</h3> <h3>接好运呢</h3> <h3>新加坡河畔的小baby。</h3> <h1>高等法院</h1><h3>建于1939年,是由著名建筑师德林顿瓦德设计建筑,整座建筑庄重威严。高等法院与市政厅、国会大厦是新加坡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h3> <h1>百年国会大厦</h1><h3>旧国会大厦建于1827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政府建筑物,国会大厦是新加坡民选代表的议会场所。国会开会时开放给公众旁听,同时提供四种官方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的翻译。这座由乔治科尔门所设计与建造的建筑物,昔日是新加坡民主制度下的国会大厦,现已改为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h3> <h1>烈士纪念碑</h1> <h3>宾馆前的长廊,新加坡寸土寸金,街道不宽,但洁净无尘,处处彰显着它的文明程度。</h3> <h3>无论大街小巷,地面绝无杂物,时尚现代的高楼大厦与浓郁风情的联排红顶小屋,共同勾勒出新加坡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h3> <h3>街道旁的教堂。信主以后,无论走去哪里,不由自主地会惦记当地教堂之类与基督教关联的事物。</h3> <h1>雨树</h1><h3>枝繁叶茂,随处可见。早晚五点打开关闭,只需阳光、雨水就可快速生长。政府投专资每三个月用吊车上去修剪,非常不易。</h3> <h3>大街上匆匆驶过的公交车的宣传画。</h3> <h3>垃圾分类极细,洁净有型的外观融入到当街的景里。</h3> <h3>欧式怀旧红酒桶。</h3> <h3>一路上辛苦了!</h3> <h3>街边休息。</h3> <h3>同行三姊妹,岁月安好,有缘再聚。</h3> <h3>姑嫂同乐。</h3> <h1>组屋</h1><h3>政府60年代末启动的扶贫项目,只需缴纳适当的停车费就可以租住,无需缴纳房租。</h3> <h3>新加坡外环,没有任何车辆,路人依然等候绿灯开启,文明教育深入骨髓。</h3> <h1>印度尼西亚</h1><h3>曾经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四国占领,1945年8月17日建国, 国土面积一百九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2亿六千多万,世界第三人口大国。<br></h3><h3>印度尼西亚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号称“万岛之国”。 一万七千多个岛屿如同一弯巨大的新月,延伸了五千二百公里,从印度洋的苏门答腊岛直扫到太平洋的哈马黑拉岛。<br>主要由五个大岛组成:<br>1.苏门答腊<br> 2.爪哇岛<br>3.加里曼丹岛<br>4.苏拉威西岛 </h3><h3></h3><h3>5 新几内亚岛</h3>巴淡岛属于苏门答腊岛,号称第二巴厘岛。<br>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新加坡南边,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水道上。<br>与新加坡隔海相望,相距仅二十公里,搭海轮四十分钟即可到达。<br>巴淡岛是个免税港,大量等候入关的船只停泊在附近海域,蔚为壮观,看到此景,着实让我困惑了半天,后询问导游才知晓答案。<br>从新加坡乘海轮抵达印度尼西亚最直观的感触是—— 两国经济发展天壤之别, 犹如现代都市和贫困小县城。<br>因华人比当地居民更能吃苦耐劳,勤奋经营,许多资金渐入华人手中,由此,当地百姓特别仇视华人,引发65、98两次大规模排华惨案,政治因素暂且不论。直至今日,首都雅加达华人仍然不敢用华语在公众场合说话,恐遭众人怒视,为安全起见,大多数华人流离到巴淡岛这类远离大都市的小岛定居。<br>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你若有博大的胸襟,才能吸纳留住人才,想要赶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印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3>巴淡岛椰林泳池、沙滩碧海、蓝天白云……</h3> <h3>静美。</h3> <h3>海水蓝到如画中的景。</h3> <h3>优雅的吴姐,性情相投,相见恨晚。</h3> <h3>乖巧幸福姊妹花。</h3> <h3>享受着异国风情,心情格外明媚。</h3> <h3>夕阳西下,海风轻拂着海面,闪着凌凌的波光。</h3> <h1>暮色中的游者。</h1><h3>读书万卷难抵行程万里,所闻所见更具体化,从此深藏记忆,待岁月渐远,人到暮年,想起在地球的某个角落我曾涉足。</h3><h3>爱上旅游。</h3> <h1>彩虹桥<br><h3>巴淡岛的地标,美国金门大桥的缩小版。</h3></h1> <h3>印尼海边的小女孩,脸上毫无表情。</h3> <h1>猫屎咖啡<br><h3>全球只有印尼和夏威夷才有。它是野生麝香猫吃过野生咖啡果后拉出来的大便,公司雇员工捡回来,历经三年发酵,降低酸化,风干水分,剩下果香浓郁的咖啡豆,去掉外壳烘制而成。因为珍稀所以珍贵。</h3></h1> <h1>马来西亚</h1><h3>马来西亚1948年2月1日建国,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国土面积三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七百多万。<br>位于赤道附近,无明显四季之分,一年之中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29℃之间,全年雨量充沛。白天虽然炎热,但午后时常会有阵雨,晚上季风吹拂,十分凉爽。 <br>全境属丘陵地带, 土地肥沃,不种粮食、蔬菜,只有橡胶,乳胶,棕榈,可可,咖啡,水果等经济作物……猫山王榴莲誉满全球。<br>制造业、原产业、服务业、旅游业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四大支柱产业。<br>导游介绍:马来西亚的社会制度、司法、医疗、教育均效仿英国。<br>政府投资公立医院,穷人可享受一元看病,孩子接受十二年免费教育。购买汽车,只需三五千首付(马币:人民币=1:1.6),月供三五百即可。汽油价格:1,9元/升,油价世界排名除文莱以外第二低。 与别国不同,摩托车可以上高速行驶。<br>马来西亚高楼。</h3> <h1>双子星大楼<br><h3>马来西亚地标,高四百五十二米,八十八层,世界第四高塔。<br>旁边耸立着即将完工的中国建筑,哪位大人物有此殊荣,敢与东道主的地标媲美。</h3></h1> <h3>两位互相拍照中的伊斯兰男士。</h3> <h3>期待再相遇。</h3> <h3>街边小憩。</h3> <h3>路灯。</h3> <h3>榴莲造型的路灯,好有创意,厚厚的外壳不知晚上怎么透光。</h3> <h3>公交站</h3> <h3>皇宫前</h3> <h3>跟皇家卫士一起拍照喜不自禁。</h3> <h3>吴姐和幸福的一家人。</h3> <h3>爱自拍的印度大妈。</h3> <h3>吉隆坡城市规划办公楼和亚洲最高旗杆遥相呼应。</h3> <h3>英国钟楼</h3> <h3>街拍人物篇</h3> <h3>执勤警察看见我举着相机,刻意停下来让我拍照。</h3> <h3>美女随处可见。</h3> <h3>摆拍。</h3> <h3>看什么呢,这么专注。</h3> <h3>伊斯兰小女孩从小就戴着头巾呢!放大图片,仔细看她们的表情,不由得想起七个小矮人。</h3> <h3>快乐爱美的团队大姐。</h3> <h3>乐在其中。</h3> <h3>相机不离手,潜心钻研中。</h3> <h3>印度老外和我们有着同样的心愿呢,看见异国美女求拍照。</h3> <h3>美丽的印度女士。</h3> <h3>和帅哥一起合影很开心。</h3> <h3>夜色中的马六甲河穿城而过。</h3><h3>因行程原因,团队到达马六甲已是晚间十点左右,夜幕中依然难掩古城风貌,老街古朴安详,街的另一头突然传来锣鼓喧腾之声,远远看去,身着红、白衫的游行队伍缓缓穿行在街道中。有舞狮的,敲锣打鼓的、挑着花担的、划着旱船的……一辆辆花车接踵而来,随车灯火照亮全城,热闹得如同我国北方正月十五闹花灯一样。</h3><h3>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华人,此言不虚。今晚亲眼目睹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团结和谐,听导游说,他们有很多慈善团体经常资助国内需要帮扶的人,身处异地,心怀祖国,可歌可颂。</h3><h3><br></h3> <h3>在马六甲偶遇中华文化,纪念三宝郑和。场面壮观,行之有序。流落异乡的华人一代代延续着老传统,思乡情怀从未止息。上至鹤发长者,下至怀中孩童,高及政府官员,低至贫民百姓,只要愿意都可一同游街敬拜,可见政府宽容。虽与我信仰不同,却被他们的民族情结感动着。交通一度受阻,正踌躇如何回去之时,游行领队听说我们来自祖国大陆,遂主动靠边站立,挥手致意,让我们先行。他们的中华情是否更胜于我们。<br></h3><div><br></div> <h3>马六甲夜色中的红场。</h3> <h3>挑着花灯的小女孩。</h3> <h1>猫山王榴莲<br><h3>前排最右边那个,人民币260元整,同行四人分吃,入口丝滑棉柔,淡香绕口,慢慢挥至脑际,记忆定格。</h3></h1> <h1>榴莲冰激凌<br><h3>东南亚最好吃的当属榴莲系列食品,有幸品尝,感谢主。</h3></h1> <h1>海南鸡饭<br><h3>看似清淡的汤水,品尝时才知道它浓郁的鲜香。</h3></h1> <h3>鸡骨茶。</h3> <h3>龙虾无味。</h3> <h3>导游黄先生、陈先生、司机拉姆利,辛苦了!</h3> <h3>美丽的伊斯兰服务生。</h3> <h3>该回家了,再美的景也无法阻隔归乡的脚步,月是故乡明。</h3> <h3>遇见美丽,遇见你们。</h3><h3>不得不提的事儿:</h3><h3>马来西亚入关安检处,大厅一二十个窗口堆满了各种肤色的人,默默往前挪动着,尽量不发出声响, 孩子们无顽皮打闹喧哗态。 唯有另一个团队中来自我大武汉的同胞,带着中国式的热情,中气十足彰显民族气势。回国途中,广播多次提醒,飞机遇到强气流,请系好安全带不要站起来随意走动,几个满载而归的老乡充耳不闻,似与己无关。国人坐过的飞机如临大劫,地上杂物随意乱丢……更有让人羞于启齿的举动不便计入文中。真心期望着:邻国在喜欢我们拿着金钱去消费,带动他们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能因着国民的素养,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欢迎和尊重。<br><h3>此次出行的另一大感悟是:文凭≠修养,金钱≠快乐!无论你生活如何,心态决定状态,谁都愿意和快乐的人相处。感恩上帝让我得着你话语的灵粮,快乐真好!</h3></h3>